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鋒
【摘要】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扎實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研究,本文充分因地制宜,立足校園實際,積極采取多種方法,探索新的德育途徑和方法,確保德育研究的高效進展。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在充分尊重科學發(fā)展觀的基礎上,主要開展以下德育實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德育;課堂;針對性;實效性
一、充分調查,為德育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我們決定立足校園實際,拿到第一手的資料,為德育的研究提供準確的數(shù)據(jù)。我們通過發(fā)放“調查表”的形式,主要是對學生的家庭背景、家長的學歷情況、經濟情況、居住地等等進行全面的數(shù)字調查。得到數(shù)據(jù)后形成了大數(shù)據(jù)分析,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1)學校處于城鎮(zhèn)郊外,交通不方便,校園環(huán)境較差,缺乏吸引力;(2)生源參差不齊,優(yōu)質生源大量流失,且80%的生源來自農村與流動人口,家長們平時難以照顧孩子;(3)部分學生不懂得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不懂得感謝教師的教導之恩;(4)校園文化比較貧乏,學習氛圍枯燥;(5)家長對子女教育不夠重視,或者缺少有效方法,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依賴性強。這些數(shù)據(jù)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據(jù)。
二、及時成立德育小組,逐步開展研究
“細節(jié)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睘榱寺鋵嵑脤W校工作,使德育的研究落到實處,學校決定成立德育研究小組,形成了“校長-副校長-政教主任-班主任”的管理班子精細化網(wǎng)鏈形式。以校長、副校長、政教主任為主要研究隊伍,以各班的班主任為直接實踐者,逐步由學校拓展到家庭、社區(qū),從而全方位開展德育研究??v向分層、獨立運行,橫向協(xié)調、分工合作,初步在研究中實現(xiàn)低重心、高效率。在成立德育研究小組之后,我們還不定時開展交流活動,總結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議,都可以在交流中提出來,從而讓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在教師層面上,組織教師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德育的理論研究水平,在具體的德育實踐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家長層面上,通過家長會或者分發(fā)家長一封信等形式,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作為監(jiān)護人,要注意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協(xié)助好學校開展德育工作。在社區(qū)方面,尋求街道的相關人員到學校開展講座,通過講座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識、交通安全知識等,進一步豐富自己的閱歷。
三、堅持將課堂作為德育的主陣地
德育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我們堅持將課堂作為德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靈魂是育人,只有抓住課堂,才能抓住“全員德育”的精髓,才能抓住學校德育的命脈,才能找到學校德育回家的路。首先,在全校中開展了班主任的專題培訓,全校班主任都來參加,講座的內容既有理論方面的提升,也有德育案例的展示,還有一些教師的德育方法心得,以此先在教師中掀起良好的德育實踐氛圍。其次,開展德育課堂的觀摩比賽。我們確定了統(tǒng)一的主題,然后讓每位教師都來參加主題班會比賽,并特別指出,德育主題班會必須充分根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必須充分依據(jù)校園實際,從小處著手。在具體的主題班會觀摩比賽活動中,教師們既學習到了德育理論方面的內容,又學習到了關于德育教育的具體操作,簡單地說,就是有了德育的理論提高,也有了實踐的總結。再次,大力提倡德育的開展應該和學科的融合結合起來,德育工作的開展并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而應該是所有教師的事情,要求其他的科任教師也要在教學科的過程中,積極滲透德育功能。例如,在教語文的時候,課文中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樣的人,你得到了什么思考,我們應該怎么做?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這就是對學生德育的學科滲透。最后,注意將德育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定要將德育具體化、實踐化、生活化。例如,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例如,學生畫畫水平很高,教師會鼓勵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當“小老師”,嘗試為全班學生上一節(jié)課,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給其他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德育工作以鼓勵為主
在開展德育的工作中,強調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fā),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方法上,大力引導教師以鼓勵學生為主,即使學生進步不大或是犯了一些小錯誤,也要多保護學生,以積極鼓勵為主。例如,一個學生在跑步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沒有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教師就不要進行太多的指責,應該積極鼓勵,告訴學生“你已經很優(yōu)秀了”“你盡力了就好”“只要積極努力,不斷爭取,依然可以在下一次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在課堂上,一些學生的發(fā)言聲音比較小或者回答問題時表達的不是很通順,我們也不應該嚴厲批評,而應該循循善誘,慢慢引導,積極為學生開拓新的思路,讓學生更加有信心來回答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最好不要在課堂上進行批評,而應該是在課后找學生單獨交流,要保護學生的隱私和尊嚴。
五、注重成果的展示和激勵獎勵
在開展德育工作中,我們將研究的資料進行匯總,將教師寫的教育心得、德育案例、主題班會設計等,進行了編輯,再匯總成冊。這些成果的保存和展示,一方面是對我們工作開展的肯定,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可以為我們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好的范本,以便在德育工作中更好地開展德育實踐。激勵是激發(fā)人的動機,使人產生一股內在的動力,朝既定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的過程。中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教育對今后學生的發(fā)展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德育中如何實施激勵策略就成為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在眾多教育模式中,激勵措施對于學生的德育來說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其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學生素質,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我們還積極獎勵教師和家長,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教師頒發(fā)“德育標兵”“德育示范獎”“德育能手”等獎狀,通過召開頒獎大會,激勵教師們更加積極參與德育實踐。在學生層面上,我們對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獎勵,頒發(fā)“德育達人”“德育獎”“德育小能手”等獎狀,力爭在獎勵激勵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讓每個學生得到應有的獎勵。在家長這方面,我們也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獎勵,頒發(fā)“德育優(yōu)秀家長”“德育模范家長”“德育模范家庭”等。總之,我們的工作,既不忘記對成果的展示,同時也不忘記對優(yōu)秀教師、學生、家長的獎勵,確保德育工作更加富有針對性,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劉華春.課堂教育——德育的主陣地[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 49(12):15-16.
[2]謝旭軍.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如何實施激勵策略[J].速讀,2018(4).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