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靜
摘要:勇于創(chuàng)新的教師始終在為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與需求嘗試探索課程改革。開展線上教學的模式探索,既是課程改革的機遇也是對教師的挑戰(zhàn)。鄭州科技學院教師結合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特點與特殊時期教學環(huán)境,對《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進行了課改探索,本文從《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線上教學實施與課改特色進行闡述。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育 ?線上教學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2-0118-03
開展課程線上教學,可以說是我國教育史上一次最大的教育實驗,對學校管理、教師教學、網絡平臺等帶來了巨大考驗。一線教師們紛紛深入教學實際中積極探索,選擇適用于自己學科的線上平臺與課程資源、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調整教學目標與內容、有效引導學生組織教學等,旨在為達到與線下同等的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與成長需求,保證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
一、概念界定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一門基于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先生的音樂教育理念與方法所產生的理論與實踐并行的人本主義課程,倡導原本性、即興性、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發(fā)展與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奧爾夫音樂教育基本知識和教育思想、奧爾夫音樂教育的聲勢與律動、語言與歌唱、欣賞教學、樂器合奏、戲劇等各個教學內容。
(二)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是指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授課和雙向互動,以錄播、直播課為主,采取“錄播或直播+線上答疑”的形式,課后輔導可以采用點播或線上答疑形式。本課題中的線上教學以鄭州科技學院《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線上教學探索為例,以此展開課程改革探索。
傳統(tǒng)的《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教學中,理論講授與實踐活動同步進行,教師通過音樂、身體、樂器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且需要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完成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組織能力、合作能力,體會并掌握這一先進的國外音樂教育。網絡背景下,師生面對網絡進行線上教與學,《奧爾夫音樂教育》實踐應用活動的開展備受影響。
鄭州科技學院《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教學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yè)三年級學生,學生已具備學前教育基本知識,有樂理、視唱、鋼琴、聲樂、舞蹈等音樂基礎。教師通過調研學生的學習基礎,并根據疫情期間實際學習環(huán)境,通過反復研討與實驗模擬,制定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環(huán)境,通過中國化、本土化課例進行思政教育等一系列教學計劃,切實有效的地保證了《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教學活動的正常實施,并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
二、鄭州科技學院《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教學實施
從哲學的角度分析,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兩個方面。線上教學也不例外,它可以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只要是有網絡的環(huán)境,學生都可以進行學習;線上資源豐富,可以不限次數重復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與掌握情況進行有選擇性的回看;師生可以通過QQ、微信等便捷的聊天工具進行輔導答疑,實現因材施教;課堂簽到、課后作業(yè)打卡、平臺自動批改和統(tǒng)計,實現了對學生評價的快捷和精準……線上教學的這些優(yōu)勢,為教學與管理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存在著諸多弊端,絕大多數的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疫情的突然發(fā)生,教師把教學方式轉移到線上,無法直接管理學生,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能力一時間無法得到施展;教學中缺少了師生的互動,很多實踐教學活動無法展開,難免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作業(yè)多以文檔、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部分課程的作業(yè)批閱給教師帶來了不便,造成額外的負擔;此外,線上教學受網速、設備等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這些弊端在剛開課的幾天之內紛紛暴露出來,但勇于探索的一線教師們積極調整,找尋良策。
鄭州科技學院《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教學關注到網絡環(huán)境下師生的教學環(huán)境,結合理論實踐并行的課程特點,教師深入教學實際中積極探索與改革,創(chuàng)新了教學理念,選擇了最適合的教學模式與有效的評價方法。
(一)“三個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對課程教學的重要引領,在《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創(chuàng)新改革,切實發(fā)揮音樂教育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深入家庭與社會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創(chuàng)編奧爾夫音樂活動;進行內容創(chuàng)新,注重本土化、中國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使之更加適用于中國音樂教育;進行思政創(chuàng)新,將中國音樂元素融入到教學中,感受與鑒賞中國音樂元素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中國情懷、家國情懷。
學生通過《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學習,理解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與特點,掌握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理解每個教學內容的設計及應用方法,能進行奧爾夫音樂教學“本土化”“中國化”課例的創(chuàng)編和應用,掌握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教學能力,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玩”音樂、鑒賞音樂,熱愛音樂教師職業(yè)、熱愛藝術教育,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其教學理念凸顯出課程思政中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綜合教育理念。
(二)深入淺出的教學內容
《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以“總——分——總”的結構進行框架布局,共分為九個章節(jié)進行教學。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雖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但相對薄弱,因而在線上教學時,教學更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教學內容從理論學習開始到實踐活動再回歸到理論學習,從認識奧爾夫音樂教育基本知識和思想開始,逐步滲透到奧爾夫音樂教育的聲勢與律動、語言與歌唱、欣賞教學、樂器合奏、戲劇等各個教學內容,最后在上述內容學習基礎上探究奧爾夫音樂教育原理,研究“本土化”“中國化”實踐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問題。
(三)“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
《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行的課程,疫情期間學生利用平臺資源進行視頻學習,完成在線理論知識與教學設計作業(y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但線上學習無法像課堂教學一樣開展全員參與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模式,因而實踐應用的教學活動存在一定缺失,影響了教學效果。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教師積極調整應對方案,將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轉變,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理論實踐并行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線上學習與輔導,掌握奧爾夫音樂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線下深入家庭與社會生活,進行奧爾夫音樂實踐。教學既注重理論學習又關注實踐應用。方案制定初期,教師調研了學生情況、征集了學生建議,對學生線下家庭實踐活動提出一些要求:獨自在家或只有不能配合完成實踐活動的老年人在家的學生,可以選擇用視頻APP制作多聲部完成實踐活動;能夠和低齡小朋友進行實踐活動的為最佳實踐搭檔,也可以和父母或兄弟姐妹一起完成實踐活動;參與人數盡可能多于3人。
(四)“三位一體”的教學流程
《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便捷,通過“三位一體”教學流程,體現出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叭灰惑w”中的“三位”即是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一體”指的是教學評價與反饋為一體。
教師課前將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補充材料、單元作業(yè)等準備充分,通過QQ群發(fā)布學習任務與作業(yè);課中與學生同步觀看教學視頻,時時關注學習動態(tài)與輔導答疑;學生課后深入家庭環(huán)境完成實踐活動創(chuàng)編?!凹磿r評學”是《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線上教學互動的主要體現,學生的家庭實踐作業(yè)在教師規(guī)定的統(tǒng)一時間內上傳,既方便教師批閱又避免了參考與抄襲,每一份作業(yè)都賦有學生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教師鼓勵學生參與點評,通過自評與互評,從優(yōu)秀的作業(yè)中獲得靈感。教師對每一份作業(yè)的文字評語羅列在班級群中,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引起注意并主動發(fā)現典型問題進行反思,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與糾正問題的能力?!秺W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教學評價包括學生線上理論學習與線下實踐活動兩方面內容,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的方式,并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新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形成教學反饋,切實保障教學質量與效果。
三、網絡背景下鄭州科技學院《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特色
線上課程的順利展開,依靠的是網絡部門的保障、線上平臺資源的支持、學校管理者的協調以及一線教師在突發(fā)情況時的迅速反應。但作為一線教師不應僅僅滿足完成線上教學任務,更應抓住契機,與時俱進,貼合網絡授課實際教學環(huán)境進行課程改革的探索。鄭州科技學院的教師在《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線上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實踐,以中國化的教學資源開發(fā)、豐富有趣的家庭實踐活動、深入生活的奧爾夫樂器制作三方面最為突出。
(一)中國化的教學資源開發(fā)
《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是源自于德國的一種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與方法,但它并不是一種固定模式,不能原樣照搬套用,需將其中國化、本土化,這樣才能更好地適用于中國的音樂教育。因而在教學時,教師始終堅持對本土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把中國優(yōu)秀的古詩詞、經典兒歌、民族民間音樂作品融入教學中,巧妙的將其進行教學設計,如運用《春曉》《詠鵝》等古詩詞進行語言節(jié)奏練習;用《我愛北京天安門》《國旗國旗真美麗》《娃哈哈》《編花籃》等經典兒歌進行聲勢練習與奧爾夫器樂教學;將國外的音樂教學方法進行本土化、中國化的教學實踐后,學生能夠吸收到大量的中國音樂元素,了解并熱愛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在欣賞音樂時善于發(fā)現并樂于使用中國音樂元素。
(二)豐富有趣的家庭實踐活動
網絡背景下,教師鼓勵學生把家人號召起來,一起學習并完成奧爾夫音樂教育線下家庭實踐活動。自開展以來,學生對《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較往屆顯著提升,對老師、對課程有更多的認同,教師也更加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效果。在線下家庭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和硬漢老爸、可愛老媽配合完成;有的學生和自己的閨蜜“玩”起了“云游戲”;也有學生把弟弟妹妹當成了教學對象;還有學生喊來了鄰居家的小姐妹們一起練習;也有獨自在家的學生,利用便捷的視頻錄制軟件,自己和自己就“玩”了起來……最熟悉的家人變成了共同學習的伙伴,變成了實踐活動的隊友。
線下家庭實踐活動不同于學校課堂實踐活動,也要更難于學校課堂實踐活動。在傳統(tǒng)的學校課堂教學中,學生互動的對象是老師和同學,都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相對較容易,有困難也可以及時獲得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而學生在進行線下家庭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依靠的更多是自己,要自己做導演進行分工,當起小老師,教節(jié)奏、旋律,在教的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提高了教與學的能力。
傳統(tǒng)的《奧爾夫音樂教育》學校課堂實踐活動開展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編活動過程中創(chuàng)新能力較強的學生表現積極作用明顯,而懶散不愿意動腦的學生普遍處于支配地位。轉變成家庭實踐活動后,每個學生與家庭自成一個團隊,學生成為實踐活動的主體,將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犹骄?,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三)深入生活的奧爾夫樂器制作
奧爾夫器樂教學是《奧爾夫音樂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疫情之下缺少樂器的師生,要如何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實施?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有手工、美術課的學習基礎,動手能力較強,利用這一優(yōu)勢,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掘身邊的生活用品,來制作奧爾夫打擊樂器。如將紙板和瓶蓋結合,制作成響板;將縫衣服的頂針帶在手上碰擊木板,模仿打棒的聲音;將大米或石子裝入瓶中,模仿沙錘的聲音;將玻璃杯中裝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出不同的音高……學生們創(chuàng)意頻出,精彩紛呈。
通過奧爾夫樂器的制作與改造教學實踐,學生深入到生活之中,挖掘生活用品并進行開發(fā)和利用,培養(yǎng)了其動手能力、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學生運用自己親手制作的樂器進行奧爾夫音樂演奏,提升了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關注到不同材質物品發(fā)出的音效,學會鑒賞與聆聽。
四、結語
鄭州科技學院《奧爾夫音樂教育》線上課程的改革實踐,得到了學生的普遍好評。由此可見,教育與教學都應與時俱進,一線教師更應抓住機遇對課程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使之適應當前的教育與教學形式,服務于學生的專業(yè)成長與目標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孟憲玲.“線上教學”的哲學思考與實踐[J].遼寧教育(下半月),2020(04):25-26.
[2]黃耿東.危機管理:學校教育教學戰(zhàn)“疫”之有效舉措[J].遼寧教育(下半月),2020(04):15-18.
[3]黎衛(wèi)英.有效開展在線教學的方法與策略探索[J].福建電腦,2020(0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