顧玥
摘要:“莫”字在《詩經(jīng)》中共出現(xiàn)84例。從詞類角度分析可分為包括名詞、形容詞、動詞、代詞在內(nèi)的實詞用法和以副詞為主的虛詞用法,它們分別充當(dāng)不同的句法成分。其中以實詞中的否定性無指代詞用法為多數(shù),占56例,虛詞的副詞用法次之,占25例,可見“莫”字在先秦時期雖由實詞用法占主要地位,但已經(jīng)開始逐漸由實詞向虛詞過渡,有虛化的跡象。實詞向虛詞的過渡。
關(guān)鍵詞:莫;詩經(jīng);用法
“莫”字在《詩經(jīng)》中有大量運(yùn)用,共出現(xiàn)84例。本文將先從詞類角度對其進(jìn)行用法分析,將其分為包括7例名詞、7例形容詞、3例動詞、56例代詞在內(nèi)的實詞用法和以25例副詞為主的虛詞用法,再從其在《詩經(jīng)》各句中承擔(dān)的句法成分的角度對各詞類進(jìn)行具體分析。
一 實詞
(一)名詞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時間名詞,表示太陽落入草中,約黃昏時分。后作名詞時也有表示菜名和表示安定的用法,在句中充當(dāng)主語、賓語或狀語。共7例。
1通“暮”,太陽落山的時候
許慎《說文解字》:“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惫?例:
(1)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2)曷云其還,歲聿云莫。
(3)歲聿云莫,采蕭獲菽。
(4)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5)嗟嗟保介,維莫之春。
2菜
共1例:
(1)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jié),節(jié)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閑謂之莫?!?/p>
3定
共1例:
(1)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
《鄭箋》:“監(jiān)察天下之眾民,求民之定,謂所歸就也?!?/p>
(二)形容詞
“莫”字形容詞用法由名詞用法引申而來,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了茂盛的、恭謹(jǐn)?shù)?、安定的、晚的這四個詞義用法,在句中充當(dāng)定語或謂語。共7例。
1茂盛而呈成熟之貌
共2例:
(1)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
(2)莫莫葛藟,施于條枚。
《毛傳》:“莫莫,成就之貌。”;《廣雅》:“莫莫,茂也?!?/p>
2恭謹(jǐn)?shù)臉幼?/p>
共1例:
(1)或燔或炙,君婦莫莫。
《毛傳》:“莫莫,清凈而敬至也?!?/p>
3安定的
共1例:
(1)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毛傳》:“懌,說;莫,定也?!?/p>
4晚的
共3例:
(1)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毛傳》:“莫,晚也?!?/p>
(2)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鄭箋》:“我祈豐年甚早,祭四方與社又不晚?!?/p>
(3)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鄭箋》:“莫,晚也。曰女何時歸乎?亦歲晚之時乃得歸也?!?/p>
(三)動詞
《詩經(jīng)》中“莫”的動詞用法分為兩類,一是作為能愿動詞,作“不能”解,二是作為動作行為動詞,通“謨”,制定義,在句中充當(dāng)謂語。共3例。
1能愿動詞
共2例:
(1)豈不爾思?遠(yuǎn)莫致之。
《鄭箋》:“我豈不思與君子為室家乎,君子疏遠(yuǎn)已已,無由致此道?!?/p>
(2)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隱者見之不真,凡舉物者皆有形,而德之舉也無形,凡有形者可助,而無形者不可助,故曰:‘愛莫助之’。”
這兩例中“莫”作“不能"解,與動詞“致”、“助”組成謂語,譯作“不能到達(dá)”、“不能幫助”。同時“莫”的支配范疇與“不能”相同,均為其后動詞,“不能”是能愿動詞“能”的否定形式?,因而“莫”與能愿動詞“能”的支配范疇一致,詞性相同,所以“莫”也是能愿動詞。
2動作行為動詞,通“謨”,制定
共1例:
(1)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經(jīng)典釋文》:“莫,如字。又作漠,同。本又作謨。爾雅漠、謨同訓(xùn)謀?!?/p>
(四)代詞
“莫”可作否定性無指代詞,在句中充當(dāng)主語,表示“沒有什么人”?“沒有什么物”或“沒有什么事”等意思。這一詞類涉及三個方面的概念,一是代詞,二是無定,三是否定性。首先,“莫”在句子中可以充當(dāng)主語又具有指代作用,這符合代詞的語法特點;其次,所謂的“無定”是指它所指代的對象不確定,可以指代人,可以指代物,還可以指代事。有時“莫”前會出現(xiàn)表示人或物或事的群體的先行詞,此時“莫”字所指代的內(nèi)容由先行詞決定;同時,“否定性”是指“莫”在句中的作用是對指代對象進(jìn)行否定和排除,排除的對象可以有范圍限制,也可以沒有范圍限制,實行最廣泛的排除。共56例。
1有先行詞
“莫”字在句中出現(xiàn)時通常前面會有限定范圍的先行詞,其中少部分情況下該先行詞會被省略,而“莫”字所指代的是與這個先行詞同范圍之內(nèi)的人和事。這個先行詞與“莫”字之間的關(guān)系屬于總體與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莫”字復(fù)指總體部分,兩者在語法上,構(gòu)成同位語,共同作句中的主語。共25例:
(1)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3)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4)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5)莫肯念亂,誰無父母。
(6)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
(7)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勚。
(8)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9)邦君諸侯,莫肯朝夕。
(10)凡百君子,莫肯用訊。
(11)民莫不穀,我獨于罹。
(12)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13)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14)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15)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16)苞有三蘗,莫遂莫達(dá)。
(17)何斯違斯?莫敢或遑。
(18)何斯違斯?莫敢遑息。
(19)何斯違斯?莫敢遑處。
(20)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21)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22)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23)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24)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25)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2無先行詞
“莫”前無先行詞時不受范圍限制,單獨做主語,表全稱否定。共31例:
(1)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2)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3)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4)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5)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6)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7)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8)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9)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10)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1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12)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13)爾殽既將,莫怨具慶。
(14)喪亂蔑資,曾莫惠我?guī)煛?/p>
(15)無曰不顯,莫予云覯。
(16)圭璧既卒,寧莫我聽。
(17)我圖爾居,莫如南土。
(18)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19)韓姞相攸,莫如韓樂。
(20)薄言震之,莫不震疊。
(21)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22)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23)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24)及彼南夷,莫不率從。
(25)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26)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27)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
(28)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29)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小雅·沔水》)
(30)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小雅·正月》)
(31)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
二 虛詞
(一)副詞
否定副詞“莫”由無定代詞語法化而來,上古“莫”字之前一般有個先行詞,“莫”兼有
否定和稱代功能,在句中充當(dāng)主語。由于先行詞的消失,“莫”的稱代功能逐漸泛化,否定義更加凸顯,但“莫”的句法位置卻未變,仍在動詞(少部分情況下為形容詞)之前,這時置于首位的名詞,其主語性質(zhì)明顯,“莫”的否定作用由前指主語轉(zhuǎn)變?yōu)楹笾竸釉~,謂語動詞成為“莫”的否定對象。從詞類功能上看,此類的“莫”已變?yōu)榉穸ǜ痹~,并且位于動詞之前的句法位置則進(jìn)一步固定了語法化的結(jié)果。 但正是由于“莫”的語法化現(xiàn)象,其否定副詞和無定代詞的用法之間常常存在爭議,例如“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jīng)·魏風(fēng)·碩鼠》)句里的“莫”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言難句解釋》把它解釋成“全稱否定代詞”,譯成“沒有人”,而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常用文言虛詞詞典》卻把它放在副詞義項里,當(dāng)“不”講。
當(dāng)“莫”字用于陳述句和祈使句,表示對動作行為實行否定或告誡、勸阻、禁止等意時,方可認(rèn)為是否定副詞,在句中充當(dāng)動詞或形容詞前的狀語,不能看作是否定性無指代詞。譯為“不”、“沒有”或“不要”“勿”等意,而非“沒有什么”“沒有誰”。共11例。
1表否定
用于陳述句的動詞或形容詞前,充當(dāng)狀語,表示對動詞或形容詞的否定,譯為“不”、“沒有”。共6例:
(1)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2)民言無嘉,憯莫懲嗟。
(3)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4)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5)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6)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2表告誡、勸阻或禁止
用于祈使句的動詞前,充當(dāng)狀語,表示對動作行為的告誡、勸阻或禁止。共5例:
(1)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2)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3)我孔熯矣,式禮莫愆。
(4)戚戚兄弟,莫遠(yuǎn)具爾。
(5)予其懲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三 總結(jié)
“莫”在《詩經(jīng)》中的詞類可分為實詞與虛詞。實詞中名詞有本義“暮”(黃昏時)、菜名、安定三種含義,可充當(dāng)主語、賓語或狀語,其中“暮”義用法相對較多;形容詞有茂盛的、恭謹(jǐn)?shù)?、安定的、晚的四種含義,該用法除了“恭謹(jǐn)?shù)摹币酝獯蠖嘤擅~含義引申而來,可充當(dāng)定語或謂語;動詞有解作“不能”的能愿動詞和通“謨”,表制定的動作行為動詞兩種,可充當(dāng)謂語。這三種用法分別有7例、7例和3例,占比較少,出現(xiàn)頻率相對較小,且今天的現(xiàn)代漢語中基本沒有保留這些詞類用法。
實詞中最后一類代詞用法可分為有先行詞的否定性無指代詞和沒有先行詞的否定性無指代詞,在句中充當(dāng)主語,二者數(shù)量相當(dāng),共56例,占“莫”字用例的三分之二,故“莫”的否定性無指代詞用法在先秦《詩經(jīng)》中較為普遍,現(xiàn)代漢語中仍有保留。
虛詞用法以副詞為主,可分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表否定的“沒有”“不”和用在動詞前表告誡、勸阻或禁止的“不要”“勿”這兩種含義,在句中充當(dāng)狀語,二者數(shù)量相當(dāng),共11例,占比僅次于代詞用法,現(xiàn)代漢語中仍有保留?!澳弊值母痹~用法由代詞用法發(fā)展而來,在《詩經(jīng)》中的大量出現(xiàn)表示了“莫”字在先秦時期雖然實詞用法占主要地位,但已經(jīng)開始逐漸由實詞向虛詞過渡,有虛化的跡象。
參考文獻(xiàn):
[1](春秋)孔子著.黎波譯.詩經(jīng)[M].長春:吉林美術(shù)出版社.2015.
[2](漢)毛亨,(漢)鄭玄,(唐)陸德明.宋本毛詩訓(xùn)詁傳[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7.
[3](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 1989.
[4]趙懷英.古漢語中無指代詞“莫”和否定副詞“莫”的辨析【J】.漢中師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9(01):83-87
[5]陳麗,馬貝加.“莫”的語法化【J】.溫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04):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