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姿
本期同題擂臺我們邀請了一個中學生來命題,因為同齡人出的題目或許能讓大家有更多話可說。事實上,拿到這個題目后,我們確實非常驚喜。草稿紙可以說是大家每天在課堂上都要用到的,這個題目既貼近大家的生活,又充滿想象空間。
言歸正傳,雖然題目很亮眼,但是從這次的來稿情況看,還是有一些突出的問題,比如套作。別看這個題目有很多想象空間,但是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套作而不自知。因為所謂“草稿紙上的故事”,就是從草稿本上的筆跡、圖畫等展開的回憶,我們很容易就沉浸在自己的回憶中而忘了“草稿紙”三個字。有同學寫自己的公主夢,從草稿本上的“我想做公主”展開回憶,最后又以“就是那天,我在自己的草稿本上鄭重地寫下了一句話‘我想做公主” 結(jié)束,全文對“草稿紙”的描述少之又少,那么這個“草稿紙”是不是可以替換為“筆記本”“日記本”呢?如果作者在敘寫回憶之時,又插敘一些草稿本上關于“我想做公主”的更多線索,那就是一篇佳作了。
除了套作,還有人為了表現(xiàn)母愛、父愛、祖孫情,硬生生地在“草稿紙”加入了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留言、文章等,牽強附會,難以讓人信服。還有人寫父母的草稿本、祖母的草稿本,至今仍被好好地鎖在抽屜里,當寶貝一樣珍藏。這些作文大多忽略了“草稿紙”的特質(zhì),使文章喪失了可信度。
那么“草稿紙”應該是什么樣子呢?看看你自己的草稿紙就很清楚了。以我的草稿本為例——我的草稿紙同時也是我的會議記錄本,第一頁是整潔的會議記錄,再翻幾頁就能看見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零碎的吐槽、稀奇古怪的涂鴉、某個讀者的收件地址抑或各種賬號密碼。發(fā)現(xiàn)了嗎?草稿紙早已不僅是供我們打草稿的本子了,它更像一個萬花筒,可以包容所有雞零狗碎的東西。你通常不會在草稿紙上工整地寫作(除非有意識為之),你甚至不會在上面寫上一段完整的話,你也不會在乎它被撕掉了多少頁,它們到哪里去了。可是草稿紙上的一筆一畫卻能勾起你的美好回憶:你曾在草稿紙上寫別人的八卦互相傳閱嗎?你曾經(jīng)把參考答案偷偷抄在草稿紙上以備“不時之需”嗎?你曾經(jīng)在草稿紙上悄悄記下誰的電話號碼嗎?把那些美好的故事寫下來吧!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初中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