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
摘? 要:目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較以往(過去的30年)雖有改善,但仍不容樂觀。體育常態(tài)課作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主渠道,如何發(fā)揮其價值,扭轉學生體質狀況不樂觀的困局,對于廣大一線體育工作者來說,值得深思。
關鍵詞:體育常態(tài)課;學生;體質健康
近年來,我國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的“腳步”逐漸停了下來。但學生的肥胖、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的健康問題,仍不容樂觀。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考慮到學生有較多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且都在接受國家規(guī)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育。所以說,體育常態(tài)課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具有關鍵作用。那么,體育常態(tài)課如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呢?體育課又怎樣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符合新時代需求的課程模式呢?基于此,文章以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提出的“運動負荷、體能練習、運動技能”三大關鍵點為抓手,對體育常態(tài)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旨在為體育教學實踐更好發(fā)展提供借鑒。
一、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
學校體育教育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長的體育態(tài)度、體育教師的素質、場地器材和體育課的開設情況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體質健康。長期實踐證明,“不出汗”體育課和“三無體育課”是導致學生體質越來越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體育意識和健康觀對孩子體質健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部分家長嬌生慣養(yǎng)、重“智”輕“體”的應試教育觀念對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產生消極影響。影響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生身體活動不足所致。
二、體育常態(tài)課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放羊”式教學
“體育課慢跑兩圈,做熱身操,解散”這種“放羊”式的課堂形態(tài)還普遍存在。在這種課堂形態(tài)中,體育教師僅扮演了“牧羊人”的角色,學生在做什么和他沒有什么關系,甚至看到學生在一邊待著也不管。這種形態(tài)的體育課堂,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得到鍛煉,而大部分學生往往處于靜止狀態(tài),沒有運動參與和鍛煉,這是體育教師責任意識淡薄的表現,也是導致學生形成體育課就是“自由活動課”錯誤體育意識的主要原因。學生錯誤體育觀念一旦建立,等教師想要認真開展教學時,學生也不再有耐心去學習。
(二)“碎片化”技能教學
運動技能的掌握是學生形成終身運動習慣的基礎,對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事實證明,運動技能的形成是離不開練習實踐的。但現實體育課中,更多的是“三無”體育課和“碎片化”技能教學,只有枯燥的技能學習,沒有“練”和“賽”環(huán)節(jié)。例如,上節(jié)課學了足球的單個技術,下節(jié)課又學習籃球的單個技術……把一個完整的運動項目“肢解”開來,不進行系統(tǒng)性學練,沒有戰(zhàn)術,也不進行對抗和比賽。有些體育課甚至有兩個教材(“主教材和輔教材”),讓學生一節(jié)課學習兩個運動項目的單個技術。這樣的體育課學生不僅無法習得運動技能,還會導致對運動技能學習的意義產生錯誤認識,從而輕視體育學習,形成“喜歡體育活動卻不喜歡體育課”。
(三)“不出汗”體育課
運動負荷是決定體育課教學效果和質量的關鍵因素,但我國中小學生體育課長期處于運動負荷不足的狀態(tài),具體表現為練習時間短、平均心率低和次數少等。體育課是學生每天1小時運動時間的主要構成,所以說“不出汗”是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皼]有疲勞的訓練是無效的”,相信這個概念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學生?!安怀龊埂斌w育課是運動負荷不達標的真實寫照,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傳統(tǒng)“說教”式體育課太普遍和嚴重,教師在課上集中的講解示范、糾錯等占用了學生太多的練習時間,這種“光說不練”的體育課學生不僅學不會技能,還得不到鍛煉。
(四)“不規(guī)范”的體能練習
20世紀80年代的“課課練”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當今體育課堂盛行的體能練習。體能練習能夠彌補像武術、體操等技能性較強而運動負荷不足的體育課,又被稱為“補償性體能”。諸多研究表明,合理運用體能練習能夠有效改善學生體質下降問題,但在常態(tài)體育課中卻存在著一些體能練習“不規(guī)范”的現象。具體表現為1.把體育課上成了體能課,讓學生承受較大生理、心理負荷;2.體能練習錯誤動作示范,長期往復的錯誤動作練習會給學生帶來運動損傷;3.體能練習內容單一,每次課都進行相似或同樣動作的體能練習,導致身體素質不均衡發(fā)展。有研究表明,人體某部位肌肉力量越強,其相對應的肌肉力量則會顯得更為薄弱,如此,在參與較為劇烈的運動時非常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另外練習的組數和時間等變量一成不變,學生機體無法產生新的適應性,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停滯不前。
三、體育常態(tài)課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策略
(一)培養(yǎng)正確體育意識,讓學生“懂”體育
體育意識是人腦對體育鍛煉的主觀認識,學生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都是有目的的行為,都是受到自身意識支配的,正確的體育意識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為此,體育教師要重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利用好室內課進行體育理論學習,不斷提高學生體育素養(yǎng),努力實現讓學生“懂”體育。
傳統(tǒng)“放羊”式課堂形態(tài)讓學生形成了體育課就是用來玩的思維定式。要想改變此現狀,教師就要重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了解自身體質狀況和體育鍛煉的價值意義,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學,為什么練。另外,體育教師除了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還要重視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適當的利用“哄”的策略,想方設法讓學生投入課堂學習中來。只有讓學生練起來、賽起來,學生才能感受到運動的魅力和樂趣,才可能會摒棄“自由活動”,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從而從根本上解決體質下降問題。
(二)“學、練、賽”一體化,讓學生“會”體育
體能與技能互為促進和發(fā)展,體育教師要重視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像一些球類項目,教師要積極開展有計劃的大單元教學,讓“學、練、賽”真正落地,促成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強調運動技能形成必須要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才能獲得,即通過動作的泛化、分化階段,最終達到自動化階段,提出一堂課要保證學生有20分鐘的技能學習。實踐證明,絕大多數學生體育學習十幾載卻未能掌握一項技能與體育教師長期進行“碎片化”技能教學有關。針對這一現狀,體育教師要計劃性地開展各個運動項目的技能教學,依據教材和學生特點,適量增加或縮減某運動項目學習的單元課時,對某項運動技能進行系統(tǒng)性學習,以促使“教會、勤練、常賽”的一體化實現?!俺Y悺辈粌H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技、戰(zhàn)術和體能練習的意義,還有利于提高學生今后的體育學習熱情,像技巧類的運動項目,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當縮減學習時間??傊?,體育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賽”,“賽起來”實際是一種“一舉兩得”的事情,學生不僅運用學習的運動技能鍛煉了身體,無形中還培育了學生團結、拼搏和競爭的體育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運動技能在剛學完后,是不適宜立即進行游戲或比賽實踐的,學生才剛建立動作表象,可能會被影響。
(三)提高學生運動負荷,保證課的質量
運動強度反映運動負荷對機體的刺激強度,心率指標常被用于評估學生的運動強度。我國學者季瀏教授創(chuàng)建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提出體育課的運動密度要達到75%,運動強度要達到140~60次/分鐘。倡導教師要精講多練,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練習時間,強調一節(jié)40分鐘的課要保證學生有20分鐘進行技能練習和10分鐘體能練習,給教師留出10分鐘的時間進行講解和動作示范。諸多研究表明,中大強度的運動負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質還能夠改善情緒,而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提出的140~160次/分鐘就屬于中大運動強度,也進一步證明該模式的提出是有實證依據的。綜上,只有切實提高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才能提高學生體質,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要有運動強度監(jiān)測意識,保證以中大運動強度標準指導自己課堂教學。
(四)規(guī)范體能練習,提高學生運動能力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強調學生的運動能力發(fā)展包括運動技能的提高和體能的發(fā)展,體能與運動技能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為提高學生運動能力,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建議每堂課要有10分鐘的體能練習時間,該模式強調,體能練習要注意內容的多樣化,以保障學生體能的全面發(fā)展;另外,體能練習的次數、組數和時間安排要具有靈活性,可根據學生的運動表現(面部表情和動作規(guī)格情況)或心率指標來具體調整;體能練習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強度、量和時間的變化上來逐漸增加練習的難度;最后,體能練習后要注意肌肉的拉伸和放松。
體育課堂教學既要面向當前,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又要面向未來,注重學生運動愛好的培養(yǎng)。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提出的三大關鍵點,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為體育常態(tài)課如何提高學生體質和促進學生運動技能掌握,提供了翔實的理論參考。另外,我們廣大一線體育工作者也要認真反思自身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在認識、態(tài)度和方式上做出重大改變,努力將“教會、勤練、常賽”落到實處。為上出高質量體育常態(tài)課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季瀏.增進青少年健康既要政策也要對策[N].中國教育報,2017.6.
[2]董翠香.2003.學校體育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3]張賀.學校體育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D].2012.6
[4]周云卿.如何提高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質量[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60(2):1-9
[5]董翠香,呂慧敏.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關鍵要點確立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J].體育科學,2020.6
[6]武海潭,季瀏.2015.體育課不同累計中—大強度體力活動實踐對初中生健康體適能及情緒狀態(tài)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35(1):13-23.
[7]季瀏.2019.對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42(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