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wèi)偉
摘 要:探究式學習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tǒng)教學法存在很大區(qū)別,其更加注重學習者的“探究”與“學習”,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以及學習方法的優(yōu)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初中地理課堂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課本知識傳授的弊端,有助于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诖?,本文從探究式學習法的特點入手,重點闡述了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法落實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式學習法;特點;策略
一、探究式學習法的特點
(一)問題探究性
探究式學習法的落實需要學生具備主動探究意識,而具備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可以激活學生問題思維,以探究性問題為驅(qū)動,進行探究解答疑惑。探究式學習法在課堂教學的應用,需要教師注重所提出的探究問題難易度適中,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可以通過探究問題突破思維限制,喚醒問題意識,獲得獨到的見解。
(二)過程自主性
探究式學習法的關鍵在于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因此教師在探究式學習法實施過程中,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獨立、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在這個學習空間中學生可以選擇自主探究思考,也可以選擇小組合作探究,學生根據(jù)學習需求制定學習方法、整理數(shù)據(jù)信息、歸納總結(jié)成果,從而樹立為自主學習的觀念,在獨立思考或與人合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成果分享性
培養(yǎng)學生的分享意識是素質(zhì)教育改革下的教育目標之一,探究式學習法的應用為學生分享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了更多可能。學生在分組探究中通過收集信息的分享、探究過程的分享、探究結(jié)果的分享生成分享精神,學會傾聽他人的觀點與建議,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在分享與借鑒中獲得共同的進步。
(四)評價靈活性
新課標對教學評價進行了重點研究,并對教學評價的教育意義進行了重新定義,主張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性與評價手段的多樣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jié)性評價的結(jié)合。在這種背景下,探究式學習法的落實同樣需要遵循評價方法多樣化與評價內(nèi)容全面性的原則,關注每一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各方面表現(xiàn),以靈活的評價方式引領初中生在探究式學習中樹立學習的自信,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促進初中生在地理探究學習中的全面發(fā)展。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法落實策略
(一)確定探究主題
確定探究主題是探究活動開展的前提條件,以探究主題的確定來明確探究方向,避免學生在地理問題探究中出現(xiàn)過于盲目的情況。探究主題的確定并非教師獨斷,也并非學生任意而為,而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選擇合適的探究內(nèi)容。探究主題應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之上,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jù)探究主題搜集資料,為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如在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中國地理差異”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結(jié)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探究能力,設計了以“中國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qū)存在自然差異與人文差異的原因”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圍繞這一探究主題從多種途徑搜集中國自然要素圖、人文要素圖等探究素材,如地形、河流、人口、交通等等。
(二)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地理課堂中的有效落實,需要學生具備問題探究的意識,而激發(fā)學生問題探究意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探究情境的創(chuàng)設,探究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在入情入境中產(chǎn)生探究的動機。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的方法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其一,利用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天氣和氣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所在地的冬夏季氣溫變化現(xiàn)象作為引入,讓學生感受到“天氣和氣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進而思考“為什么天氣與氣候會變化”,產(chǎn)生問題探究意識。
其二,利用典故或詩歌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如在“海陸變遷”的教學中以“滄海桑田”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在“多變的天氣”教學中以“諸葛亮巧借東風”的經(jīng)典故事作為探究情境,在“河流和湖泊”教學中以《將進酒》《虞美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等詩詞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意愿。
其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多媒體設備是當前最為常用的教學輔助工具,在探究式學習法落實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給學生視覺與聽覺的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課“地球的運動”教學中,若是單純地依靠講解與想象,學生難以理解地球運動的方向與特點,而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了地球是如何運動的,激活了探究熱情。
(三)進行探究交流
探究過程是探究式學習法落實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敢于放手,賦予學生更多的探究學習權利,讓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在地理探究學習活動中。學生首先應圍繞探究主題確定探究方向,根據(jù)已知經(jīng)驗大膽猜測、假設,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探究方案,最后經(jīng)過探究交流得出探究結(jié)果。在實際的探究交流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充分參與其中,并且鼓勵學生們敢于提出建議,積極抒發(fā)見解,在交流與辯論中深化問題探究,從而促進學生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深度學習,讓探究式學習法在地理課堂中的實施更有效、更高效。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從古至今,為什么北京成為了多個朝代的都城,甚至成為了新中國的首都?”這一問題設置小組探究活動。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jù)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思考北京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點,以地理位置入手作為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切入點。在小組探究中學生往往會被北京文化古跡所吸引,尤其是一些了解歷史、參觀過這些名勝古跡的學生顯得異常興奮,在探究式學習活動中充滿了動力。接下來,教師應發(fā)揮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化探究問題。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通過多方面的問題探究,加強了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記憶,探究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展示探究成果
探究成果的展示為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創(chuàng)造了總結(jié)與分享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成果展示中獲得成就感,在經(jīng)驗分享中吸收他人經(jīng)驗,在傾聽與反思中取長補短,實現(xiàn)共同成長。但是,在探究成果展示中需要注意:1.探究成果是集體成果,且必須是真實的探究成果;2.允許探究成果存在不足;3.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與探究成果兩個方面,不以單純地探究成果評判學生。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落實,對于促進初中生地理探究意識的形成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劉慧利.科學中國人,2015(3):36-37.
[2]楊慧艷.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24):44-45.
[3]郝會靜.初中地理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策略[J].學周刊,2012(34):69-70.
[4]任松霞.構(gòu)建生本課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