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仕林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時,應將學生的實際和認知需求作為教學切入點,以生活事例或問題來進行理論教授,創(chuàng)造趣味性和實效性兼?zhèn)涞恼n堂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情感和品質體悟,進而促使教學質量得以良好提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探索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將生活化因子滲入于教學中來,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意義重大。教師應將學生實際和情感需求作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和多向性特點的生活課堂,促使教學質量得到良好提高的同時,為學生健康和全面成長打下可靠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中“道”融生活“法”在身邊模式構建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需要
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階段貫徹落實國家素質教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和國家觀念的重要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過去理論化的教育模式,將生活化的案例、知識等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二)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構建,是落實理論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有效手段,實現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國家觀念、規(guī)則意識以及塑造學生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二、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應用
(一)布置實踐作業(yè)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理論和抽象知識較多,小學生只有將其實踐于生活中才能鞏固所學理論新知,并且加深他們的道德或法制體驗。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時,應布置和設計一些道德與法治課外作業(yè),讓學生能夠以行動加深認知,促使他們的法治素養(yǎng)得到充分有效的培養(yǎng)。將枯燥的紙質作業(yè)轉換成生動和貼切實踐活動,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熱情和積極地投入到實踐中來,進而為其學習質量的良好提升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奠基。
(二)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體驗活動
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豐富的內涵,涉及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積極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對學生展開道德與法治教育。例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幫助家長做家務,能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對構建良好的家庭關系也有很大幫助。若能通過勞動體會到家長的辛苦,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就能得到極大提高。
(三)扮演角色感受生活
以規(guī)則意識為例,因為小學生本身對于規(guī)格的認知并不成熟,但是因為自身的可塑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提高對學生可塑性的重視度,并在教學中提高重視,圍繞學生目前所掌握的生活經驗,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強化學生實際生活與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通過生活化的時事動態(tài)案例、生活情境模擬,構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寧慧鴻.小學低年級規(guī)則教育的內容及實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