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璽
“一米國”是我園的小名,“一”是指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且唯一的個體,“米”是指用1米的高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國”是指幼兒園是孩子們可以做主并承擔“小公民”責任的真實社會?!耙幻讎钡脑竿牵菏刈o孩子的天性,留住童年的味道。我們希望“一米國”的孩子們每一天都在愉快中度過,內(nèi)心充盈著幸福?!傲糇⊥甑奈兜馈保忈屃宋覀儗τ變簣@理想生活的理解,對幼兒園文化內(nèi)涵的倡導,對童年意義的尊重。
實踐:怎樣留住童年的味道
幼兒園為兒童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應起始于兒童視角,落腳于兒童發(fā)展,來源于兒童課程,融入兒童生活,著眼于兒童當下,立足兒童未來,真正是兒童感到舒適、愿意投入情感且能激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耙幻讎钡沫h(huán)境就是基于“兒童本位”的思想而創(chuàng)設的,可以用5個關鍵詞來概括:自在、權(quán)利、真實、樂趣、審美。
1.自在:在似家非家的環(huán)境中生活
我們希望幼兒園呈現(xiàn)家的味道,孩子每天來園就像從這個家到另一個家,熟悉且有安全感。孩子在這個有點像家又不完全像家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自在,他們不會受到過多的保護和限制,可以獨立自主地活動,也可以與他人溝通交流,體驗到與他人共同生活的美好。
●體現(xiàn)家一般的空間布局
為了讓孩子一進入園區(qū)就感到放松,我們借鑒了家庭的空間布局方式。比如,活動室入口處會有一個供孩子放置私人物品的玄關,接著就是吃自助點心的生活區(qū),之后才是進行自主游戲或集體教學活動的學習區(qū),類似家里的“玄關—餐廳—客廳—書房”的流動路線。室外的空間以草坪、花卉、石墩進行有層次的布局,就像家門口的小院。幼兒園的美術(shù)專用活動室則是打通的大開間,只通過邊柜上的材料來提示孩子哪兒是繪畫區(qū)、紙工區(qū)、雕塑區(qū)、創(chuàng)意區(qū)、泥塑區(qū),這種類似家庭工作間的布置,讓孩子們可以不受約束、根據(jù)需要到各個區(qū)域創(chuàng)作。
●采用半開放的空間分隔
大空間方便孩子自由流動,但過于空曠也不利于他們建立安全感。孩子們喜歡的空間是既可以“敞開”自己,也可以“隱藏”自己,感覺獨立卻不孤獨,周邊還有“家人”陪伴的。所以,幼兒園在空間分隔上采用半開放的方式,給予孩子心理緩沖。比如,從幼兒園入口處到教學樓的必經(jīng)之路上有一個公共空間,我們稱之為“文化大廳”。我們利用原有結(jié)構(gòu)在二樓設計了一處“玻璃屋中屋”,它同時是一個小型書屋。每天早晨,孩子們喜歡爬上沙發(fā)趴在窗邊向下張望,時不時地向進入大廳一樓的伙伴示意。
●添置更順手的設備物品
家,既是放松的地方,也是承擔責任的地方,我們倡導“孩子的家由孩子自己負責”,所以有意識地添置了讓孩子自我服務的設備和物品。比如,在活動室設置直飲水龍頭,孩子可以自己取冷水、熱水;增加了符合孩子身高的水池、洗碗機,孩子吃完點心可以自己整理桌面、清洗餐具;特意把教師使用的消毒柜、成人水池等設在生活區(qū),孩子每天都能看到教師為自己服務的身影,教師就像在廚房忙碌的媽媽。孩子們耳濡目染,也會在平時或每月一次的“清掃日”擦拭每個角落,體現(xiàn)“我是這個空間的主人”。
2.權(quán)利:有機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在瑞吉歐的教育理念中,幼兒園環(huán)境不僅僅是承載兒童生活的物理空間,更是具有人格特質(zhì)的“第三位老師”,會向兒童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耙幻讎敝鲝埡⒆邮巧鐣摹靶」瘛保鸵o予孩子自我管理、決策、表達、創(chuàng)造等權(quán)利,這是尊重孩子的重要體現(xiàn)。所以,“一米國”的每一個空間都在訴說著孩子的力量,讓每天身處其中的成人也會從環(huán)境的張力中感受到孩子們默默積蓄的存在感、價值感和尊嚴感,而這正是帶領孩子們從容應對未來世界的內(nèi)在力量。
●預留“議事廳”
“文化大廳”就是供孩子共同參與的“議事廳”,全園的“大事”都在這里商議。教師常常以平面或立體的方式直觀地展示需要討論的事項,孩子們每天經(jīng)過時都會駐足關心且參與。我們曾經(jīng)在這里確定戶外玩耍地點的名稱、園服款式、家具型號、玩具管理規(guī)則、畢業(yè)典禮方案等。比如,關于戶外玩耍地點名稱的征集,教師們構(gòu)想了“風之谷”“天空堡”之類富有詩意的地名,而孩子們想出的“溜溜滑梯”“叮咚小溪”“星星沙池”等名稱則更為淺白。孩子們說:“因為從滑梯上滑下去時就像溜溜球一樣快?!薄耙驗橄獪侠锪魉穆曇艟褪嵌_硕_说摹!薄耙驗樯匙泳拖裉焐系男切且粯佣唷!敝?,這些地名被采用并做成了標志,孩子們非常自豪。自己做決定已經(jīng)成為孩子們?nèi)粘I畹囊徊糠?,孩子們的靈感也經(jīng)常啟發(fā)我們。比如,在改造地下室之前,我們邀請孩子畫出自己的設想,地下室的沙池、運動館就是這樣衍生出來的。
●設置“留言墻”
孩子們的“一百種語言”需要被展示、被理解、被接納、被支持。為此,幼兒園的墻面大量運用了磁性黑板,只要放上幾支粉筆,全園孩子就能暢所欲言。比如,活動室里的隔斷墻上有磁性貼膜,孩子們可以隨時把探索中的疑惑與假設呈現(xiàn)在墻上供大家討論;過道是必經(jīng)之路,這里的黑板墻常常用來開展“民意調(diào)查”:開學初詢問新生是否喜歡幼兒園,學期中一起探討“友誼”是什么,學期結(jié)束后征詢孩子們對節(jié)日活動的意見;飼養(yǎng)房邊上的黑板墻也是孩子展示問題、記錄過程的地方,孩子們還給孔雀寫信、給小動物們?nèi)∶帧覀儼驯磉_權(quán)還給孩子們,讓每塊“留言墻”物盡其用,展現(xiàn)他們精彩的觀點和想法。
●規(guī)劃“互動區(qū)”
“文化大廳”除了作為“議事廳”,還承載了展現(xiàn)幼兒“小公民”形象的互動功能,記錄三年來孩子們的成長歷程。二樓兩端的墻面分別展示的是“家的味道”和“愛的味道”。每年入學季,孩子們穿上園服,鄭重地將自己的名字牌貼到“家的味道”專屬區(qū),標志著從這一刻起成為了“一米國”的“小公民”;畢業(yè)季,孩子們會把對幼兒園的眷戀轉(zhuǎn)化為一個愿望,儲存到班級共有的“愿望瓶”中。在舉行畢業(yè)典禮之際,每個班都會莊重地將“愿望瓶”放入“愛的味道”專屬區(qū),等待孩子們10歲成長禮時回園打開,浮現(xiàn)一幀幀兒時的畫面,感受愛意。
我們在“文化大廳”一樓的空白墻面增設了“兒童的權(quán)利”板塊,引導孩子們探討“游戲”“學習”“友誼”等話題,將他們充滿童趣和哲理的表達留在墻面上,發(fā)人深思。在“文化大廳”兩塊墻面中間,我們放置了花架、木凳、樹墩、窗框等一些可以靈活組合的物件,供孩子們在每次節(jié)日活動后將自己經(jīng)歷的趣事加以呈現(xiàn),或平面或立體,或?qū)嵨锘驎妗1热?,在可以化身為英雄的“魔法日”,這里可以看到“魔法湯”的神奇力量;在紀念幼兒園誕生日的“一米節(jié)”,這里可以呈現(xiàn)“七彩飯”的寓意;在春、秋兩季外出野游的“徒步節(jié)”,這里能讓全園幼兒共享野游地圖……每個成長故事都展現(xiàn)了“一米國”的“小公民”形象:溫暖、友愛、勇敢、幽默、聰慧、自信,等等。
3.真實:在自然和多元中獲得滋養(yǎng)
囿于現(xiàn)有條件,我們無法把幼兒園建造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但可以盡量減少人工替代、刻意而為,改變單一機械、內(nèi)外割裂,把自然元素引入幼兒園,幫助孩子與真實的世界建立聯(lián)系。多樣化的呈現(xiàn),原生態(tài)的材料,通透性的處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擁抱自然,獲得豐富的體驗。
●考慮多樣的學習資源
我們根據(jù)已有地形統(tǒng)籌考慮戶外資源的分布,盡可能做到學習內(nèi)容多樣化、體驗感受多樣化、運動功能多樣化。比如,我們在考慮植物種類時,盡可能讓孩子們有機會感受植物的多樣性,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探究。考慮到孩子需要多樣的運動體驗,我們給孩子設計的樹屋沒有一間是相同的,有的是玻璃小屋,有的是城堡造型,有的環(huán)繞大樹,有的彎彎繞繞,可供孩子登高瞭望、探究自然、扮演角色、追逐躲藏等。幼兒園的滑梯也沒有一座是相同的,比如,有半截外露的,有開個天窗的,有旋轉(zhuǎn)繞行的,有模仿汽車外形的,更有一個利用車庫上方斜坡改造的寬型滑梯。同樣的滑梯,可單人滑、多人滑、帶著工具滑,帶給孩子多種運動體驗。
●使用自然、環(huán)保的材料
為了讓孩子獲得真實的體驗,我們盡量擯棄塑料等人工制品,選擇藤、木、瓷、布等環(huán)保材料。比如,桌椅是實木的,筐是藤的,餐盤是竹的,餐具是瓷的。幼兒園所見之處都是草、木、果、花、石、水、沙,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戶外都環(huán)繞著草坪,石頭臺階、小景則多選用天然的、未打磨過的材料,鋪設的小路有方有圓、有疏有密、有硬有軟,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感受和體驗。在教學樓南邊,我們挖了一條長達30米的有淺有深的溪溝。我們沒有為了便于清理而鋪設馬賽克或把卵石用水泥固定在池底,而是直接放入了最普通的溪溝石。這里,春季游著蝌蚪,夏季長出青苔,秋季飄滿落葉,冬季結(jié)出冰塊,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感受著大自然的千變?nèi)f化、多彩多姿。
●安裝通透的玻璃幕墻和門窗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把許多連接室內(nèi)外的磚墻替換成通透的玻璃幕墻,這是把大自然融入室內(nèi)的最好方式。比如,“文化大廳”二樓的墻面采用玻璃幕墻后,櫻花盡收眼底;樓梯轉(zhuǎn)彎處的墻面因更換為玻璃幕墻而形成一彎一景;孩子們坐在美術(shù)室的玻璃幕墻前,仿佛置身于鳥語花香中,身心自然沉靜下來,迸發(fā)出更多藝術(shù)靈感;廚房朝孩子活動場地的那面墻也改造為玻璃幕墻,孩子們可以通過玻璃觀察廚房的叔叔阿姨每天在怎樣為他們忙碌,蛋糕是怎么做出來的,飯菜是怎么分裝到餐車中的,等等。
凡是打開門就能通向戶外的地帶,我們都采用了一推到底的玻璃推拉門,實現(xiàn)室內(nèi)外零距離。早晨,師幼走出班級,在門口的草地上玩丟手絹的游戲;午后,孩子們在草地上挖蝸牛殼,在“一米菜園”前數(shù)著剛長出的嫩芽,將樹葉小船駛?cè)胄∠獪?,在草地陰涼處閱讀……孩子們推門就能與自然融為一體,仿佛可以隨時打開全身的通道吸收陽光和雨露。
4.樂趣:在游戲中充滿了未知和挑戰(zhàn)
有了沙、水、秋千、滑梯、蹺蹺板等標配,就是一個好玩的幼兒園了嗎?孩子們認為的“好玩”是什么?曾聽畢業(yè)后的孩子們回憶,他們最喜歡把輪胎從山坡上滾下去,最喜歡和伙伴躲在山坡后玩打仗游戲,最喜歡從山坡頂上俯沖下去的飛躍感,那個看起來光禿禿的小山坡是與孩子童年幸福緊密聯(lián)結(jié)的標志物,以至于孩子一想起它就心生燦爛、笑靨如花。因此,在現(xiàn)有條件下,我們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希望每個地方都能引發(fā)孩子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每個空間都能讓孩子感到有無限變化的可能,每個區(qū)塊都能讓孩子百玩不厭。
●將好玩隱含在變化中
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設想孩子們會怎么使用沙和水,可能需要什么材料,會怎么搬運材料。于是,我們設計了繞成8字的兩個圓弧形水渠,水可以環(huán)繞沙池平行流動,孩子們在沙池的任意地點都可以方便地取水;我們在水渠中間和樹屋連接的地方增加了一個向上方吸水的水渠,孩子們可以旋轉(zhuǎn)水渠讓水向上流動,直觀地感受到在克服重力的作用下水的反向運動;我們在沙池邊上增加可360°旋轉(zhuǎn)的水龍頭,孩子們可以任意調(diào)整角度讓水噴射到需要的地帶;我們提供各種用于引水的硬管軟管,孩子們可以自己規(guī)劃運水路線。多種路線,多種方向,多種方式,多種組合……總之,多種未知帶來多種可能,多種變化帶來多種結(jié)果,每一種可能都給孩子帶來自我掌控的樂趣,每一種結(jié)果都給孩子帶來自我駕馭的滿足,這樣的環(huán)境自然是令人驚喜且充滿樂趣的。
●將好玩隱藏在問題中
南邊果林里的那條溪溝彎彎繞繞、寬窄不同,兩個水閘將溪溝分成三段,到了末端再匯聚成一個池塘。池塘里有一木筏,孩子們站在木筏上拉動繩索就能從這一頭移到另一頭。孩子們總是爭先恐后地在上面扮演水手,木筏常因人數(shù)過多而下沉,卡在水底動彈不得。但是誰也不愿意離開木筏,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于是,教師轉(zhuǎn)動水閥,讓孩子們親眼看到水從閥口流出,水面升高,木筏也浮動起來。孩子們圍繞水到底要上升多高、人數(shù)到底要控制在多少等展開了持續(xù)探究。簡易木筏與閥門開關的組合,讓孩子們在真實的情景中探究沉浮關系,而不是在實驗室中用一盆水、一套實驗器具、一份記錄紙來探究。在愉悅的游戲體驗中,幼兒的科學經(jīng)驗、合作經(jīng)驗也在自然地積累著。
●將好玩蘊含在聯(lián)系中
我們會有意識地把每一種環(huán)境與周邊其他環(huán)境的功能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使幼兒有多種游戲的可能。比如,在那架由車庫斜坡改造的寬型滑梯的圍欄上方挖個洞,使之與圍欄下方的攀巖路線相連,孩子們從攀巖墻進入洞口,再模仿蜘蛛俠等從滑梯飛馳而下。南北樓之間的連廊不只是通道,更是孩子的游戲場。連廊上有樹屋,連廊下有滑梯和秋千等,孩子們每天像超人般在連廊上迅速移動,充滿快感;根據(jù)孩子們不走平常路的心理,我們在平坦的草地上放置各種形態(tài)的木材,再挖幾個坑并裝上與地面一樣平的蹦床,這些都帶給孩子們多變的視角和不同的體驗。
5.審美:在美好與和諧中自然浸潤
我們希望幼兒園處處賞心悅目,孩子們能時時感悟世界的美好,體驗舒適感和愉悅感。比如,他們會駐足欣賞美麗的小花,會撿起一片落葉想象四季的故事,被各種美所包圍、所感動。如果孩子從小能在生活中歷練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長大后自然能分辨美丑,主動去創(chuàng)造美,并將這種能力轉(zhuǎn)化為感受幸福、充實自我的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孩子對美的感知能力,不靠說教和灌輸,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自然浸潤在美好與和諧中。
●用柔和化解硬朗
俯瞰幼兒園的建筑外形,是最為常見的U字形,為了讓孩子們對建筑產(chǎn)生親近感,我們首先在樓體廊檐之間增加了多個不規(guī)則的曲線頂棚,有柔和的圓弧形,有變化的多邊形,有可伸縮的屋頂,再配上藍色布藝或透明玻璃,既體現(xiàn)了軟與硬的互補、遮與透的平衡,又兼顧了遮風擋雨的實用性。同時,我們用虛實相生的原則化解原有的平鋪直敘,比如,在園所入口處增加用空心磚搭建的屏風式玄關,花卉種植區(qū)、草坪也多勾勒為大大小小的圓形,沿途環(huán)繞著層次分明的灌木。虛虛實實,似見非見,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曲徑通幽的意境。
●用素雅作為基調(diào)
有人認為幼兒園就是五顏六色的,然而我們認為雅致的氛圍才能讓孩子身心放松。美不是堆砌色彩,美應是一種內(nèi)在的協(xié)調(diào)、適度的對比、局部的突顯。所以,我們選擇了藍白灰的素色基調(diào),墻面是灰白色,地板是灰木色,桌椅是藍白色,窗簾是灰色花紋,與此同時,在窗框門框上適度用一些暖木色,做好冷暖色的緩沖;在墻角廊檐處適度用一些灰藍色,避免過于單調(diào);室內(nèi)布藝玩具等盡量選用莫蘭迪灰,讓視覺不致于疲勞;在大量灰色空間中補充少量紅色家具,讓孩子在對比中感受美;小劇院則大量使用香格里拉紅,讓孩子感受濃烈色彩背后的情感傳遞;大面積黑灰的墻面則為孩子的表達留白,當孩子們的作品、思想、語言映襯在素色之上時,他們自身就是跳躍的亮色。唯有如此,幼兒園才能彰顯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也才能讓成人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們的聲音,欣賞他們詩意的童年。
●用精致展現(xiàn)細節(jié)
我們希望“一米國”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物一景都能以最美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給孩子們,所以,我們會精心設計、挑選、展示。比如,“文化大廳”的展示柜里,我們用樹枝等自然材料將孩子在幼兒園必做的12件事制作成20厘米見方的小景,以展示游戲?qū)τ诤⒆映砷L的意義;為引導成人看到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結(jié)合課程理念設計了“自信”“勇氣”“友愛”“睿智”“幽默”等十大勛章,用相框裝裱并配上說明;餐廳中,我們?yōu)椴妥冷伾匣曳凵啦?,將白瓷餐具輕置于木色托盤中,插上一瓶溪溝旁采摘的野花,凸顯溫馨與秩序美;對戶外的水槽,我們也幾經(jīng)商議、反復斟酌,最終確定由一塊整石挖孔打磨,讓其低調(diào)地置于草叢,默默地展示質(zhì)樸之美。
反思:怎樣讓環(huán)境具有意義
幾年來,幼兒園的環(huán)境是否充滿“童年味道”,是否具有意義,時時接受著孩子們的檢驗。為此,我們需要保持謙卑的心態(tài),持續(xù)地去關注孩子們與環(huán)境的每一次相遇,不斷反思:孩子們是否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吸納經(jīng)驗,形成自我成長的動力;是否在探索環(huán)境的經(jīng)歷中,悄無聲息地積蓄能量,為自己未來的綻放而努力;是否在掌控環(huán)境的喜悅中,獲得“我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心。作為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應帶著以上思考,想孩子所想,想教師所想,為課程而想,為未來而想,不斷豐富、改善環(huán)境,留住孩子童年的味道。
1.想孩子所想
“想孩子所想”,是說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前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會假想自己是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可能會玩什么?會怎么玩?會覺得好玩嗎?玩了以后還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有沒有延展的可能?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好后,我們更是深入到孩子中去,觀察他們?nèi)绾闻c環(huán)境相互作用,思考怎么改善現(xiàn)有環(huán)境。比如,我們改變了全園只有一塊種植園地的局限,在每個班級門口設置“一米菜園”,孩子們推門出去就能觀察和照料,時刻關注豆苗有否長高,天熱時番茄是否需要遮陽傘,泥土里有沒有蚯蚓,等等。他們也會對著植物寫生,在離園前記得給植物澆水,等等。又如,一般幼兒園的多功能廳既是禮堂,又是雨天時的運動場所,而我們基于對孩子的尊重,發(fā)現(xiàn)孩子需要一個能集會的莊重場所,一個具有儀式感的可供充分表達表現(xiàn)的空間,于是設計了“小劇院”。這個小劇院有階梯式的座位,舞臺裝飾著紅絲絨布,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隆重登場,都會感受到“我是主角”;周圍墻面上布滿了繪本,這里既是他們創(chuàng)作劇目時的靈感源泉,也展示著他們演出過的劇目;而階梯座位下方自然形成的抬高空間,既可用來放置表演用的服裝、道具、樂器等,也是用來商議劇本、策劃演出、模擬彩排的后臺。孩子們在這里度過每個隆重的節(jié)日,展示自己的才華。只要想孩子所想,就能挖掘環(huán)境的價值,帶給孩子不同的體驗。
2.想教師所想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教師不能把大量時間花在美化環(huán)境上,而應把重點放在觀察、解讀孩子如何與環(huán)境互動,以最大化地發(fā)揮環(huán)境的價值。比如,教師創(chuàng)設主題墻時常常要剪剪貼貼,花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們減輕教師負擔,把能貼的墻面都設計為各種“萬能板”,有些是磁性板,可直接吸軟磁鐵,有些是洞洞板,可貼可掛可吸,這樣既能展示平面作品又能展示立體作品,既能快速上墻又能靈活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