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 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在平時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不僅對于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優(yōu)化生物教學效益大有裨益,更對學生形成科學求真,探究真理的良好意識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此,我們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滲透在點滴中,捕捉一切有利資源,從而助推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課堂資源;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在點滴教學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通過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的反思性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思維傾向。批判性思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求真的態(tài)度,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學習的知識,對于不同的意見保持寬容的態(tài)度,保證學生們的邏輯思維清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僅能夠極大的豐富學生的思維層次,更對學生的思維水平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筆者以為,教師善于捕捉課堂資源,可以為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質疑文本,邏輯推理
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們要從主觀能動意識上去詢問“為什么”,而不是被迫的接受關于“為什么”解釋。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保證學生們有強烈的質疑沖動,不會盲目地接受現有的直接的觀點,而是在一定知識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
例如,在教學“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時候,我發(fā)現學生們只是在習慣性的接受課本上的知識,對于課本上的解釋沒有進行合理的思考,只是進行單純的記憶。為此我讓學生們對于細胞的有絲分裂進行一定的思考,思考細胞分裂的時候紡錘體為什么會出現,細胞核是在什么時候進行復制的等等。學生們通過自身的思考會發(fā)現多細胞生物在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會通過分裂間期來準備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等到準備完成后細胞核中會出現姐妹染色體,同時核仁會消失,然后出現紡錘絲形成紡錘體,紡錘體的出現也就意味紡錘絲會將姐妹染色體進行分離,拉向不同的方向,一直到兩個新的細胞核形成為止,也就是說紡錘體和紡錘絲的出現就是為了牽引和分離姐妹染色體。學生們通過疑問和質疑來思考細胞的有絲分裂,不僅僅增加了學生們對于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理解,更是提高了學生們的邏輯推理能力,促進了學生們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質疑能力是促進學生不斷探究新知,接納新知,達到深度學習的內在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必須滋養(yǎng)和鼓勵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實踐也證明,培養(yǎng)學生們的質疑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對于學生們來說大有裨益。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課堂的瞬間,引導學生憑借質疑能力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解放自身的局限性思維,從而讓自己敢于質疑、勇于質疑,同時,更升華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本領,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促進了學生們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
二、基于錯誤,深度反思
學生的思維不可能一帆風順,在此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生一些錯誤,學生們對于問題的答案的質疑有可能出現問題,為此學生們要學會根據問題進行逆向的邏輯思維推理,來找到自己的邏輯上的問題在哪里,同時學生們要進行深度的反思,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錯誤,錯誤的根源在哪里,從而徹底解決自己思維上的誤區(qū),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
例如,在教學“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時候,我發(fā)現學生們對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的理解是有問題的,學生們會誤認為當細胞衰老之后的自然的死亡為細胞凋亡。為此,我讓學生們進行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想法。學生們提出:憑借字面意思的分析細胞凋亡就是細胞的凋零和死亡,同時將細胞衰老之后的死亡和細胞凋亡混在了一起,導致了對于細胞凋亡的認知的錯誤。學生們想當然的思想和邏輯導致了學生們對于細胞凋亡錯誤的認知,然后我讓學生們再去翻看細胞凋亡到底是什么,學生們就會發(fā)現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一種細胞主動死亡的方式,跟細胞衰老之后的細胞壞死不一樣,學生們通過反思之后更能體會到批判性思維的嚴謹與縝密,同時在日后的生物學習中會更加謹慎,也會更加縝密的思考,而不再是理所當然的思維方式,為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其實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錯誤其實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多得的資源,學生們進行錯誤反思也是一次機會,是一次學生們對于自身的知識缺陷進行查缺補漏的機會,是一次對于自身的思維漏洞以及誤區(qū)進行重新思考的機會,更是學生們彌補自身缺陷的機會,這樣更是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生物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們對于生物的學習。為此,我們教師要捕捉學生課堂學習中的錯誤資源,巧妙引導,從而助推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改進實驗,創(chuàng)新思路
實驗是生物學科的重要組成,也是教師教學的關鍵。生物實驗中蘊含著豐富的思維因子。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改進生物實驗,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思路,利用改進后的生物實驗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學生們對于實驗結果的探究,讓學生們稱為實驗的主人公,自己動手,通過實驗的過程來鍛煉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時候,我發(fā)現學生們對于細胞的有絲分裂的記憶和理解不是很好,沒有準確的把握各個時期的特點,因此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也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細胞的有絲分裂,我讓學生們帶著問題“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去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各個時期。學生們通過鏡下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會發(fā)現:在分裂早期就是核仁消失,染色體核紡錘體出現;分裂中期就是清晰可見的紡錘體和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上;分裂后期就是姐妹染色體分離向細胞的兩極移動;分裂末期就是染色體和紡錘體的消失與細胞核和染色質絲的出現,然后重新準備下一次分裂。這樣學生們的觀察的效果會好得多,學生們會進行自我總結和批評,發(fā)現自己的不足與閃光點,然后積極地投入到生物的學習中去。
對課本中實驗進行深度研究解讀,從而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進而對實驗進行優(yōu)化改進,是學生生物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體現,更彰顯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實驗的改進可以讓學生們親身體驗教材中的經典科學發(fā)現,更是可以通過實驗來鍛煉學生們的質疑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等,徹底打開學生們的好奇心,也可以讓學生們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滿足,更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包容的思想,做到思想上的交流與互補。
總之,現代社會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我們所生存的時代也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應擁有自己對問題的獨特的看法和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批判性思維地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們擁有求真、包容、開放等等各種各樣的思想品格,讓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問題,運用自己的獨特的視角,撥云見日,產生正確的認知。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形成嚴謹求真的態(tài)度。因此,我們應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措施,整合教學資源,大力支持和培養(yǎng)學生們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從而為學生們的未來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璽.論高中生物課堂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以前沿熱點問題的辯論為例[J].教育觀察,2015.12
[2]倪海衛(wèi).利用高中生物教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20
[3]梅國香.利用高中生物教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8
[4]陳文紅.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