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璘
(無錫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28)
20世紀末傳入我國的體驗式教學,已經在各級各類普通教育、職業(yè)教育中廣泛應用,在醫(yī)藥領域也得到大力推廣。護士是直接與人打交道、直接服務于人的職業(yè),體驗式教學在護理實訓中更有用武之地[1-2],是傳統(tǒng)護理教學現(xiàn)代化的突破口。
人要生存與發(fā)展就必須適應社會需求,就離不開各種各樣的體驗。學校教育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多體驗,以快速適應工作。體驗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情景(特定環(huán)境與特定物品)體驗和情感(扮演角色與心理感受)體驗。由此,體驗式教學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情景體驗教學法與角色體驗教學法,兩者往往結合在一起使用。筆者結合自己在外科護理及危急癥護理實驗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實訓與考核的經驗[3-4],剖析臨床護理教學中如何運用體驗式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
護士的各種活動都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中運用特定物品按照某種操作流程完成的,其中包括環(huán)境體驗、物品體驗和行為體驗,這其實就是體驗式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低層次的體驗。
在護理實驗課上,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環(huán)境和操作用物。傳統(tǒng)灌輸教學模式僅把實物、教具呈現(xiàn)給學生,或者教師簡單做示范實驗,學生往往規(guī)范正確地進行機械操作,很難保持學習興趣,而教師注重通過多種手段來展示操作,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訓練的積極性。因此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教師可以在操作前用“試一試”“比一比”“看一看”等方法,先讓每一個學生去觸摸每一項用物,感受病室或操作室的氛圍,使他們從“抽象認識”上升到“具體再現(xiàn)”,體會到每一處工作環(huán)境的布置、每一個操作用具的擺放都有其合理性。而且在實訓過程中,要啟發(fā)學生思考:環(huán)境與物品能否適當改變?一旦工作環(huán)境和操作物品發(fā)生改變,該怎么辦,如何適應?這樣,枯燥單調的操作練習就活起來了,一方面可以使課堂生機盎然,學生從身居事外的“看客”變成主動積極的參與者;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教師充分施展自己“作為學生學習與實踐的向導”的才華,增強教師職業(yè)成就感。
任何一項護理操作都需要與某些特定人群(技能傳授者、技能配合完成者、病人及其家屬和陪護者)溝通,在良性互動中完成。
傳統(tǒng)護理實驗教學模式注重技能傳授,忽視溝通能力訓練,不重視師生互動、學生合作,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的機會較少。學生被訓練成一個個高明的拷貝高手,在教師的灌輸下,漸漸失去了探索和體驗的欲望。體驗式教學則注重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各種人群的溝通合作能力、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例如,我們在危急癥護理實驗課上,事先為學生設計一個融入實踐技能、貼近臨床的案例,并配合多媒體、實物、掛圖、音樂、語言等,采用角色互換、小組合作等方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引導學生思考各種問題,展開想象,尋求答案,以達到“做中學”的目的。師生在交流中也可以有思考、有爭辯,力求在實踐中得出滿意結論,以達到“學中做”的效果。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適應能力,更順利地與臨床接軌,也能促使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潛能,使教學進入師生互動、合作共贏的良性循環(huán)模式。
在傳統(tǒng)護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做出一些無意識的舉動暗示學生“你能力不行”,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畏難情緒,使其對護理實驗課產生厭倦。而體驗式教學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與實踐“對”或“錯”“能”與“不能”的判定者,師生共同設計實訓方案,進行實踐體驗、觀察反思、總結提高。教師要多說贊美、鼓勵的話,通過信任的目光、會心的微笑或親切的撫愛去貼近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是一種快樂,使護理實驗課成為護生展現(xiàn)才華、提升素質的園地。
筆者在實驗操作考核時,臨考前隨機安排學生扮演的角色,這樣學生在分組練習時,不但需要熟悉全部考試項目,而且要對不同角色逐個嘗試、反復體驗,教師對分組實訓的要求是注重細節(jié)、允許失敗、鼓勵創(chuàng)新、每次實訓結束書寫合作體會與感悟心得??己藭r扮演的角色有了改變、時間受到限制以及一些意外情況的出現(xiàn),使得學生不僅操作技能得到了鍛煉,而且心理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以此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一直以來,教學反思都是由教師根據課堂情況總結提出的,以反映自己的業(yè)務水平。而體驗式教學推陳出新,教師鼓勵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自我反思。操作前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讓他們有意識地觀察、反思自己的操作;操作過程中對學生出現(xiàn)的突發(fā)問題,不直接給出定論,而是讓他們根據經驗先自行判斷和調整;操作后讓學生把自己的實際情況與預期做對比反思。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總結問題,在情感體驗中、在震撼的基礎上有所感悟并得到升華。同時,也促使教師形成新的思想,促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體驗式教學要取得預期效果,必須兼顧“物質”(環(huán)境、物品、行為3方面)體驗和“精神”(分感悟、感悟、升華3個層次)體驗兩方面。體驗式教學要有特色,就要在物質體驗中找亮點,在情感體驗中求實效。護理實驗課應當多滲透體驗式教學,通過“自我設計—合作實訓—感悟反思—及時調整”的不斷循環(huán),提升學生臨床綜合素質。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基礎護理和臨床護理課程教師多采用體驗式教學,更需要前期課程的教師少點灌輸、多點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