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衛(wèi)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強。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如何使學生主動投入思考,學會思考,是開發(fā)兒童哲學閱讀內容的主要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研究兒童哲學閱讀內容的開發(fā)。
【關鍵詞】哲學閱讀;小學語文;課程內容開發(fā)
兒童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法需要教師的不斷指引。因此將兒童哲學引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十分重要。語文閱讀作為兒童學習過程當中的必經之路,可以通過結合閱讀和哲學,展開哲學教學活動,將哲學問題與故事情境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感受到哲學道理。
一、通過一個故事,引出一個主題
針對兒童展開的哲學閱讀教學活動,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相關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實現這一點。兒童哲學閱讀,就是將哲學內容和閱讀內容結合起來,因此在兒童閱讀教學課程內容選擇當中,就可以采用一些蘊含兒童哲學問題的故事,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實現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之上,使學生逐步發(fā)現故事當中的哲學問題和道理,教師選擇一個適宜的主題供學生討論,開啟兒童哲學閱讀教學。
例如說,筆者曾經就設計了主題為友誼的兒童哲學閱讀課程,主要選擇了繪本《胖子、瘦子和小豆豆》為主要的教學資源。在這則童話故事當中,磊磊不小心說出了豆豆的秘密,導致兩個人之間產生了隔閡,磊磊十分后悔,但是不好意思道歉。豆豆則十分的生氣。此時,磊磊請求阿郎給豆豆送一個小石頭,這個小石頭是他們兩個人友情的見證。豆豆收到小石頭之后回想起與磊磊一起開心玩耍的日子,于是原諒了磊磊,兩個人又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
筆者之所以選擇這個童話故事展開哲學閱讀教學,是因為很多兒童在與朋友的相處過程當中也面臨著以上問題,對于這個故事的閱讀,再結合兒童實際生活的人際交往,很多兒童會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友誼呢?真正的友誼是怎樣的呢?并引導學生之間展開交流討論,在辯論的過程當中實現思維的發(fā)展和思維的碰撞,進而實現對哲學問題的思考。
二、聯系生活實際,發(fā)表個人觀點
兒童哲學閱讀教學課程的核心不是閱讀,而是引發(fā)學生展開思考。通過文本的閱讀,能夠為學生的辯論打開大門,對于文本故事的閱讀分析,學生可以從中發(fā)現問題,并思考問題,并在和他人的交流過程當中感受到不同想法和觀點的碰撞,產生思維的火花。
還是以上述故事《胖子、瘦子和小豆豆》這一繪本的教學為案例。在學生閱讀完之后,筆者提出了如下問題:這個故事主要是關于什么話題的呢?學生回答:友誼。學生的答案點明了這一章節(jié)課程的主題,成為該節(jié)課程主要討論的重點內容,筆者圍繞友誼的話題,順勢提出下列的問題:
1.什么是真正的友誼?
在繪本故事當中,阿郎說過:自然是美德,當然打扮得漂亮一點,也挺好。這句看似十分簡單的話卻包含著極為豐富的交友哲理,也就使所謂交友不能僅僅只看外表,心靈美更加重要。此時,筆者提出這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那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做朋友呢?在學生的思考發(fā)言當中,出現了以下答案:相互幫助、志趣相投、共同鼓勵、共同進步等。
2.友誼出現了隔閡怎么辦?
在故事讀完之后,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他們的親身經歷,分享自己曾經與朋友的不和,以及最后是怎樣和好的,這件事情帶給他的啟示是什么等等。
通過這種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最后得出哲理的方式,學生會逐漸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與他人相處。
三、組織行為辨析,形成健全人格
其實道理每個人都懂,但是一旦問題發(fā)生在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很多學生便會出現困惑。原因在于生活很復雜,各種因素的困擾之下不可以僅僅將事情分為黑白兩面。和朋友的相處過程,也需要理智思考。那么,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就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引作用。
為了使學生學會理性思考,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如下問題:如果你最好的朋友希望你能幫他瞞住他做的壞事,你會怎么辦?看似十分的簡單,但是在學生實際生活當中處理起來卻十分的復雜。真正的友誼,其實是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而不是袒護他人。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引導,促進人格的健全化。因此,通過兒童哲學閱讀課程的教學,就是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通過故事閱讀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結合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使學生真正實現深入地思考,積極地辯論,在故事的閱讀和問題的思考以及想法的表達當中,實現對道理的進一步理解,人格的完善。
可以說,在兒童哲學閱讀課程當中,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到后續(xù)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對故事的引入,提出哲學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實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道理,促進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王桂圣.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教書育人,2019(13).
[2]程曉梅.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J].名師在線,2019(19).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雙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