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寧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初中教育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教學結構與教學核心有所調整,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為目前的重中之重。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能夠讓學生在閱讀與理解中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鑒于此,分析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辨能力;培養(yǎng)
依據(jù)初中語文教學的性質與特點,語文教師需要利用語文知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判斷能力,為提高學生的思辨水平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帶來保障。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初中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所掌握的語文知識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其求知欲望也有所增強,如果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仍舊采取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即記憶與背誦,那么不僅無法提高初中生的學習熱情,甚至還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對此,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依據(jù)學生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做好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學生時間與空間,針對問題加以分析與思考,于無形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1.通過教學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毋庸置疑,教學素材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在初中語文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準備豐富的教學素材,并且還要制定教學方案與教學計劃,其目的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為主[1]。另外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素材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之中,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與解答問題的過程當中實施思維訓練,強化思辨能力。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一文的時候,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秦漢時期與魏晉時期的社會背景,讓學生對當時的社會有所了解,同時也對桃花源中人們的避世行為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語文教師還要根據(jù)教學素材為學生設置引導性問題。如:你認為《桃花源記》主要表達的是一種什么觀念?桃花源最后的消失是作者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絕望還是希望?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辨析,讓學生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在小組辨析過程當中,語文教師還要深入引導學生對作者情感以及思想進行了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
2.創(chuàng)設課堂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
無論從宏觀角度還是微觀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語文知識內容豐富,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對學生思辨能力、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有一定的作用,在此發(fā)展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從本質上出發(fā),進一步發(fā)揮語文科目所帶來的作用,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幫助學生培養(yǎng)思辨能力。其一,構建翻轉課堂,促使學生自主分辨。根據(jù)實踐證明,翻轉課堂意義重大,語文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指導課件,為學生布置思辨學習任務,然后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同時也為思辨習慣的養(yǎng)成創(chuàng)造先決條件。其二是要構建質疑課堂環(huán)境,通過質疑強化思辨能力與思辨水平,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教師講、學生聽是主要的方式,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發(fā)揮,也未產(chǎn)生懷疑精神,無法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在新時期,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教材內容構建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2]。比如在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的時候,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書中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指爸爸的花兒真的落了嗎?在提出質疑之后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考,從全新的角度進行分析,并帶著質疑進行閱讀,對“花兒”的雙重含義加以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3.優(yōu)化教學方式,培養(yǎng)思辨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就是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改變學生依賴心理,幫助學生調動學習興趣。其中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前演講或者課堂辯論,可以在課堂開展10分鐘之內,由一位學生講述前一天的熱點新聞,其他同學要針對這一事件進行辯論,提出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維。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還要結合教材內容提出論點,鼓勵學生進行辨析,讓學生在辯論過程當中提高思辨能力。另外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具有思辨性質的問題,以此調動學生的思辨思維,比如在學習《愛蓮說》的時候,可以結合下面的思辨問題進行教學,第一,語文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制作課件,在課件的引導下幫助學生對全文進行翻譯,加強基礎認知;第二是要在教學當中為學生設定教學問題,比如:與其他花比較,菊花的特點與優(yōu)勢是什么?原文當中為什么會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其中有沒有引申的含義等,通過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思辨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且還要做好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訓練的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思辨能力,為日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牧玲.培養(yǎng)思辨能力,提升初中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J]. 華夏教師,2018(36):17.
[2]費胤霖.關于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一些思考和實踐[J]. 漢字文化,2019(1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