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數(shù)學學習習慣包括很多,在小學數(shù)學階段,驗算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習慣。從外部環(huán)境及內部實踐觀察、反思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會驗算。所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是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項任務,要從低年級入手,從教師、學生、家長三個方面共同努力落實養(yǎng)成。
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從教師實踐意識增強中開始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非常重視數(shù)學知識的講授,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掌握這些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重要關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驗算習慣。
課堂上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做完別忘了檢查驗算?!边@仿佛成了習慣性的口號,但學生做完是否檢查驗算了,怎樣檢查驗算的,檢查驗算的效果怎樣,根本沒有得到反饋,這就是沒有真正重視對學生檢查驗算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教師教學意識上的一種放松。
所以在平時教學中,首先要從意識上重視和加強驗算教學,克服教師自身的惰性心理,扭轉照本宣科的教學現(xiàn)象,不能教材上有檢驗要求的就檢驗、無檢驗要求的就略過。從低年級教學開始入手,不管是新授課還是練習反饋,都要把檢查驗算作為學生解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逐步養(yǎng)成其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二、指導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從數(shù)學課堂實踐積累中展開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學生知識的獲取與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課堂內完成的。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的活動過程。數(shù)學課堂承載著對學生進行全方面數(shù)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任務,數(shù)學學習習慣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吹竭@樣的情況:學生明明會做的題卻因為抄錯了數(shù)、計算不正確、分析題意不認真、書寫潦草不規(guī)范等造成作業(yè)正確率低、考試丟分多。由此可見,驗算習慣的培養(yǎng)應該是數(shù)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指導學生學會驗算從重新審題開始
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有效審題的能力較差,一道題讀下來往往會丟字、添字、改字,更有甚者不按原題讀題,而是按文字大概的意思加入自己的想法讀題。這樣一來,就會造成題意理解有錯誤之處。例如:二年級有這樣一種類型的解決問題,“學校組織學生去春游,二年級有213人報名參加,三年級比二年級多21 人,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報名?”只列一步算式“213+21=234(人)”的學生不是少數(shù)。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讀題盲目隨意,還沒有讀到問題就按自己的意愿只求三年級的人數(shù)了。
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的實踐做法是從低年級開始,指導學生用鉛筆指著,一字一字地讀題,避免丟字、添字、改字的現(xiàn)象,這是“一讀”。學生做完題檢查的時候,指導學生“再讀”,這一次把重心放在“問題上”。從問題入手轉回題中找相關信息,圈一圈、畫一畫,再判斷用什么方法解決。這樣“向前走、回頭看”,既是仔細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指導學生養(yǎng)成驗算習慣的基礎做法。
(二)指導學生學會驗算,從正確使用草稿紙落實
“打草稿”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特有的行為習慣,它滿載著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痕跡。草稿的價值就在于體現(xiàn)學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經歷的探索、猜想、推理等過程。正如日本教育家多湖輝所說:“草稿紙是人們思考過程的履歷表”。
草稿紙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長期以來,學生身邊的“好朋友”草稿紙卻一直沒有引起教師與學生的足夠重視。學生即便使用草稿紙也是亂寫亂畫,潦草地算個得數(shù),根本不能體現(xiàn)草稿紙的使用價值;教師即便督促學生在草稿紙上計算、驗算,也只是停留在口頭要求上,任由學生亂寫亂畫,沒有給予正確的指導。長此以往,草稿紙的使用價值根本得不到體現(xiàn)。
針對這樣的現(xiàn)狀,我的做法是從低年級開始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草稿紙。
首先,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學生認識草稿紙。例如:一年級的排隊計數(shù)問題,“有一排學生,小紅前面有3 名學生,后面有4 名學生,這一排共有幾名學生?!苯虒W時,我在黑板上畫圖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表示小紅,其他學生用圓圈表示,學生一數(shù)便能知道答案,“3+1+4=8”。然后我又在黑板上把畫圖分析的過程用長方形一框,告訴學生:“學習數(shù)學很多時候不能光憑想,在草稿紙上畫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看,老師在黑板上框起來的這一部分就相當于一張草稿紙,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就可以在草稿紙上畫一畫、算一算?!?/p>
其次,從一年級開始指導學生規(guī)范使用草稿紙。例如:書上的題或試卷上的題,哪一道需要在草稿紙上畫圖或計算,就從草稿紙的最左邊開始,標上題號,在旁邊畫圖或計算,字跡不能潦草,課上找機會把學生使用草稿紙的情況在實物投影上進行展示,讓學生自己評一評誰的草稿紙使用得最規(guī)范、算題最正確。這樣堅持下去,學生規(guī)范使用草稿紙的意識大大增強。
(三)指導學生學會驗算從激勵性評價中促成
學生不喜歡檢查驗算、不能自覺檢查驗算往往有兩個原因:一是不會驗算;二是怕麻煩。不會,是學習技巧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怕麻煩,是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可以采取激勵的方式幫助端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喜好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讓學生有興趣、有動力在數(shù)學學習中自覺檢查驗算。
例如: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課中,“15+4=?4+15=?”學生計算后會發(fā)現(xiàn)結果相同,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做加法計算時可以把加數(shù)的位置換一下再計算,如果結果相同就說明你剛才的計算對了,這是一種檢查驗算的方法,同學們在計算時要經常試一試?!碧崾局?,在以后的課堂中,教師要經常性地激勵學生:“這道題做完后,你驗算了嗎,說說你是怎么驗算的?”若學生能說出驗算方法,則鼓勵學生“你真是細心的孩子,學會了驗算,驗算可是超級棒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大家要向他學習喲!”
又如,解決問題教學課中,“樹上有12只小鳥,飛走3只小鳥,樹上還有幾只小鳥?”學生列完算式后,問:“大家再算一算樹上剩下的9只小鳥和飛走的3只小鳥合起來是不是12只小鳥?如果是,說明你做對了,這也是一種驗算的方法,做完題后大家要試一試這樣驗算。”提示之后,在以后的課堂中,教師要經常性地激勵學生:“你會給這道題驗算嗎?說說你的方法。”只要學生有驗算的意識,就要鼓勵學生:“看,他做題不圖快,做完還會耐心地驗算,這可是數(shù)學家具備的素養(yǎng)。”
此外,學生作業(yè)本上的批語,要經常體現(xiàn)鼓勵驗算的激勵性評語:“看到你作業(yè)完成得那么好,相信你一定是檢查驗算了,堅持下去,你會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薄斑@次的作業(yè)你有幾道錯題,并不是你不會做,而是少了耐心去檢查驗算,老師希望下次的作業(yè)能看到你驗算的痕跡?!?/p>
以上這些做法可以讓學生在體驗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從家庭常規(guī)教育跟進中鞏固
很多時候,學生也好,家長也好,體會不到檢查驗算的重要性,學生的作業(yè)更多被家長包辦代替檢查了,學生得不到自覺檢查驗算的鍛煉,長此以往,學生做題后對檢查驗算會產生一種依賴性,依賴教師判,錯了給講;依賴家長檢查,錯了再改。所以,教師、家長要體會到學生自覺驗算的重要性,從課堂教學跟進到家庭輔導,把驗算的權利還給學生。
首先,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家長就要進行溝通,統(tǒng)一思想。例如: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做題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驗算的,回家后家長輔導孩子時也要注意讓孩子說一說。這既是對孩子表達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又是驗算意識的一種增強。
其次,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家長就要統(tǒng)一檢查驗算落實的方法——草稿紙的使用。課上,教師指導學生規(guī)范使用草稿紙,回家后家長也要督促孩子規(guī)范使用草稿紙。如果雙管齊下,堅持這樣做下去,學生自覺驗算的能力就會有很大提高。
總之,教師要增強意識,每節(jié)課都重視從細微處培養(yǎng)學生的驗算習慣;學生要學會方法,做完題后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驗算,堅持下去能力會得到鍛煉;家長要樹立觀念,把檢查驗算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體驗獨立檢查驗算的過程性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