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軍
摘? 要:以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管理為目標,該文對柔性管理的運用展開了探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準則,從科學發(fā)展觀的層面出發(fā),重新定義小學班級管理工作,選擇了符合當前小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點的方式與方法,將柔性管理融于其中,在最大限度上增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柔性管理? 小學? 班級管理? 核心價值
中圖分類號: G625.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0(c)-0186-03
Abstract: With the goal of student management at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stage of primary schoo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management. Tak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ideological criterion, starting from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redefining element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choosing methods and methods that meet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management into it, and maximizing enhance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 work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upil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Flexible management; Elementary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Core value
小學生處于基礎教育的開端,他們在這一時期所形成的價值觀念、情感態(tài)度對其日后學習生活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著終身發(fā)展。班級作為最基本的單位,是小學生參與學習、在校生活的依托,因此,教師必須重視以班級為單位的管理工作有效性,將學生視作特殊的社會群體,以合適的方式對他們展開教育。對此,踐行柔性管理理念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它與傳統(tǒng)、刻板的剛性模式不同,更強調手段、態(tài)度的靈活和柔軟性,更符合小學生的綜合成長需要。
1? 柔性管理的內涵與特點
柔性管理是與剛性管理相對對立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自提出以來便備受推崇。與傳統(tǒng)模式不同的是,它更加關注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以人性、精神、感情為出發(fā)點。經過不斷的發(fā)展,它已經成為現(xiàn)代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標準,并被大力應用于基礎教育的班級管理工作當中。它強調管理工作應該在充分考察并尊重學生的心理特征、行為模式的基礎上展開,以非強制的手段推進?;蛟S,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該模式下,人既是主體也是客體,學生不僅是被管理的對象、還需要承擔起管理的責任。
2? 踐行柔性管理的意義
2.1 提高班級工作效用
在剛性管理的強制性要求下,教師與學生往往是被迫履行相關責任、義務,他們并未從內心深處對相關理念形成認同,甚至會在限制之下出現(xiàn)逆反心理,這無論對個人成長還是班級發(fā)展都是大為不利的。將柔性理念融合在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能夠減少相關工作的約束感,使同學們感到輕松,弱化他們的心理壓力。如此,促進同學們發(fā)自內心地認同相關工作與要求,在根本上提高效用。
2.2 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
柔性管理,本質上是對學生在集體生活中主體地位的尊重,特別強調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在如此的理念引導下,對于同學們出現(xiàn)的錯誤、問題,教師往往會選擇以說服代替批評;對于同學們在學習或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困惑、矛盾,以引導激活思考,鼓勵他們自行攻克困難,避免直接提供行動上的幫助。如此,使他們在自我認知與修正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責任意識,并形成自覺的思考習慣。
2.3 打造輕松學習環(huán)境
以柔性管理為基礎,教師教導學生的方式更加柔和,這使得課堂、班級氛圍更加和諧。然而我們都知道,越是和諧的集體環(huán)境越能帶給學生輕松、自在之感,越能舒緩他們的心理壓力。隨著壓力的消散,學生能夠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大有幫助的。換言之,柔性管理所創(chuàng)建的輕松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乃至身心健康均有著不容小覷的促進意義。
3? 展開柔性管理的前提條件
溝通不僅是一種交流的方式,更是科學,也是藝術。作為教師,面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必須掌握人文化的溝通技巧,營造輕松、溫馨的班級環(huán)境,讓他們感到自由、溫暖,拉近同學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增強溝通有效性,為柔性管理的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教師必須以真誠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真誠、無私的愛,并認真、耐心傾聽同學們的表達、寬容接受不同學生的差異,使每名同學都獲得同樣被尊重、被理解的體會。再者,教師還應協(xié)調好批評與鼓勵之間的關系,盡可能以激勵代替指責,防止同學們因受到過于嚴厲的批評形成自卑心理的情況出現(xiàn)。
4? 落實柔性管理的策略手段
4.1 適當放權,鼓勵學生自主管理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在心理上呈現(xiàn)出一定的獨立性、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對未知事物的強烈好奇,同時,伴隨著精力的旺盛,他們還有活潑好動、樂于參與實踐等特點。也就是說,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求知欲和相對積極的行動力,他們更愿意接受有趣的、感性的、新鮮的事物。因此,在管理班級時,也可在考慮他們上述特點、感受的基礎上,采取靈活的手段。
教師可以從他們的興趣和活潑好動、樂于參與集體活動的特點入手,適當弱化自身的權利、地位,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和班級。如此,以柔性的方法將實踐與班級工作結合在一起,引導他們學會反思,讓他們通過密切的接觸更加理解學校的制度規(guī)范以及班級的管理準則。不僅如此,在這一模式下,學生還能形成一定的自覺、自主意識。久而久之,在持續(xù)的參與中,他們所形成的自主、自覺意識被不斷強化,越來越能在班級活動、集體生活中大膽參與并勇敢表達自身想法。
4.2 營造“人和”氛圍,壯大班干部隊伍
建設一個力量堅實的班干部隊伍是引導同學們自主管理班級、踐行柔性理念所必需的。教師應意識到一個問題,即使是以相對自由、輕松的手段教導學生,也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在合適的約束力作用下維持整個工作的秩序。因此,勢必要壯大班干部隊伍的力量,發(fā)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組織全員參與管理,使他們獲得“人人是主人”的情感體驗。如此,“在人和”的氛圍中,班風、學風會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學生能夠在這一環(huán)境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品質。值得一提的是,在構建班干部隊伍時,應以民主為出發(fā)點,鼓勵他們毛遂自薦,讓他們自行投票選舉。如此,使每一名同學都有競爭、展示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自己是在被尊重的。
4.3 形成反饋機制,學會自我評價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著名言論。受此啟發(fā),教師應引導同學們展開自主評價,在自主管理的基礎上,讓他們自行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無論是在管理前還是在管理后,教師都需要引導他們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評價自己的行為舉止、思想模式等,讓他們真切地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如此,使小學生形成正視自己的良好品質,使他們形成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識。也就是說,利用柔性管理,讓學生學會評價、識別自己,讓他們清晰地知道自身優(yōu)勢與劣勢,將他們被動改正自身不良行為習慣的行為、態(tài)度向主動完善的方向轉化。如此,進一步激活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自我約束力,逐漸使整個班級形成積極向上、自主完善的風氣,促進集體行為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
4.4 打造內容豐富的班級文化體系
柔性管理將目光從行動轉到了情感方向上,更注重在精神層面的交流。這也就意味著,在該模式下,教師需要建立起豐富的班級文化體系,以內容豐富、情感積極的文化環(huán)境為精神層次的溝通提供穩(wěn)定的平臺、廣闊的空間。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利用“全班承包制”的手段,將同學們團結在一起,讓他們共同參與班級建設工作,使他們形成“班級是我家”的意識和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蛘?,以“紅旗爭一爭”等活動,激發(fā)他們的集體意識,讓他們?yōu)榱思w的榮譽而努力,滲透積極競爭、追求卓越的班級文化。再者,還可以在班級設計“進步榜”等評比墻,在不同方向上考察同學們的能力進步情況,鼓勵他們發(fā)展自己的特長,為其個性化發(fā)展提供支撐。如此,讓同學們在不同的活動中被激勵,使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榮譽感、表現(xiàn)欲得到滿足,充實他們的精神文化層次,使其自我效能被充分展現(xiàn),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自我提升和參與集體活動的快樂、幸福,從而換取更加良好、積極的表現(xiàn)。
4.5 構建和諧、心理相容的人際交往空間
人際關系是集體生活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對小學生來說,要想使他們在班級管理中有理想的表現(xiàn),就必須讓他們對人際交往有正確的認知和良好的體驗。因此,教師需要盡可能構建一個和諧、心理相容的人際交往空間,以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減少學生在集體環(huán)境中的畏懼感和陌生感。一旦同學們放下了對集體環(huán)境的戒備,他們就能在班級活動中表現(xiàn)得更加如魚得水、自由自在,這對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是極有幫助的。不僅如此,合適的人際交往空間還能提高同學們與其他人進行交往的熱情,對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協(xié)同進步。
而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法寶就是語言藝術。班主任的語言藝術是指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獲得的信息,融入自己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準確無誤地通過簡練、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愿意接受并達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做學生工作時,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抽象和形象、明示和暗示、無形和有形,形成珠聯(lián)璧合之勢,可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運用語言藝術進行教育還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因時、因境采用靈活的方式。如對自尊心強、有逆反心理、脾氣暴躁、感情易沖動的學生,宜采用平等商討的語言;對善于獨立思考、自我意識強、感受力較強的學生,宜采用暗示、旁敲側擊或警句格言的點撥式語言;班主任也可以根據需要運用借古喻今說理、列舉數(shù)字論證、名言警句鋪陳、正反事例對比等語言藝術來教育學生。
4.6 提高學生主人翁意識
最重要的是,應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是他們參與班級管理、參加集體活動、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評價和自主學習、與他們積極展開溝通的基礎。基于此,教師必須時刻向同學們滲透主人翁的思想,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接受“自己就是班級的主人”這一“角色設定”。如此,使同學們真正體會到集體生活與自己密不可分的關系,使他們形成參與班級管理既是自己的責任也是義務的正確思想,讓他們在良性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認知影響下全身心地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7]。
5? 結語
綜上所述,該文對小學班級中的柔性管理內涵做出了介紹,在深入分析其必要性的基礎上對該手段的具體運用展開了深入探討,再次強調了落實柔性管理的重要意義。對小學教師來說,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必須緊密結合學生與社會需要的變化情況調整班級管理工作模式,盡可能以比較輕松、活潑的手段教育學生。如此,以柔性管理為同學們營造放松之感,讓他們在班級中的表現(xiàn)更加積極,提高他們參與學習和其他班級活動的熱情,優(yōu)化其在校生活與學習體驗。最終,以和諧、科學的班級文化促進全員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史愛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47-48.
[2] 謝艷芳.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30,32.
[3] 劉吳娟.探析柔性思維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23):175-176.
[4] 張大山.“以人為本”的班級柔性管理研究[J].管理觀察,2017(36):137-138.
[5] 林莉.柔性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運用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6] 韓國飛.柔性思維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3):272.
[7] 楊廣浩.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