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徐青龍,蔡莉莉,吳翠松*
(鎮(zhèn)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我們俗稱的艾滋病在臨床醫(yī)學當中叫做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免疫缺陷病毒是該病的主要病原體。至2017年底,全球存活的HIV/AIDS患者3690萬例,有2170萬例正在接受HARRT治療[1]。我國AIDS的發(fā)病率逐年上漲[2]。本文特以517名艾滋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總結、分析其接受抗病毒治療后發(fā)生的嚴重不良反應情況。
選取本院2015年7月~2019年5月所有接受HARRT治療的艾滋病方案中51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除74例女性病例之外,男性患者有443例。年齡分布:≤16歲以下有1例,17~40歲有299例,41~60歲有175例,≥61歲患者有42例。治療時間長短:少于半年者31例,半年~1年者34例,1~2年者196例,治療時間超過2年的患者有256例。
治療藥物為上海百賽諾公司生產(chǎn)的齊多夫定片0.3 g*18*2板/盒和依非韋侖片 600 mg*30片/瓶;石家莊龍澤制藥公司生產(chǎn)替諾福韋片300 mg*30片/瓶;abb vie德國有限公司出產(chǎn)的克力芝 120片/瓶;中孚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出產(chǎn)的拉米夫定 300mg*30片/瓶;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奈韋拉平 0.2g*60片/盒。療程中所有任何藥物以及治療手段,皆符合國家抗病毒治療方案有關標準。具體用藥方案和病例數(shù)如下,3TC + NVP +AZT:135例,3TC+EFV+AZT:111例,3TC+NVP+TDF:46例,3TC+EFV+TDF:205例,3TC+克立芝+TDF:20例,對比不同方案導致的嚴重不良事件而換藥的患者情況。
根據(jù)患者血常規(guī)、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指標、結核抗體及CD4+T細胞計數(shù)等檢查。
表1 五種不同治療方案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情況
表2 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
早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方案以雙夫定+奈維拉平/依非韋侖為主導,患者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骨髓抑制、皮疹的比例很高,但大多能耐受,少部分患者因嚴重不良反應而更換治療方案。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近年來艾滋病主導的方案為:3TC+EFV+TDF。拉米夫定對病毒DNA鏈的合成和延長有競爭性抑制作用,依非韋倫是選擇性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替諾福韋是一種新型核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它的活性成份替諾福韋雙磷酸鹽可通過直接競爭與天然脫氧核糖底物相結合而抑制病毒聚合酶對抗多種病毒。這3種藥物聯(lián)合可起到較好抗病毒效果,且引起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通過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能夠抑制HIV-RNA復制,提高CD4+T細胞水平,促進患者免疫重建,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綜上所述,指導臨床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個體化選擇抗病毒治療方案。以便于為今后長時間的治療療程奠定安全性前提,減少耐藥幾率,通過保證治療療效,增強患者治療信念、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