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中學教育集團淮安市新淮高級中學 諸葛月蕓
在我國教育體系中,語文作為主要的支撐學科,從小學到高中貫穿整個教學體系,對受教育者的寫作、閱讀、表達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高中作為語文學習的黃金時期,是提升寫作水平和表達水平的重要階段,而當下的作文教學過于偏向形式化,不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缺乏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下面分析當下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為當下的作文教學提供參考。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作文教學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受教育者學會自主運用語文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在寫作上更加得心應手。
滿分作文、名篇佳作等是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利器,大部分教師依然沿用這一方法,想通過范文引起共鳴,讓學生跟著作者的思維走,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只能模仿他人的文章,生搬硬套,這樣是無法提高寫作能力的,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新課改更側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即知識的輸出能力;同時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是學習的目標,對作文來說亦是如此。
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觀念中,大部分教師認為華麗的辭藻是修飾文章判定好壞的標準,所以,提升學生的用詞水平是促進作文表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向?qū)W生輸出更多的華麗句子或詞語,并讓學生積累運用。實際上,這樣的方法雖然能夠提升學生修飾句子的水平,卻無法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語境使用正確的詞語,甚至由于部分學生缺乏表達鍛煉,描述事物的文字缺乏連貫性,就更不用說加入華麗辭藻進行修飾了,寫作思維不暢,難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難以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由于作文在語文試卷中占有較大比例,為了提高作文分數(shù),教師往往會根據(jù)可能出現(xiàn)的幾個話題設置好寫作模板,并讓學生結合模板進行聯(lián)系和套用。如運用名言警句以及相關的名人故事、論點論據(jù)的切入等,學生在模板的基礎上不需要進行過多的思維導人就可以著手寫文章。而實際上,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不能展現(xiàn)自己的真實想法,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習作千篇一律,缺少創(chuàng)新,也使語文的學習失去了實際意義。
脫離傳統(tǒng)作文教學思維,教師應當注重作文的實用性,即不為高考寫作而寫作。需要以受教育者為教學主體,棄用寫作模板等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诖?,學生具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學生可以選擇議論文也可以選擇記敘文,利用自己擅長的文體寫作,將主題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進行實用性的訓練,可以通過表達方式材料分析來實現(xiàn)。如通過分析歷年高考作文題目,抽取要點讓學生進行分析,并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確定作文的論點,將實際生活與材料相結合。例如某年的高考作文以“父親的肩膀”為話題,讓學生根據(jù)這一話題寫一篇文章,若將重心落在“肩膀”這兩個字上,則沒有抓住出題者的意圖,應當將這一話題引申到責任,結合社會生活中,運用論據(jù)來引出和證明論點,提升作文的實用性,鍛煉學生的思維水平,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創(chuàng)新是提高實踐的根本因素,新課改下的作文教學理念,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自己從多種角度尋找信息或素材,通過擴大閱讀量和信息儲備量,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思維的提升和書面表達能的提升奠定基礎。
同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構建交流平臺,讓學生在平臺中分享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學會由淺入深地考慮問題,擺脫離傳統(tǒng)模板的束縛,根據(jù)自己的思維擇取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在這一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而不是利用作文模板生搬硬套,還要鼓勵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深入思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作文教學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思維,教師要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