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瑞莉
摘 要: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方法,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少教多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學習與鍛煉的機會,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高效的閱讀課堂奠定基礎。從更新理念,提高閱讀能力;創(chuàng)新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留出空間,鍛煉綜合能力三個方面入手,探討如何有效地在少教多學理念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閱讀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少教多學;高效課堂
新課改推進漸深,小學語文的課堂要求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對于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師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F(xiàn)如今,素質教育的推廣給了教師明確的指導方向,也為教學激活了更多的內容。填鴨式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然被淘汰,如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成了教學過程的首要目標。因此,教師在日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時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讓學生能夠在愛上語文的同時進行自我學習、自主探索,讓學習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一、更新理念,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的根基,在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中,教師延續(xù)著以往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地進行口述和講解,盼望能夠讓學生接受教材知識,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雖然這樣的理念從根本意義上都是為教育為學生服務的。但是,對于學生今后的自主發(fā)展以及教學效率來說卻是有些捉襟見肘,不合規(guī)律[1]。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和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學習中,避免出現(xiàn)在學習中的被動情形。
教師以“少教多學”的方式和理念進行教學,并不是讓教師少指導,少教育,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有效的方向指導下,真正將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從而能夠讓教學目標快速達成。例如,在小學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備課能夠清晰地了解到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具體的詞語、句子,感受到文章中對西沙群島富饒景象的描寫。教師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西沙群島的場景進行展示,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尋找描寫畫面的詞語。通過這種目的性的指導教學,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起到了高效課堂的構建效應。
二、創(chuàng)新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生沉心靜氣進行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將學生的目光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并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讓學生習慣于閱讀,并且能夠有效地對閱讀中的知識進行探索和分析,從而促進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效率。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能夠立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真正讓學生感受自己興趣在教學情境中的抒發(fā)[2]。
例如,在《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通過動畫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小鳥為大樹歌唱,優(yōu)美的旋律、有趣的對話,都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想象出那幅美妙的畫面,從而真正讓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中增強對知識索取的興趣和欲望,從而產(chǎn)生閱讀情感的共鳴,真正幫助學生行之有效地進行學習,從而增強閱讀課堂的效果和效率。
三、留出空間,鍛煉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教學時,通過采用少教多學的形式讓課堂更加高效、高質量。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扮演好自身在課堂中引導者與組織者的角色,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公。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fā),不斷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與平臺,讓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得到自我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充分的研究,并且要在課堂中靈活地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瑸楦痈咝У拈喿x課堂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減緩課堂知識學習的坡度。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采用分析、歸納以及總結的形式來對課堂中的重點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
學生在分析、歸納與總結的過程中,既能發(fā)現(xiàn)自身在學習上的缺陷,也可以在與同學的合作當中促進自我能力的不斷發(fā)展。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加強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斷吸取經(jīng)驗與方法。最后,教師再進行補充與歸納,讓學生能夠真正學有所獲。例如,在教學《夜宿山寺》這篇古詩時,教師要將引導學生理解并感知古詩中的內容作為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讀古詩,邊讀邊思考問題。如,當學生讀完第一句古詩后,鼓勵學生思考:你覺得這座樓高嗎?從哪里能夠看出來?“?!笔鞘裁匆馑寄??再比如學習第二句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為什么作者不敢大聲說話?作者在寫這首古詩的時候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當問題提出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與思考時間,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對問題進行探索,從而促進綜合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
總之,要想真正構建高質量、高效率的語文課堂,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努力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與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fā)與引導,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內動力的驅使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為高效率的語文課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杜玉蓮.小學語文“少教多學”高效閱讀課堂的構建[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9):41-43.
[2]張戀.小學語文“少教多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亞太教育,2016(33):3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