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湘潭大學保衛(wèi)部(處),湖南 湘潭 411105)
生存和安全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但滿足人的生存需求、維持自身安全的知識和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經過一個教育的過程。通過安全教育,人們能夠提升安全素質,更好地維護自身的生存與發(fā)展[1]。高校作為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場所,安全教育既是保障校園安全的基礎,也是必須融入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教育責任。提升安全素質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時代需要和形勢發(fā)展需要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大學生進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的需要,安全素質也是優(yōu)秀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之一[2]。正是基于對大學生安全素質和安全教育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升,許多高校積極開展了安全教育課程教學實踐,其中選修課就是被廣泛運用的模式之一。但隨著安全教育選修課教學的積極開展,也出現(xiàn)了教學標準各異、教學開展隨意、教學效果不佳、教學評價缺失等課程規(guī)范性方面的問題。因此,探討大學生安全教育選修課開設依據、課程設計、教學實施等課程設置規(guī)范,既是現(xiàn)實需要,也有研究價值。
目前,要求重視和加強安全教育,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依據主要源自以下幾類:
“需求層次理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經典理論。該理論將人行為的動機歸因為內在需求驅動,并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诶碚?,為滿足安全需求,人會選擇性的實施某些行為,以獲得客觀外在的安全狀態(tài)和主觀內在的安全感覺。其中,通過學習獲取和積累安全知識、技能與經驗,就是滿足個人安全需求的主要行為之一。因此,安全教育成為滿足和實現(xiàn)安全需求的基本手段。需求層次理論是高校承擔學生安全教育責任、滿足學生安全需求的理論基石。
當前,安全教育已被納入國家教育發(fā)展和治理的體系視野,為安全教育發(fā)展明確了方向,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將“堅持全面發(fā)展。重視安全教育”列入第2 章“戰(zhàn)略目標和戰(zhàn)略主題”,并在第23 章強調“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提高預防災害、應急避險和防范違法犯罪活動的能力”。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也提出“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國家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以此為基礎,北京、上海等省市積極出臺政策推動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建設。如,北京繼續(xù)深入實施“安全教育工程”,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進教材、進課堂、落實學分”工作,2010 年編印《大學生自護自救知識手冊》發(fā)放各高校新生,廣泛開展應急疏散演練和安全技能培訓[3]。上海2008年頒布《上海市大學生安全教育大綱》,2010年編制《上海市大學生安全教育讀本》,2016 年4 月上海市教委制定《上海市大學生安全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充實教學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健全考核評價,提出將安全教育納入各高校教育教學體系,將安全教育教師納入髙校師思政教師系列,要求學生參加安全教育標準化考試參考率、通過率100%,優(yōu)良率達到90%以上[4]等。
此層次內容較多,包括國家法律、國務院各部委規(guī)章和地方性法規(guī)。
法律方面,主要有《國家安全法》,如“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等。
部委規(guī)章方面,主要包括:2002 年教育部第12 號令《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2010 年教育部、公安部第28 號令《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學校應當根據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教學和培訓內容;對每屆新生進行不低于4學時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等。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guī)方面,2007 年上海市出臺《上海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市教委應組織人員,會同消防等部門編寫適合不同年齡、學校特點的統(tǒng)編教材,將消防知識納入教育計劃。高校應組織開展消防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大學生消防安全技能。學校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安排消防知識教育的內容和課時”。類似的還有《黑龍江省學校安全條例》《浙江省學校安全條例》《云南省學校安全條例》《遼寧省學校安全條例》《福建省學校安全管理條例》等[5]。如,2010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高等學校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安全教育應當包括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wèi)生安全、財產安全、網絡安全、疾病預防、心理健康、避災避險、防賭、防毒、防艾滋病、防傳銷等內容”。2014年貴州省人大常委會《貴州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學校應當加強安全管理,依法履行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2015年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江西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學校應當將學生安全納入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法律、法規(guī)、交通、消防、網絡等安全教育”,2018年湖南省人大常委會《湖南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條例》“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學校應當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設置要求,將學生安全教育納入教育教學內容,開展交通、消防、食品、網絡等安全教育”等。
為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建設,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積極將安全教育作為內部管理的制度措施,通過制定規(guī)范性文件加強引導。如,1992 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guī)定》首次明確“高等學校應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積極開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安全教育應根據不同專業(yè)及青年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入學到畢業(yè),在各種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進行”;2004年《廣東省教育廳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規(guī)定“學校應當結合入學教育、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課、班會、展覽等多種形式,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對在校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遵紀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每學期第一周和最后一周為學校安全教育周”。還有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積極將安全教育開展情況列入責任考評體系。如,2019年湖南省教育廳將“學校開設安全教育課并有課時保證”作為評分點(0.5 分)列入《本科高等院校平安建設考評實施細則》,將“學校把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做到有教材、有課時、有學分”作為湖南省“平安高校”建設和驗收的基本標準,引導高校對安全教育工作人、財、物加大投入等。
綜上所述,從整體上看,支撐高校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各類依據數量多、層次齊,近年來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發(fā)展趨勢是好的,其中有些省市、高校的做法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不容忽視的是,一方面,在政策法規(guī)制度的配套上,大學生安全教育沒有學科支撐,整體上課程體系還比較零散,沒有形成體系,特別是尚未列入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沒有將其設為必修課、選修課的明確依據。另一方面,在課程具體開設和實踐教學上,各省市的發(fā)展情況不一,按要求規(guī)范落實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開設的還很不夠,其中有的是因為政策太宏觀、缺乏實施細則,有的是因為規(guī)定雖明確、但執(zhí)行不力或督促不夠,有的是因為制度雖嚴格、但權重太小或約束有限,更多的是受制于學校師資能力薄弱,確實難以完成系統(tǒng)性安全教育課程開設和教學任務。總之,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開設依據雖多,但關鍵支撐缺乏、實際執(zhí)行乏力,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發(fā)展面臨困局和挑戰(zhàn)。
2008 年湘潭大學以選修課的形式(32 學時/學期,2學分)將大學生安全教育列入學校正式教學計劃,現(xiàn)該課程已由1 門課變成包含3 門課的課程體系,授課人員由2人擴展為近10人的教學團隊,課程頗受學生歡迎,教學成效穩(wěn)步提升。立足湘潭大學安全教育選修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經驗,規(guī)范化、系統(tǒng)性設置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有如下建議供參考:
清晰簡練、特點突出的課程名稱,有助于提高學生關注和選課率。因安全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看待、思考和處理安全問題的思維意識為教育核心目的,教學上鼓勵自主思考、強調體驗互動,故課程可考慮擬為主旨突出、形式明確的《安全意識養(yǎng)成教育》等類似名稱。
課堂人數的多少關系教學效果,雖然理論上小班教學效果更好,但考慮到師資、教室和效率,以及每所學校的實際情況,選課人數以200人內為宜。
結合當前社會安全形勢、學生安全需求和現(xiàn)有《大學生安全教育》相關教材的章節(jié)設置,大學生安全教育選修課課程內容主題設置如下,見表1。
表1 大學生安全教育選修課課程內容設置(共32學時,計2學分)
4 5 6 7 8 9 1 0 11識別詐騙陷阱謹防人身傷害加強財物保管關注交通安全確保消防安全遠離意外傷害掌握社交安全考試3 3 3 3 3 3 3 2電信詐騙、街面詐騙、校園貸、傳銷等各種騙局的發(fā)案情況、類型、作案手法和識別方法,幫助學生樹立防騙意識,避免上當受騙。搶劫、搶奪、敲詐、性侵案件、爆恐襲擊等突發(fā)安全事件主的發(fā)案情況、類型和作案手法,自然災害的逃生與應對,教授學生正確預防和應對人身傷害,保護人身安全。入室盜竊、街面扒竊、公共場所財物偷盜、內盜、網上財物盜竊的主要類型和作案手法,教授學生養(yǎng)成妥善保管財物的意識和習慣。交通法規(guī)常識、交通安全標識,步行、駕車及使用新式代步工具的交通安全問題、旅游出行安全注意事項,交通事故的自救和處理,引導學生樹立交通安全意識?;馂牡幕靖拍钆c常識,各種室內火場、車船火災、野外火場的逃生應對方法,日?;馂碾[患種類,滅火器的使用、教授學生警惕火災危害、遠離火災隱患、樹立消防安全意識。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緊急自救、意外傷害急救、突發(fā)疾病和創(chuàng)傷處置,教授學生掌握自護自救的基本原則方法,培養(yǎng)學生重視生活中的意外危險,遠離意外傷害的原則和方法。師生、同學、戀愛關系的妥善處理,實習、兼職、職場安全注意事項,艾滋病性病常識,黃賭毒的危害,教授學生警惕社交危險,學會自律自愛,掌握避免社交安全隱患、處理社交安全問題的方法。試卷考試,結合平時成績給予期評成績序號 主題 學時 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
此外,還有知法守法、心理安全、實驗室安全等主題的教育,因課時有限不能一一講授,但可以采取靈活的形式予以實施。如,對知法守法、心理安全,可以推薦經典影片供學生課后賞析,通過學生撰寫觀后感并予以作業(yè)講評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個人法律、道德、良心、誠信,及不良情緒、心理危機應對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敬畏法律、遵守道德誠信、珍愛生命等意識。對實驗室安全,則可以側重理工科學生,布置課外知識拓展讀書報告,通過提交讀書報告,增進學生對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實驗化學藥品安全、生物制劑安全、特殊和特種設備安全知識的了解。
安全知識的特點是理論層次雖不深,但強調知行合一、實踐運用,以培養(yǎng)學生從安全角度思考判斷問題的意識,及安全的動手執(zhí)行能力為重點。當前大學生安全教育實踐中,學生對安全知識接受效率普遍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許多學校把安全教育執(zhí)行成“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的宣講”,只單向的要求學生“怎么做”,而忽視學生作為接受主體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對教育者所傳遞的安全教育信息進行應對、選擇、重組、內化和踐行的運行過程,以致部分學生認為安全教育是學校為了課程安排而設置,與自身的學習關系不大,對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就業(yè)沒有多大的幫助,在思想上不主動接受安全教育[6]。忽視安全知識接受特點和學生感受,束縛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習積極性調動,引起學生內心抵觸甚至反感情緒,客觀上造成將學生推向教育對立面的結果,影響教育效果。
因此,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回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從學生感興趣和切身關注的安全問題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個人與安全的關聯(lián)性、重要性,逐步建立學習安全知識的代入感,從“要我學習”,變成“我想學習”、“我要學習”,提升教育效果。
當前,大學生對知識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化需求,在對安全知識的興趣上,新穎的形式、輕松的課堂、互動的模式、感興趣的知識點、社會熱點安全問題等,才是他們更愿意看到,并能留得下深刻印象的安全教育[7]。因此,安全教育的教學方法應努力避免以“講理論、提要求”為主的陳舊做法,結合學生學習特點變化,嘗試更契合有效的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親歷的方式進行學習,是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學習效果更好的一種教學形式[8]。安全知識的結構特點適合以體驗式教學方法來呈現(xiàn)。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體驗式學習理念引入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構建基于“網絡平臺、體驗館、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經驗證在學習動機、學習效果和教學相長上相比于傳統(tǒng)教育方式有顯著改善[9]。
因此,體驗式教學方式應在安全教育課程教學中得到應更多的運用,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實踐的能力,提升教學效果。如,在消防安全教學中讓學生親手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滅點燃的油桶,意外傷害急救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在假人身上操作心肺復蘇術、與同學配合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施救,防盜教學中邀請學生現(xiàn)場演示用長鑷子扒竊衣兜財物的作案過程,防騙教學中讓學生賞析模擬電信詐騙真人秀,并組織討論分析被騙心理等,增強直觀感受和記憶。
教育管理和教學內容相輔相成。課堂教學是師生信息交互的過程,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升教學成效的一方面,但過于遷就學生喜好,松散課堂管理,又會引發(fā)學生對學習放縱自流的問題,并不利于提升教學成效。對于全校性選修課,學生之間不熟悉,罕有課程歸屬感,部分學生純粹以學分為目的,一般的選修課到課率、抬頭率都不高,許多都是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課學生爆滿,中間的課程到課者寥寥。對此,教師必須加強課堂管理,只有先通過有效約束讓學生進入教室,才可能進而引導學生關注講課內容、提升效果。
具體方法可嘗試:一是將平時成績列入期評成績,明確適當權重(如30%-40%),將到課、答問、作業(yè)、互動等表現(xiàn)作為平時成績記錄,嚴肅考勤登記,打消學生“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的僥幸心理,通過精彩教學內容、多樣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緊跟老師講課思維,積極參與課堂,提高抬頭率,讓學生“人到心也到”;二是招募學生教學助理協(xié)助課堂管理,建立班級QQ或微信交流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歸屬感,及時搜集學生對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的評價和建議,發(fā)揚好的做法,改進不足之處,做到教學相長。
大力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選修課課程設置規(guī)范化,更多、更好、更廣泛的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選修課教學和研究,提升成效,為破解制約大學生安全教育發(fā)展癥結,推動大學生安全教育盡早進入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成為高校必修課程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