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蔚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念的重要課程,其對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文化,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促使學生在習得基礎知識、技能的同時全面增強政治認同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認可和贊同。初中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原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可以彰顯課程的育人價值,能夠把傳統(tǒng)的知識教學上升到育人高度,有助于學生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
一、關注時政熱點,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
時政熱點信息具有重要的助學價值,其能夠促使課堂教學向著開放化、社會化、生活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能夠促使學生在了解時政熱點的同時增強政治認同度。由于時政熱點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所以教材中并沒有呈現過多的時政熱點。因此,教師要將實際生活中的時政熱點融入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
例如《正視發(fā)展挑戰(zhàn)》一課,這節(jié)課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與識記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問題,重點識記我國的資源問題與環(huán)境問題,并形成生態(tài)文明理念。生態(tài)文明是現代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學生從幼兒園或者小學時期就會受到生態(tài)平衡理念的熏陶。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生態(tài)文明建設,3月31日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調研時就強調:“水是濕地的靈魂,自然生態(tài)之美是西溪最內在、最重要的美。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tài)和水環(huán)境。”相信通過教材內容的學習以及對時政熱點的了解,學生會在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的同時增強政治認同感。
二、借助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要借助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相應的圖片或者視頻,然后促使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感受中國的快速成長與發(fā)展,從而促使學生為有著強大的祖國而倍感自豪,進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
例如《走向共同富?!芬徽n,這節(jié)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發(fā)展變化,促使學生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改革開放使得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呈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在生活水平、醫(yī)療水平、交通工具以及娛樂生活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具體可以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綠皮火車和現代化的高鐵,并且教師可以在圖片中呈現出不同交通工具通過相同路段所用的時間。改革開放初期的綠鐵皮火車,從北京到廣州幾乎要花費29個小時,然而現代化的高鐵,只需要花費9個小時左右,兩者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改革開放初期,生活在南方的人,想要吃到北方的特產、水果,只能到超市購買。而現代化社會,網購使得人們可以從世界各地買水果,而且快遞時速非常有保障。學生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了解關于某一城市整體風貌方面的發(fā)展變化,還可以通過父母或者祖輩等的講述了解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變化等。通過方方面面的對比,學生就會明白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而祖國的所有發(fā)展變化,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帶動,因此學生內心中就會產生強烈的政治認同感。
三、組織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
實踐活動既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能夠增強課堂活動的趣味性。因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說理性為主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難免會感到一定的枯燥。而實踐活動則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行為,進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模擬法庭的實踐活動。如“凝聚法治共識”這個活動,學生可以分別扮演法庭工作人員、公訴方、被告方以及受害人,圍繞“賭博”這一事件展開模擬演練。整個實踐活動中,學生會了解審判過程,會了解法庭中的所有出席人員,會背誦相關的法律條文,或接觸到舉證、辯護等知識,進而學生就會初步掌握專業(yè)的法律知識。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辯論活動。還是以“凝聚法治共識”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促使學生圍繞“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上法律發(fā)揮的作用大,還是道德發(fā)揮的作用大”問題展開辯論。甲方同學支持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上法律發(fā)揮的作用大,乙方同學支持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上道德發(fā)揮的作用大。雙方同學要在課前搜索相關資料,并組織好相關語言,從而促使學生將他們所認同的價值觀念通過一定的語言表達出來。
總而言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全社會、學校以及個人都非常關注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在當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取得長足發(fā)展的前提下。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融入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全面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參考文獻:
[1]李維紅.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
[2]劉東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9(2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