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勤 張萍
摘要本課主要引導學生從面料、結構和功能等方面整理雨具使用中存在的缺點,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整理現(xiàn)有雨具的缺點,培養(yǎng)他們針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生活經驗,關注生活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發(fā)探究科學的激情和興趣。
關鍵詞 教學實錄 《尋找雨具的缺點》 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8.032
Teaching Record and Analysis of“Looking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Rain Gear”
WANG Xiaoqin[1], ZHANG Ping[2]
([1] Chuzhou Huxin Road Primary School, Chuzhou, Anhui 239083;
[2] Chuzhou Nanqiao District Danzi Mingde Primary School, Chuzhou, Anhui 239000)
Abstract: This course mainly guides the students to sort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use of rain gear from the aspects of fabr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collect and sort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rain gear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so as to cultivate their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scientific inquiry for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daily life. The focus of this course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hings and phenomena in life according to their existing life experience, find and put forward problems, and arouse their passion and interest in exploring science.
Keywords: teaching record; "Looking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Rain Gear"; course teaching
教學分析
《尋找雨具的缺點》是大象版小學《科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雨具的改進”的第1課。六年級下冊教材以“專題研究”為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一級目標,是六年級上冊“怎樣做科學”的延續(xù)和提升。本單元以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活動形式,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生活經驗,關注生活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發(fā)探究科學的激情和興趣。
六年級學生已經經歷了幾年的科學探究歷程,他們在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jù)、模型與解釋、表達與交流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形成了一定的探究意識。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雨具,對雨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知識儲備,但不少學生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意識仍然相對缺乏,對雨具存在的缺點缺乏理性的思考、分析與整理。本課主要引導學生從面料、結構和功能等方面整理雨具使用中存在的缺點,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整理現(xiàn)有雨具的缺點,培養(yǎng)他們針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谝陨戏治?,我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能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會運用各種渠道搜集資料,為探究活動做好前期準備。
能對發(fā)現(xiàn)和搜集到的問題進行整理與分類。
認識到發(fā)明創(chuàng)造源于生活的需求,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產生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興趣。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師: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下雨天,雖然人們打著雨傘或者穿著雨披、雨衣,但衣服還是會不同程度地被淋濕。瞧,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尷尬情形。(課件呈現(xiàn)“帶著雨具,但衣服被淋濕”的情境。)這些情境你們熟悉嗎?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都遇到過什么樣的尷尬事兒。
生:有一次上學雨下得很大,我的褲腿都淋濕了,雨靴里也進了水,襪子都濕了,好難受。
生:我更慘,傘都被風刮得翻過來了,身上全濕了,好狼狽?。?/p>
生:我發(fā)現(xiàn)穿著雨披扭頭太不方便了,如果能設計出一件更加方便的雨披就好了。
分析:以“下雨天打傘和穿雨衣、雨披時遇到的尷尬事兒”這一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情境,聚焦問題,讓他們學會思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欲望,進而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
2.搜索缺點
師:雨傘、雨衣、雨披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防雨工具。在雨中,我們可能也遇到過上面的情境。請大家結合自己使用這些雨具的經歷,認真找一找使用過的雨具有哪些缺點,并思考其原因是什么。你們有什么好方法來一探究竟?
生:我們可以通過仔細觀察、查閱資料、調查采訪等途徑來進行探究。
師:在搜集資料、進行探究活動前,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
(課件出示活動提示:觀察要認真細致,可以從面料、結構、功能等方面進行分析;為了掌握更多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到商店里調查或采訪其他人;記錄要真實、具體;外出調查要注意安全,不要單獨行動。)
師:“奇妙小組”搜集了雨具的結構、面料和功能等方面的資料,我們請他們展示一下。
生:以傘為例,它主要是由傘柄、傘骨、傘面三部分組成。傘柄是傘的主心骨,支撐著整個傘,主要用木頭、竹子、金屬等材料制成。傘骨是支撐雨傘的一條一條的骨架,是支撐整個傘面的,它能折疊、撐開,便于攜帶。傘骨以前都是木質的,現(xiàn)在以金屬材料為主,如鐵骨、鋼骨、鋁合金骨,另外還有纖維骨、樹脂骨等。傘面是傘最重要的部分,負責遮雨,制作材料有油紙、油布、綢布、塑料布以及經久耐用的尼龍布等。按結構分,有直桿傘和折疊傘等;按功能分,有雨傘、太陽傘、沙灘傘、廣告?zhèn)?、滑翔傘等?/p>
師:我們再來看一看各個探究小組搜集到的各種雨具的缺點,請同學們注意傾聽,把你們覺得有用的信息或自己的改進思路、探究設想等隨時記錄下來,準備與大家交流。
(小組展示搜集到的資料。)
生:這種雨傘的面料太差了,容易漏水!
生:我的雨傘上面的鐵骨架有些軟,遇到大風就會被刮得翻過來。
生:穿著雨披轉頭不方便,而且面料不透氣,很悶熱。
生:帽子容易遮擋視線。
分析:基于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資料,激發(fā)他們探究科學的興趣。
3.表達交流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搜集了這么多資料。你們還發(fā)現(xiàn)常用的雨具有哪些缺點?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播放輕音樂,學生小組交流。)
師:我們來聽聽各小組的想法。
生:(展示交流記錄。)同學們好!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雨傘有以下幾個缺點:傘面吸水后把教室里滴得到處都是水;傘把被雨水淋濕后變滑了,容易脫手;風大了,傘很容易被風刮得翻過來;骨架與布料的結合處容易脫落;面料不透明,阻礙視線。
生:(展示采訪記錄。)我們采訪了鄰居劉叔叔,請他談談雨披有哪些缺點,有什么改進意見。劉叔叔認為市面上大多數(shù)雨披的面料不透氣、悶熱,有的氣味很重,有些容易脫膠,不耐用;穿著雨披扭頭不方便,阻礙視線;穿雨披騎自行車時,容易掛到踏板上,尤其是晚上穿著雨披騎車特別不安全;使用后有殘留雨水,不方便立刻收納。劉叔叔希望換成環(huán)保、透氣型材料來制作,可能會更好;建議在雨披后面加上反光條,這樣晚上穿著會更安全。
生:(展示調查記錄。)我們去生產雨披的廠家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雨披的下擺一般都是自然搭在自行車上的,遇到大風,雨披的下擺就會被風刮起來,褲子、鞋子都會被淋濕。雨披的帽子一般都挺大,遇到大風容易被吹翻,遮擋視線。
生:我們搜集到雨衣的缺點有:穿雨衣時褲子容易淋濕,雨靴里也容易進水;面料的透氣性差,出汗了很難受,塑料雨衣天冷的時候會變硬,穿著很不舒服。
師:我們日常使用的雨具缺點真不少?。∥覀儼汛蠹业陌l(fā)現(xiàn)整理一下吧!
分析:通過表達與交流,不僅可以讓學生共享資源,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合作意識,還能促使他們比較誰的資料更多、更全、更簡明扼要,有利于增強他們今后搜集資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為后面整理資料和組成專題研究小組奠定基礎。
4.分類整理,專題研究
師: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種雨具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怎樣才能清晰、簡潔地呈現(xiàn)我們搜集到的資料呢?
生:最好用表格的形式,便于歸類,一目了然。
師:認真整理這些發(fā)現(xiàn),選出自己最常用又有改進條件的雨具準備實驗。改進相同雨具的同學,可以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再分組進行整理。(課件出示“雨具的缺點”整理表。)大家可以從面料、結構、功能等方面對雨具的缺點進行分組記錄。
(學生分組整理資料。)
師:請根據(jù)你們的研究主題匯報本小組整理的方法。
生:(展示“雨具的缺點”整理表。)我們小組將搜集到的雨傘的缺點進行了整理,面料方面的缺點有:面料不透明;有的雨傘面料太差,容易漏水。結構方面的缺點有:傘把淋濕后比較滑;鐵骨架較軟;骨架與布料的結合處易脫落。功能方面的缺點有:風雨大的時候打傘,經常看不到前面的車輛,很不安全;防風效果不好,易翻轉。其他方面的缺點有:放置雨傘不方便。
生:我們小組整理的是雨披的缺點,面料方面的缺點有:一些面料容易脫膠,不耐用;有的面料氣味很重。結構方面的缺點有:雨披的下擺容易被風刮起來,褲子、鞋子都會被淋濕;雨披的帽子容易遮擋視線。功能方面的缺點有:晚上穿著雨披騎車特別不安全;在自行車上使用時,容易掛到腳踏板。其他方面的缺點有:使用后有殘留雨水,不宜立刻收納。
生:我們小組整理的是雨衣的缺點,面料方面的缺點有:透氣性差;塑料雨衣天冷的時候會變硬。結構方面的缺點有:雨衣的帽子遮擋視線,扭頭不方便。功能方面的缺點有:普通的雨衣穿起來雨水會流到褲腿上和雨靴里。其他方面的缺點有:樣式單調。
分析: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到的資料可能會比較凌亂,他們整理后,發(fā)現(xiàn)使用表格對問題分類是一種比較好的形式。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研究的不同雨具組成探究小組,以便在后面的探究中運用所學知識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科學奧秘。
5.總結延伸,自我評價
師:雨具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防雨工具,其中雨傘用得最廣泛。關于雨傘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請看視頻資料。(播放視頻《傘的歷史與起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生:我對雨具有了一定的了解。
生:我知道了一些常用雨具的面料、結構和功能。
生:我還知道它們在使用過程中有許多缺點。
師:我們通過缺點大搜索、表達與交流、整理資料等,發(fā)現(xiàn)常用雨具在使用過程中有許多缺點。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生:怎么改進雨具,克服這些缺點呢?
師:是啊!請同學們課后進一步完善資料,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針對這些缺點來探究如何改進雨具。
分析:《傘的歷史與起源》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知識,說明了我國關于傘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課堂學習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及時反思,鼓勵他們課后繼續(xù)開展探究活動,可以使他們養(yǎng)成課外堅持探究的好習慣,保持探究的熱情和動力,為學習下一課《我們的改進設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