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
摘要:幼小銜接是幼兒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大轉折期,對幼兒以后的學習習慣、性格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幼兒園要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幼小銜接的指導意見,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因為幼兒園時期和小學教育處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在教育方法、教學習慣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需要幼兒園在過渡時期,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要做好幼兒知識學習上的過渡,也要做好幼兒心理上的過渡,讓幼兒從社會技能、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方方面面更好的適應小學學習。
關鍵詞:幼兒園;幼小銜接;過渡
在兒童成長中,幼兒園升小學是一個重要時期,這一時期與兒童將來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順利幫幼兒度過這個階段時十分必要的。幼兒園統(tǒng)籌幼小銜接工作,要符合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摒棄形式化的銜接,以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為主,為幼兒后續(xù)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目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幼小銜接教育,存在過度小學化的問題,只重視知識的銜接而忽略了幼兒的心理變化,在幼兒幼小銜接時期,過度小學化可能會導致兒童失去對新知識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不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兒童在幼兒園階段,身體骨骼還未發(fā)展成熟,提早進行小學化學習,保持長期的聽講坐姿和高強度寫作訓練,不利于兒童的身體健康成長,同時,提前進行小學基礎知識教育,會讓學生在真正接觸小學知識時缺乏對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在幼小銜接時過度小學化不僅影響了兒童身心健康,也剝奪了幼兒輕松快樂的童年,讓幼兒在需要游戲和興趣的發(fā)展時期提前的邁入了小學階段,這是對兒童快樂的剝削。所以說,幼兒園在統(tǒng)籌幼小銜接時,要避免小學化、形式化,以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依據(jù),重視對兒童社會交往、行為習慣、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保持兒童思維的活躍,不斷的優(yōu)化幼小銜接教育模式[1]。
二、做好幼兒幼小銜接教育的措施
幼兒園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要以培養(yǎng)幼兒的習慣和興趣為主,通過對兒童意識、行為的過渡,讓兒童適應升入小學隨之而來的變化,并且能夠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保持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助力兒童健康成長。
(一)做好幼兒心理上的過渡
幼兒從幼兒園邁向小學時,面對身邊突然不同的環(huán)境和伙伴,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陌生感和恐懼感,所以說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應該做好幼兒心理上的過渡。幼兒對于小學生活不熟悉,可以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幫助他們認識小學,并對小學產生興趣和向往,例如開展“我眼中的小學校園”活動,讓兒童去主動了解小學生活,說說他們眼中的小學學習是什么樣的,并在此基礎上為孩子們補充一些小學學習樂趣,讓兒童對小學生活既向往又好奇,從而減少對小學學習的恐懼感,讓他們更好的適應今后的學習生活。
由于兒童在幼兒園時期身心發(fā)展稚嫩,教師和家長對孩子都十分關注和呵護,這也導致這個時期的兒童對于教師或家長有很強的依賴感,欠缺獨立的能力和心理,雖然在小學教育中,教師也十分關注學生成長,但畢竟與幼兒園教育不同,小學教育更加的集體化、規(guī)范化,所以幼兒園要幫助兒童做好心理上的在轉變,在幼小銜接時注重培養(yǎng)兒童的獨立能力,讓兒童能更快的融入小學生活[2]。
(二)調整幼兒作息時間的過渡
幼兒園的時間安排與小學的時間安排有很大的區(qū)別,在幼小銜接期間,幼兒園要做好幼兒作息時間的過渡,保障幼兒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小學相比,幼兒園學生的游戲和休息時間都更充足一些,一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適應,例如午睡時間減少,導致下午上課困頓,沒法集中注意力,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園可以循序漸進的縮短幼兒的午睡時間,以便學生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在上課時保持精神集中。另外,學生在小學學習時可能更加疲勞,幼兒園可以通過活動或游戲的引導,鍛煉兒童安排自己課間時間的能力,學會在上課之余充分的休息,通過對課間時間的安排活動,兒童不僅能在將來的小學學習時更加適應作息時間,也鍛煉了時間管理能力,增強了時間觀念。
(三)培養(yǎng)學生小學需要的品質習慣
兒童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今后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幼兒園在統(tǒng)籌幼小銜接教育時,要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的意志品質,充分發(fā)揮引導和促進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能力,積極推動學生成長[3]。
1. 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
幼兒園要幫助兒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將來的生活做鋪墊。幼兒園可以引導學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準備好課前的學習用品、獨立上洗手間、打掃和整理自己的座位、維護區(qū)域環(huán)境衛(wèi)生等等,這都是將來的學習生活需要的能力。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幼兒一直被關注與呵護,但獨立能力是必須要培養(yǎng)的,學前階段是兒童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幼兒園要抓住關鍵時期,培養(yǎng)學生照顧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在進入小學校園后,可以更好的學習生活。培養(yǎng)兒童自理能力,可以養(yǎng)成兒童獨立自信的品格,讓兒童在以后的成長中更加堅韌,兒童在照顧自己的同時,也可以學會幫助他人、維護集體,養(yǎng)成適應社會的能力。
2. 培養(yǎng)幼兒注意力
幼兒一般都有活潑好動的特征,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大多以游戲或興趣活動這種有趣的方式吸引兒童注意,幫助兒童學習,但是在小學教育中,兒童需要學習更多的系統(tǒng)性知識,在課堂中一般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為主向學生傳授知識,兒童這時還保留著活潑好動的天性,常常會發(fā)生感覺課堂枯燥、坐不住板凳、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現(xiàn)象,所以幼兒園在統(tǒng)籌幼小銜接工作時,要注重幼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適應小學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時,鼓勵孩子專心做事,例如在閱讀和畫畫時,兒童專心做好這件事,并沒有受外界干擾,教師在可以給他們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養(yǎng)成一心一意的好習慣;或者為兒童準備圖書和有教育意義的動畫,讓學生逐漸適應這種以聽、看為主的學習方式。在幼小銜接時做好兒童注意力的培養(yǎng),為其養(yǎng)成專注做事的好習慣,這會讓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更自信、更高效。
3. 培養(yǎng)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在幼小銜接中,培養(yǎng)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十分重要,社會交往能力能讓兒童在進入小學新環(huán)境時,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和伙伴,培養(yǎng)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有利于養(yǎng)成兒童樂于分享、文明禮貌的優(yōu)秀品質,并且充分融入集體,加強團隊意識。小學的學習更加集體化規(guī)范化,兒童需要有一定的交際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幼兒園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要充分給予兒童交往的機會,例如舉辦“跳蚤市場”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溝通成功完成交換,在實際的情境中鍛煉社會交往能力,為以后的生活學習打下基礎。
4. 培養(yǎng)幼兒學習習慣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幼兒園興趣教育居多,而小學教育更具有規(guī)則性,所以在幼小銜接時,要注意兒童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小學課堂以認真聽課為主,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幼小銜接時要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傾聽習慣,更好的傾聽,才能促進知識吸收、思維發(fā)散;良好閱讀習慣也是兒童需要具備的,多多閱讀可以促進兒童的智力發(fā)展,增強學生思考能力;在升入小學后,兒童需要獨立完成作業(yè),在幼小銜接時,要培養(yǎng)兒童任務意識,學會管理時間,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會使兒童變得更優(yōu)秀。
結語
在兒童成長的關鍵期,做好幼小銜接十分重要,多關注兒童心理上的轉變,而不只是簡單的做知識的鋪墊,幼兒園要更好的起到過渡作用,幫助孩子們更好的融入小學生活,讓學生對學習和生活充滿興趣。
參考文獻
[1]李鳳淋. 幼兒園幼小銜接的問題與對策[J]. 科學咨詢,2020(14):287.
[2]陳哲劍. 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優(yōu)化路徑分析[J].探索科學,2020(4):85.
[3]倪魯欣. 幼兒園幼小銜接教育質量提高對策分析[J].人文之友,2020(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