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小學音樂的識譜教學,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方法。引起學生對識譜的興趣,與樂譜建立感情,變苦學為樂學。同時發(fā)展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感受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使識譜過程成為學生對藝術(shù)美的探索過程,使孩子有學習樂譜的熱情,感受到音樂無窮的魅力,讓課堂充滿生活,那將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學。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同時是困擾學校音樂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有很多音樂教師過分地強調(diào)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從小學低年級起便進行大量機械枯燥的識譜練習,而恰恰忽視歌曲藝術(shù)性的挖掘,使學生對學習音樂產(chǎn)生厭倦心理。
那么,還要不要識譜教學呢?回答是肯定的:要進行。怎樣進行?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一說學一首新歌,學生很高興??梢怀V子,很多學生就低頭了,或無精打采地消磨時間,或有滋有味地做起小動作來,看來怎樣進行識譜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識譜能力,結(jié)合一些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識譜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低年級學生對音樂語言處于感知的初級階段,對比較抽象的音樂事物難以接受。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根據(jù)相應(yīng)的內(nèi)容,營造與教學內(nèi)容相融、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從而讓他們更快地掌握音樂事物,提高他們的興趣。如一年級教唱名5(sol)、3(mi)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情景:在美麗的草地上,有兩位很要好的朋友在聊著天:“公雞大哥,你的聲音真亮、真好聽!”“噢!不,喔-喔-喔!你的聲音細細的才好聽!”出示5 (sol) 。小貓也很謙虛:“喵!我們一起唱歌更好聽!咪-咪-咪!”出示3 (mi)。師告訴學生兩個好朋友在一起真有趣!在講他們的音高時我告訴學生,公雞大哥住在五樓上,小貓弟弟住在三樓上,它們可是很要好的鄰居哦。通過這樣形象化的比較,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并接受,于是,在學習每一首歌曲前我都讓學生做唱名的模唱、背唱練習,但不要求學生記住這些音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學生還不識譜的時候,先讓他們熟悉七個音的唱名與音高的關(guān)系,為中年級的識譜教學做好準備,就像我們在識字前早已學會了說話。對每個字都很熟悉了,才來認識這個字的形狀和筆畫一樣。教師每一句親切的話語、每一個生動的表情動作、每一次聲情并茂的范唱,力求把學生帶入藝術(shù)的境界,同時讓學生分辨每一首歌曲的情緒,并知道該用怎樣的聲音去表現(xiàn)。就連唱名的模唱練習也要求做到有聲有色,有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低年級學生初步進行識譜教學,是學生把先前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初級階段,加之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教師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方法。引起學生對識譜的興趣,與樂譜建立感情,變苦學為樂學。同時發(fā)展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感受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使識譜過程成為學生對音樂藝術(shù)美的探索過程。
我曾經(jīng)看過上海一拉音樂教師的錄像課。這位教師在教學學生認識sol、mi兩個音時,讓四位同學一高一低地拉起兩根彩繩,然后,請學生依次在兩根彩繩間穿過,以手觸繩,邊走邊進行sol、mi兩音的旋律創(chuàng)作,觸摸到高繩sol、觸摸到低繩唱mi,這樣使得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順利地掌握了sol、mi兩音的音高和位置,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力。在歌曲的視譜過程中,那種單純的、獨立的、缺少審美的識譜訓練,只會使學生對枯燥的識譜過程產(chǎn)生厭倦心理。我們要盡量避免或改進這種脫離音樂本身的形式化的操練,在中年級階段可以從音樂本身入手,通過唱歌的方法,逐步過渡到高年級的獨立視唱。任何旋律都具有一定審美功能和音樂表現(xiàn)力。因此,旋律的模唱、視唱都是有強弱對比、速度變化,有感情處理的,跟歌曲的處理是緊密聯(lián)系的,使識譜作為歌曲學習的一種自然演化,幫助學生把樂譜看成已經(jīng)得到審美感受一種圖像。每一首歌曲的最終目的不是唱會而是唱好,充滿情趣、富于美感。在唱好每一首歌曲的音樂實踐過程中,學生體驗到音樂藝術(shù)的美,同時也提高了音樂鑒賞力和感受力,發(fā)展了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學生喜愛歌唱,就會把旋律的視唱作為歌曲學習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視唱便會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可采用多種形式的游戲法,把音樂教學因素和游戲緊密結(jié)合組織教學,做到分散難點,化難為易,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 幫助學生認識音符,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如,游戲《小動物找家》根據(jù)不同動物的叫聲特點來確定相應(yīng)的音符和節(jié)奏。 如,小貓3、小狗ii小雞77 7、小鴨6666,公雞5 5.等,游戲時,要求學生把這些音符送到小動物的家中,再唱出動物背面的音符,唱對了就算找到了家,請他進家門。
在認識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礎(chǔ)上,進行聽辨單音的練習。如,在學讀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時,教師按節(jié)奏表演“走”和“跑”的動作,并請學生幫教師同步“配音”。學生在教師表演的控制下有節(jié)奏地念讀“走 走 跑跑 跑跑”。當他們感受到“走”用的時間長,“跑”用的時間短后,再進行教師“走”一步學生“跑”兩步,讓學生意識到“跑”的時間是“走”的一半,最后教師再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學生在走走、讀讀的游戲中了解了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時值,掌握了兩種音符的讀法,就這樣,在妙趣橫生的游戲中,學生掌握了知識、提高了技能。既沒有接受知識與技能時的強迫感,也沒有那種不感興趣卻又不得不去做的消極與無奈,他們有的只會是全身心地去投入,去感悟,去體驗,可謂之“事半功倍”!
學生進入高年級,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識譜能力和審美能力,適時地采取培養(yǎng)獨立視唱能力與誘發(fā)音樂審美感受同時并舉的方法。首先,利用歌曲的立意與情境之美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然后在解決難點的情況下,鼓勵學生獨立地視唱歌曲旋律,學生可利用已有的口風琴演奏技巧,有效輔助視唱的順利進行。再通過配有背景音樂的繪聲繪色的歌詞朗讀和建立在歌曲情感體驗上而不是音符正誤方面的輕聲學唱,誘發(fā)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使學生在輕松、優(yōu)美的氛圍中學會了歌曲。這只是歌曲教學的第一步,教師要充分利用歌曲教學的第二步——歌曲處理,來進一步使學生獲得審美感受,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鑒賞力,提高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在這一次次美的體驗中,識譜能力的提高成為學生更強烈的要求。歌曲的處理也不只是停留在強弱、速度的對比之上,教師更要牢牢抓住情感這條扭帶。如,在學習了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之后,我啟發(fā)學生說:“這是個歡樂美麗的小世界,這是個甜美幸福的小世界。因此,他們都發(fā)自發(fā)內(nèi)心地唱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我感覺歌曲境美和立意美還沒有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便進一步發(fā)學生:“一首歌曲所感動的人不僅是演唱者,還應(yīng)有聽眾。有這樣這句話說得好:你欲感動他人,情感必先漫過心弦。只有你的情感漫過了心弦,才能讓感情流淌出來去感染別人。讓我們帶著感情、滿懷著激情來演唱歌曲。”通過教師逐步深入地感情啟發(fā),把學生帶入出神入化、奇妙無窮的藝術(shù)境界。
在識譜教學中,音樂教師要針對小學生求知欲強、可塑性強、理解力差、堅持性差的特點,依據(jù)課標要求,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地制定教學計劃,確定音樂教學進度中識譜的內(nèi)容,有的放矢地進行識譜教學。只有像這樣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團材施教,多應(yīng)用形象化、直觀化、生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講、認、唱、聽、記等教學手段,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dǎo)學生積極參與,才能爭取最佳的識譜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琵琶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