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開展的主要陣地,其班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對幼兒的基礎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不僅對幼兒的行為養(yǎng)成起到引導作用,還使幼兒的心理建設和認知發(fā)展產生能動效應。然而,在當前的幼兒園班級管理活動中,教師、家長與幼兒之間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師的“呆板”管理、家長的“錯誤”引導、幼兒的“自由散漫”等,嚴重阻礙幼兒主體的發(fā)展和班級管理的質量。因此,文章作者結合自身教育管理經驗對此展開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管理;學前教育
班級管理是教師對班級環(huán)境、人員狀況、教育目標等多方面、精細化的把控手段,其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幼兒的基礎發(fā)展。班級作為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基礎環(huán)境,其管理的內容和引導的環(huán)節(jié),將使幼兒在學習和發(fā)展中得到直觀體現。但在部分地區(qū)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傳統(tǒng)管理、主導性管理的不良現象,直接影響幼兒的行為養(yǎng)成和心理建設。因此,針對這一現狀,文章從當前幼兒園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提升策略兩個方面出發(fā),對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模式創(chuàng)新進行探究。
一、 當前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管理模式為主
通過對部分幼兒園的實地走訪和管理研究,發(fā)現當前班級管理中,大多數的教師仍以傳統(tǒng)班級管理的模式為主,只是簡單的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并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由玩耍,但很大程度上忽視對幼兒的行為引導和心理培養(yǎng),進而導致幼兒在基礎成長中容易產生自由散漫的心態(tài)、不服管教的思想,這對幼兒的未來發(fā)展起到阻礙效果。而這種管理模式下的班級教育,將會使幼兒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
(二)教條化的現象嚴重
此外,還有一些幼兒園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通常采用常規(guī)化的管理方法,以制度、規(guī)定來約束和管理幼兒,并呈現出教條化的管理現象,如規(guī)定兒童必須把飯吃完、要求兒童在某段時間開展活動等。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管理的效果,但對幼兒的內在發(fā)展和心理建設產生不良影響。過于呆板的執(zhí)行條例和管理班級,沒有切實結合幼兒的主觀意識,這對幼兒的認知發(fā)展和行為引導產生不良作用。
(三)忽視幼兒主體發(fā)展
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為了達到有效管理、規(guī)范管理的效果,常常以命令的語氣或方式進行指導,從而限制幼兒的主體活動,如不準亂扔東西、不能隨便打人等。針對這一現象,不難看出,在當前的班級管理中,仍然存在教師忽視幼兒主體的發(fā)展作用,制約幼兒的探究思維。同時,在另一方面,教師未能使幼兒真正理解被禁止的原因和所帶來的后果,忽略幼兒的實際體驗,從而使幼兒在不斷成長的過程容易產生不良的行為問題。
(四)家庭教育引導不足
家庭是幼兒成長和發(fā)展的主要場所之一,正確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品行端正的認知思想。然而,在對當前幼兒家庭的了解和調查中,發(fā)現大多數的家長在對孩子的基礎教育和成長引導中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出偏激、溺愛等現象,導致幼兒逐漸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狀態(tài),這對幼兒的健康發(fā)展產生阻礙作用。同時,家庭教育引導的不足,還直接影響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從而造成“5+2=0”的教育怪圈。
二、 提升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策略
有效的班級管理,不僅能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內在素養(yǎng),還使幼兒的基礎教育得到良好的環(huán)境引導。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其管理對象不僅僅是幼兒,教師、家長都應包含其中,從而使幼兒在日常班級活動中得到細節(jié)化、綜合性的教育滲透。因此,筆者從教師、幼兒、家長三個方面,對提升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一)教師管理方面
1. 樹立班級管理作風化
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幼兒基礎教育的引導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應樹立負責任的工作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工作品質,保持積極樂觀的工作作風,使幼兒在日常管理中得到安全、健康的良性發(fā)展。此外,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第一人”,是班級工作的直接領導者,更應堅持以身作則、嚴謹自律的工作作風,以其優(yōu)良的工作精神感染其他教師,使教師整體自覺形成自律、責任、擔當的工作品質,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得到有序、有效的發(fā)展。
2. 班級工作分工明確化
俗話說:分工明確才能有序發(fā)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及時、準確地將班級工作有計劃地進行分工和實施,使其他教師各負其責,從而保證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此外,班主任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還應擔負起指導、督促的作用,協助其他教師更好地完成自身任務。如在日常授課活動中,保育教師應協助任課教師做好班級秩序的維護工作;在教具、學具的發(fā)放時,其他教師應相互配合、有序發(fā)放,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在幼兒就餐活動中,各位教師應明確自身崗位職責,與其他教師相互協作,有條不紊地引導幼兒的常規(guī)教育。
3. 保持管理人員溝通化
班級管理活動需要班主任與班組教師的共同努力,從而才能攜手共建美好班級。因此,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班主任應仔細聆聽、尊重各班組教師的管理意見或建議,及時采取有效策略,優(yōu)化管理細節(jié),從而使班級管理的效能得以最大化。班主任可以每周組織班組成員進行班務會談、交流會等溝通活動,將日常班級管理中的問題或難點進行集中反饋、重點解決,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起到實效、落到實處。同時,保持管理人員相互溝通的機制,不僅能提升管理的質量,還能增進教師彼此之間的感情,這對班級氛圍的營造起到積極作用。
4. 注重班級管理細節(jié)化
細節(jié)往往對整體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把控管理細節(jié)、深化細節(jié)反思,將有助于提升班級管理的水平和質量,這對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起到促進效果。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注重班級管理細節(jié),從幼兒的日常教育、游戲互動、生活管理、班級環(huán)境等方面入手,加強對細節(jié)的把控,及時反思管理不足,如游戲活動是否適合幼兒參與、環(huán)境的構設是否能引發(fā)幼兒的聯想、管理制度是否嚴格、落實是否到位等,從而使幼兒的班級管理得以實質性發(fā)展。
(二)幼兒管理方面
1. 培養(yǎng)禮貌行為,構建良好班風
一個班集體的氛圍營造和精神植入將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心理建設水平,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導向意識和行為價值。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從幼兒的日常行為入手,引導幼兒的行為意識,幫助兒童樹立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構建樂觀積極、文明禮貌、互助友愛的班級氛圍,不僅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還使班級活動的開展得以有序進行。在日常管理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幼兒學習一些禮貌用語,如謝謝、對不起、沒關系、請問、打擾了等,并將禮貌用語張貼于班級明顯位置,使幼兒在觀看和使用中,提升自身的行為素養(yǎng)。
2. 注重生活作息,構筑有序班級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應建立和完善幼兒的一日生活制度,注重幼兒的生活作息規(guī)律,把握好常規(guī)化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的融合發(fā)展,使幼兒在一日生活的活動和環(huán)節(jié)中,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和培養(yǎng)。同時,以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手段,引導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教育互動,可以使幼兒產生自主、自覺地能動作用,這對幼兒班級管理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對班級管理活動中的各個細節(jié)進行明確與引導,還可以使教師和幼兒的交互工作得到高效開展,這對班級活動的有序組織起到實效。
3. 滲透責任意識,構建自治管理
通過對幼兒的基礎行為和心理意識的觀察發(fā)現,大多數的幼兒處于被關懷、被溺愛的階段,導致幼兒缺乏一定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如不及時進行引導和糾正,將會使幼兒的健康成長產生阻礙。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靈活滲透責任意識,引導幼兒展開自治管理活動,培養(yǎng)幼兒自強、自立、自主的道德品質,如自己動手洗衣服、主動幫助他人、主動承擔錯誤等,使幼兒的內在素養(yǎng)得到正確的指引和塑造。
(三)家長管理方面
1. 積極協調家園關系
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教育管理是相輔相成的,但在當前的教育活動中,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班級管理的缺失,導致幼兒在認知引導的環(huán)境方面受到差異化影響,從而使幼兒的基礎教育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積極協調家園關系,主要主動與家長反饋孩子教育信息和在園表現情況,從而使家長認可教師的教育能力,并給予教師更多的支持與信任,這對班級管理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幫助。
2. 正確指導育兒策略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還應對家長的育兒思想和管理方法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指導,正確引導家長的教育方式,避免過激、溺愛等教育行為。此外,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長會、校園開放日等活動,為幼兒家長傳授教育方法,并集中解決孩子在家的不良問題,及時端正家長教育觀念和行為,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幼兒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到幼兒班級的管理當中,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得以多元化展開。
3. 組織親子共建活動
因工作原因和家庭因素等方面影響,幼兒與家長的相處交流的時間較少,這對家庭教育的有效落實和幼兒的心理建設產生影響。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親子互動,讓幼兒與家長的共處時間得以增加,增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這對幼兒的基礎成長產生積極的促進效果。同時,親子共建活動還有利于加強幼兒、教師、家長之間的精神紐帶,這對班級工作的高效管理產生能動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對教師、幼兒、家長三者的策略優(yōu)化和細節(jié)改進,可以有效提升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并使管理工作得以持續(xù)有效的實施。同時,注重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正確引導幼兒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積極協調家長參與的每一項活動,不僅使管理工作得到有序進行,還使班級管理中的不同個體得到更為直觀、切實的教育體驗,從而到達班級管理的教育目的。因此,在今后的班級管理中,希望廣大教師,從幼兒的發(fā)展本質出發(fā),不斷優(yōu)化管理策略、改進工作細節(jié),使幼兒的主觀意識和能動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從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憬.新環(huán)境下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J].速讀旬刊,2018(8):232.
[2]仇曉雁.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中華少年,2019(5):189.
[3]牛瑞萍.傾灑愛的甘露,綻放生命之花:小議農村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J].新課程·上旬,2017(12):4.
[4]李蕓.幼兒園班級管理,我們永遠在路上:論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小技巧[J].好家長,2017(66):186.
作者簡介:
黨耀梅,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四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