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夢瑤
摘?要: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家不僅對中小學教學課堂整體教學質量提出更多要求,也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小學教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實踐相關問題開始引起越來越多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本文針對小學的相關教學階段,在實際音樂課堂當中如何更好地引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和討論,希望能夠幫助音樂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過程中引發(fā)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音樂課堂;小學
引言:
小學音樂學科作為能夠集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鑒賞能力的重要學科,也是能夠實現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學科之一。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對于音樂學科的整體教學質量提升,相關的音樂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通過結合更加科學先進的奧爾夫教學形式,將學生整體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在潛移默默地教學進程中實現對于自身想象能力的不斷拓展,從而在整體上提升了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為之后的學習生涯奠定了重要的基礎。[1]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必要性與影響探究
(一)激發(fā)學生的整體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實踐過程中,由于教師往往會選擇相對較為傳統(tǒng)的音樂作品作為教學和賞析的主要內容,同時整體教學的形式也相對單一,也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欲望逐步下降,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對于整體音樂課堂的抗拒和抵觸情緒,這對于整體教學情況會造成不利的影響。[1]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相關的音樂教師通過結合奧爾夫教學形式,將帶有自娛自樂的新型教學氛圍傳遞給每一位學生,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自身的教學參與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在開始認知音樂學科的起步階段,通過邊唱邊動的形式實現對于音樂最根源的身體感知方式。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解決學生為學而學的被動性態(tài)度問題,而是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自身對于音樂這種藝術形式的向往和欣賞,從而為之后的整體學習生涯都奠定了極為深遠的教育意義。
例如在進行《大雁舞》這一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實踐過程中,相關的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們一起通過結合奧爾夫教學形式相關的樂器,將這一首蒙古族的傳統(tǒng)歌曲用邊唱邊跳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古族熱情好客的民族特點,同時也能夠在和諧歡樂的氛圍中感受到音樂作品當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實質,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了自身的音樂學習興趣,在整體上提升了音樂教學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更加充沛
在實際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當注重對于學生的音樂情感進行著重的培養(yǎng)和提升,從而在整體上加強了學生的共情能力,為之后的學習生活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進行奧爾夫教學形式的實踐時,相關的教師可以結合鼓,木琴以及響板等經典的奧爾夫樂器,讓學生通過這些節(jié)奏型的敲擊樂器進一步加強對于自身音樂理解能力的提升。[2]教師通過結合相關的樂理知識,還能夠選取相應的教學素材片段與學生一起進行合作,幫助學生在實際音樂演繹過程中實現對于整體音樂情感的進一步深入感知,從而在整體上實現對于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進行《大家來唱》這一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結合不同的音樂器材實現不同聲部之間的和諧演奏。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作為音樂創(chuàng)作作品的一部分來實現音樂鑒賞角度的改變,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音樂情感能力。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大大提升了學生對于音樂作品之中情感表達的感知敏銳度,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心思敏感度,為整體的學習和生活發(fā)展都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自身的綜合性素養(yǎng)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礎。
(三)有利于延伸學生的相關藝術天分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為了避免學生因為過多的教學因素造成自身學習注意力的下降,通常將自身的教學重點集中在音樂相關教學知識上。但是藝術學科往往彼此之間具有緊密的互通性,這樣的孤立教學形式會造成音樂美術等學科彼此之間的聯系被切斷,從而不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的綜合性藝術發(fā)展素養(yǎng),大大抑制了學生自身的相關藝術天分培養(yǎng)可能。[3]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相關的音樂教師應當結合奧爾夫教學形式,通過結合更多的藝術種類來輔助學生完成對于相關音樂教材作品的深入理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在實際的音樂鑒賞當中加入舞蹈元素來增加畫面感,同時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傾聽和想象將音樂表達的內容進行實際的繪畫表達,這些其他藝術門類的嘗試和借鑒都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自身的相關藝術天分,為學生之后的多種發(fā)展途徑延伸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注重對于學生的普及化教育,將音樂作為一種另類的語言學科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傾聽和表達能力。[4]而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對于不同音樂作品或者哪怕是一個簡單的聲源進行延伸和實踐,都能夠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探究欲望,并從實際的動手實踐過程中引發(fā)自身思維拓展和想象力延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而為整體的音樂學科素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音樂教學課堂中,由于整體教學內容相對自由,這使得教師的教學形式也不能夠進行單一的方式進行限定,而是需要相關的音樂教師深入到課堂當中的細微處,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態(tài)來融合多種不同的教學形式來達到更好的教學課堂效果。相關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表達訴求和審美意見,從而才能在潛移默化的教學引導下提升自身的音樂學科關鍵能力提升,同時也能夠對于整體教學課堂的質量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倩.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及相關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5,000(011):164-164.
[2]杜娟. 淺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及教學建議[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035(011):126,128.
[3]江祥. 淺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及教學建議[J]. 考試周刊,2018,000(084):173-174.
[4]于倩. 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實踐意義——以民族音樂作品為例[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000(00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