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華
摘? 要: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小學階段教育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教育的要求,課程改革要求要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更加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引導和啟發(fā)作用,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途徑,在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一、充分發(fā)揮數學知識魅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欲望
由于數學知識很多比較抽象和復雜,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較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對于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數學是比較枯燥無趣的學科。這種對數學的偏見會對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效率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通過對數學教材的深入研究,充分發(fā)掘其中的魅力與趣味,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逐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思考來感知數學的獨特魅力,使其樂于投入數學的探究與學習中。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分數的乘法相關規(guī)則讓學生通過找規(guī)律的方式來進行探究與學習,使其了解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區(qū)別,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分數的乘除運算時,還可與分數的加減運算進行對比和分析,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也能夠在鞏固以往內容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點,在知識點之間進行補充,帶給學生新的體驗和學習,從而發(fā)揮數學的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興趣。
二、構建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谛W數學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產生學習的動力和欲望。因此,教師應當發(fā)揮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為學生構建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為學生展開學習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課堂氛圍的構建要注重民主化、自由化和公平化,讓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空間,創(chuàng)設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展開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與此同時,教師要能夠確保班級氛圍的靈活和開放,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減少師生間的間隙,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和探究的平臺和機會,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學“長方體”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列舉生活中所見的長方體物品,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最后比賽看哪組列舉的正確物品多。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了解長方體的特征,通過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通過自主思考與合作討論來促進發(fā)散思維,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加強合作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有較多的探究性問題值得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共享。合作探究作為高效的學習手段之一,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通過思維碰撞和信息共享來探索數學的疑難問題,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這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擅于引導和組織,結合學生的能力和特點來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形式展開問題的討論與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探究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計算”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便可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和合作,集思廣益,讓每位同學分享自己的才智和想法,結合以往所學的知識來推導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可以讓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帶動后進生的學習,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到學習環(huán)節(jié)中,進而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合作探究活動中,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團結意識和合作能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感知自主探究的趣味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活動中要能夠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使其感受到學習的趣味和魅力,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所以,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方式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通過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的方式來保障學習進度。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合作討論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能夠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相關內容時,便可通過引導學生來對長方體的特點進行自主探究,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的知識來掌握長方體相關知識點,從而實現自主學習的效果,進而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進一步論證想法的正確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理想的自主、合作、探究效果。
五、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要能夠摒棄以往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教師應當積極學習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來獲得知識和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綦豐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J]. 科教導刊(下旬),2015(09):124-125.
[2]? 陶·哈斯巴根.對創(chuàng)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