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剛
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課堂教學是在師生以及生生的互動中生成的。課堂互動交流看似簡單,卻內(nèi)涵豐富,且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操作并不容易,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教學內(nèi)容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xiàn)“互動溝通”的良好教學效果。高中數(shù)學相對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其需要學生展開獨立且深入的思考。因此高中數(shù)學教師要運用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策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保持較高的專注力與活躍的思維,進而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來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課堂互動;教學質(zhì)量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既要關注自己的教,又要關注學生的學,而且只有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了積極有效的互動,課堂中每一分每一秒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數(shù)學是高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高中數(shù)學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增強課堂互動。
一、導學案教學,增強課堂互動
高中數(shù)學科目中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且需要深入展開,教師要綜合課堂時間以及學生的具體反饋來組織展開教學活動。如果學生的思維反應比較慢,那么學生就只能被動跟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其結果往往是學生還沒有展開深入思考,教師就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而預習能夠促使學生在課前展開一定的學習與思考,能夠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保持較高的專注力與活躍的思維,進而能夠展開有效的師生以及生生互動。因此教師不妨在課前設計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導學案,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課前預習,進而為有效的課堂互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導學案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具體線段的分析,引出直線傾斜角的概念以及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然后促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圖示展開一定的分析與探索。并且為了促使學生展開深入的學習探究,教師可以出示相關的例題,具體有求經(jīng)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給出兩點的具體坐標;給出兩點,其中一點的某一坐標未知,已知過這兩點的斜率,求未知坐標的具體數(shù)值。
課堂上,教師要檢查學生的課前練習情況,必要時可以抽學生到黑板上解答簡單題目。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分享他們課前構建到的知識要點。當教師了解到學生的知識構建水平后,再靈活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從而促使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二、合作交流,增強課堂互動
高中數(shù)學相對而言比較難,即便是教師多次對某一知識點展開示范講解,但是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部分學生仍然存在一定的疑問,且很多時候?qū)W生的疑問點基本是出其不意,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再加上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隨時請教老師的習慣,所以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就非常必要。實踐證明,部分學生長時間對某一疑問點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只需經(jīng)過其他學生的一個點播,就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而且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解題思維,所以合作交流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之間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增強課堂互動,進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例如“直線的方程”,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兩點式、一般式,以及根據(jù)具體條件求出直線的方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例題展開合作交流。具體可以是求過點(3,-6)且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線的方程。關于這一問題,學生必須要清楚截距的概念,然后才能分析清楚隱藏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進而學生才能結合已知點的坐標求出相應的直線方程。合作交流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要展開自主分析,然后分享他們的解題思維和結果,進而共同經(jīng)歷問題的求解過程。
三、巧設問題,增強課堂互動
科學恰當?shù)膯栴}能夠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促使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深入思考,進而全面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分析推理能力。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其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就會更加積極。而且學源于思,而思起源于疑,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巧設問題的方式增強課堂互動。
首先,教師要設計啟發(fā)性的問題。如在引導學生探索直線方程組與直線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從方程組解的個數(shù)以及直線的具體位置關系處提問,從而促使學生展開分類總結與研究。
其次,教師要展開追問。如學生對某一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那么教師不妨引導該學生敘述他的解題思維,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數(shù)學思想方法。如關于這道例題“已知直線A:2x+y+2=0,B:mx+4y+n=0,若兩直線垂直,那么n的值為多少?若兩直線平行,且它們的距離為■,那么m與n的值為多少?”學生給出了正確答案,那么教師不妨引導學生結合他的解題步驟講述解題依據(jù),從而由關注學生的解題結果轉向關注學生的解題過程。如某一學生給出了錯誤答案,那么教師同樣要詢問該學生的解題過程,從而判斷出學生在哪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
總而言之,有效的課堂互動是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方式,其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還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考習慣。因此,高中數(shù)學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運用導學案、合作交流以及問題設計等教學策略來組織教學活動,從而在增強課堂互動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張占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教學改革探究[J].學周刊,2017(3).
[2]徐小美.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華夏教師,2019(1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