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陳圓 黃華
摘要: 觀察骨髓腔通路輸液在急診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進行急救的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患者40例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回顧性對照的方法進行分析,使用外周靜脈穿刺的創(chuàng)傷失血性患者20例為對照組,采取骨髓腔通路輸液的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20例為研究組。比較兩組患者的通路建立時間、輸液速度、血壓回升所需時間,穿刺成功率。結論:研究組的建立通道時間、輸液速度、血壓回升時間短于對照組,輸液速度快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5%, 高于對照組的 80%(P<0.05);研究組的搶救成功率為 95.00%,高于對照組的 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骨髓腔輸液搶救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縮短通道建立時間、提升輸液速度,提升血壓回升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骨髓腔通路;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應用;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60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創(chuàng)傷為現(xiàn)代社會一大公害,所致病死率已躍居疾病死亡譜第三位,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創(chuàng)傷失血、休克所致死亡占創(chuàng)傷早期死亡的30%-40%[1]。及時建立有效輸液通道是挽救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可改善患者組織缺氧、促進器官的血流灌注恢復[2-4]。常規(guī)進行外周靜脈穿刺輸液具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嚴重創(chuàng)傷者,此時再考慮其他穿刺輸液方式,不僅耽誤了搶救時機,也不利于后續(xù)的搶救。骨髓腔輸液是一種迅速、有效、便捷的輸液途徑,主要用于急救患者,能快速建立輸液通道,補液的同時給予相應的搶救藥物,達到提高搶救率的目的[5]。本研究比較分析了靜脈輸液和骨髓腔輸液在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0例,均為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20 例與觀察組20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6例;平均年齡(39.0±9.1)歲;致傷原因:交通意外15例(75%),高空墜落3例(15%),其他傷2例(10%)。 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37.6±10.3)歲;致傷原因:交通意外14例(70%),高空墜落3例(15%), 其他3例(15%)。兩組一般資料接近。納入標準:(1)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復蘇指南 (2007)》失血性休克的診斷標準。(2)患者或其家屬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骨髓穿刺部位骨折或開放性外傷或局部組織蜂窩組織炎、成骨不全,(2)心源性、感染性等其他休克患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急救處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止血包扎固定,對照組予以周圍靜脈穿刺,后快速加壓補液。觀察組予以骨髓腔穿刺,評估好患者適合骨髓腔穿刺后,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準備用物,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部位,定位后消毒,進行鉆孔,出現(xiàn)“落空感”,連接10ml生理鹽水注射器回抽見有無回血,有回血說明在骨髓腔內,昏迷病人直接快充10ml生理鹽水,清醒病人予以利多卡因鎮(zhèn)痛后快充10ml生理鹽水,后連接補液進行加壓輸液。同一部位骨髓腔內通路留置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5]。
1.3 評價指標
(1)穿刺成功率:記錄對照組患者周圍靜脈留置針穿刺一次成功例數,觀察組患者骨髓腔穿刺一次成功例數,計算兩組穿刺成功率。(2)搶救成功率:記錄兩組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成功例數、存活情況,計算兩組搶救成功率。(3)補 液 情 況:記錄兩組患者的輸液通道建立時間、血壓回升時間,以及加壓下的輸液速度。(4)不良反應:記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穿刺局部腫脹、液體外滲、靜脈炎、導管相關性感染、骨髓炎及骨折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輸液情況比較(表1) 觀察組建立通道時間、 輸液速度及血壓回升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搶救成功率、穿刺成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比較,觀察組搶救成功16 例 (80 %),對照組治療有效19例(95%),觀察組穿刺成功16例(80%)對照組成功19(9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31,P<0.01)。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以穿刺局部腫脹、液體外滲為主;對照組未見靜脈炎、血栓導管相關性感染,觀察組未見骨髓炎及骨折。觀察組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5%(1/20)低于對照組20%(4/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于不同原因導致的失血性休克、心搏驟停等危重癥患者,由于機體循環(huán)衰竭出現(xiàn)靜脈塌陷或痙攣,尤其對于車禍或煤礦砸傷患者,由于機體損傷部位多、皮膚污染嚴重,常規(guī)外周血管通路建立較困難,尋找血管耗時長且穿刺成功率較低[6]。而骨髓腔稱為永不塌陷的通路,穿刺方便、成功率高,可以快速補充液體,輸注藥物到全身各處。
綜上所述,骨髓腔通路的建立在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救治過程中有著非常好的療效,它能夠快速建立通道,輸注液體補充血容量,及時輸注藥液到全身各處,有著較高的搶救成功率,而且不良反應發(fā)生極少,很適合在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時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亞杰.骨髓腔輸液在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 [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0,17(5): 74-77.
[2] 王海虹,楊敏斐,陳建萍.骨髓腔輸液對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搶救效果觀察 [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9,26(14): 9-10.
[3] 李夢妮,胡智媚,龐源,等.不同輸液量救治失血性休克的肝組織相關代謝機制 [J]. 法醫(yī)學雜志,2018,34(6): 625-630,634
[4] MICHAEL G,WEPLER M,WACHTER U,etal.The effects of genetic 3-mercaptopyruvate sul- furtransferasede Ficiencyinmurine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J].Shock,2018,51(4):472-478.DOI:10.1097/SHK.0000000000001165[5]中國骨髓腔內通路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9,7,39(7):620-624.
[6]黃志聰,羅海杰,梁少映. 骨髓腔輸液在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應用觀察[J].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7,33(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