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 要:有鑒于初中學生的智能發(fā)展不均衡狀況和素質教育下綜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需將分層遞進法引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工作中。在具體應用中,要注意學情分層,將學生按照寫作能力、個性差異劃分為低層、中層、高層三個層級,由此開展基于基礎性寫作知識、自主性敘述能力、綜合性情感滲透的教學分層,作業(yè)分層與評價分層。
關鍵詞:分層遞進法;初中語文;教學教學
得語文者得先機,得作文者得語文。初中是語文學科的重要階段,為更好與小學進行銜接,也更為順暢向高中過渡,強化作文教學勢在必行。考慮到學生存在著各異的前期學習情況、不同的知識接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分層遞進法推進作文的學習。本文以初一為時段限定,剖析分層遞進法的應用必要,并陳說分層遞進在語文作文教學實際中的具體應用。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采用分層遞進法的因由
分層遞進法是一種較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它基于學情不同、問題不同,對學生進行分層,分層之余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評價環(huán)節(jié)實現遞進。所以,采用分層遞進法是極有必要的,其必要性在于,第一,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第二,素質教育正在呼吁。
(一)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加德納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歸結八大領域的人類智能,同時教育學知識鑒定個體的發(fā)展具有不均衡性,所以,有鑒于不同的智能優(yōu)勢,考慮到不同的智力發(fā)育,不能采用統(tǒng)一式教學,一刀切的手段無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更無法讓每個學生的個體優(yōu)勢得到展現。由此,教師應采用分層遞進法來改進教學思維,優(yōu)化教學手段,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優(yōu)質發(fā)展。
(二)素質教育的迫切性
現下基礎教育的改革勢頭正盛,對于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yǎng)的提倡正濃,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成為終極追求。而分層遞進法則從所有學生出發(fā),分析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狀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正好與時代大勢相契合。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采用分層遞進法的策略
初一,是一個重要的階段,與小學階段最為緊密,在語文作文寫作中并未脫去小學的“稚氣”——積累偏少、提筆無墨、流水賬式、情感缺失,但不同的學生存在各式的問題,分層遞進教學法則注重依循不同學情,進行群體的分層;參照不同群體,進行教學的分層;針對各樣教學,進行作業(yè)的分層,乃至評價的分層。
(一)學情分層
分層遞進法強調要首先將目光鎖定在各層次學生上,要依據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調查、學生本人的自主申報、學生寫作能力的了解等對學生進行分層,低層(寫作基礎薄弱的學生)、中層(寫作基礎較扎實,但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和高層(寫作基礎扎實且語言能力強的學生)。為保證公平與不至標簽化,分層要動態(tài)存在,經一段時間的測評后,低層可升至高層,高層也有掉入底層的風險。將學生進行分層的目的在于,可使學生發(fā)現自身與他人的差距,從而產生動力,激起對于寫作的興趣。
(二)教學分層
之于學生的分層也要求在作業(yè)教學活動中的分層,由此才能確保教學活動的正常而有效的開展,才能讓各個層級的學生在寫作上都能有所提升,具體來說,主要有教學目標的分置、教學內容的分列與教學方法的分設。
針對低層學生,可設置教學目標為寫作基礎的提高和寫作興趣的增強。在教學內容上可選取基礎性的寫作訓練,著重注意寫作基礎(寫作手法、寫作素材等)的積累、寫作時長的限定、寫作文本的流暢。教學方法上多采用趣味教學法,以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關注力。如可以借助有感情朗讀與動作模擬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春》一課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句話,教給學生擬人與對稱手法,并提出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句子仿寫與另一事物的模擬練習。
針對中層學生,由于此類學生具有寫作基本功,但欠缺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字整合能力,故而應設置教學目標為寫作語言的提高。寫作的過程也是表達的過程,學生要把內心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要保證字不離心,躍然紙上。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敘述的能力,讓學生在語言組織、文章概括方面得到鍛煉,從而在行文時更好把握文章的內在邏輯,此種情況下可借助描畫課文敘述方式,并參照該種敘述方式進行其他事物的敘說。例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一課時,讓學生自行朗讀課文后總結文章敘述方式,此文以第一人稱進行說明,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平靜之感,但話里話外都是滿滿的細節(jié),將起因、經過、結果通通說明。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此敘述進行身邊某一人物的勾勒,從而增強學生寫作的邏輯性。
針對高層學生,應設置教學目標為寫作情感的加深。此時的學生已然具備了條理清晰的語言和充實明確的內容,但由于生活閱歷較淺,寫作訓練仍不免存在小學階段的簡短與表面。故而應從日常教學中鍛煉學生深挖課文深刻情感,指導學生學習情感類文章的語言細節(jié),同時延展學生的知識涉獵。例如,在《荷葉·母親》一課學習中,引導學生總結借景抒情的手法。此文將荷花喻作母親,借荷花護蓮表達母親對子女的愛。由此,可給學生布置此類相關任務,重點是能夠提升學生借助文字表達情感的能力。
(三)作業(yè)分層
在作業(yè)層面,根據不同層級的學生與不同樣態(tài)的教學,理應設置不同程度的作業(yè)。針對低層學生,可以課文為參照,首先從中尋找標志性字詞,給學生布置該詞意思與其同義詞填寫等作業(yè);其次,可標記段落,讓學生分析寫作手法;最后,限定寫作字數(200-600字),讓學生根據字詞與段落行文。針對中層學生,可在某一課文學完后,要求學生寫下文章梗概,課上敘述。針對高層學生,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情感抒發(fā)類的寫作。作業(yè)的分層遞進可減輕學生日常寫作壓力,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激情專攻于薄弱項,從而更有針對性的提升寫作。
(四)評價分層
評價,是師生互動的有利方式,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不二法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方向的評價。由于底層學生寫作能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偏差,故而主要將評價方向投擲于課堂中,采用鼓勵性言語激起學生的寫作熱情。中層學生由于人群諸多而不易受關注,所以在評價中需要表現出對此類學生的高度重視,并在評價中注重有揚有抑。而高層學生因為備受關注且學習能力較強,故而可直指其不足。在評價分層中,一定要注意科學合理,善用鼓勵話語。
三、結束語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分,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鍛造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點,必須高度關注。可以說,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易事,它很難一蹴而就,只能日積月累、慢慢進行。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分層遞進法,對學生要始于思想引導,終于情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