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棟
摘要:作后指導倡導先寫后教,以寫定教,教在兒童的起點上。課堂要關注語言形式,更要圍繞習作主題的要素,設計結構化任務,指導兒童寫好同類習作。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多給兒童練習的時間,重視兒童自我評價和修改,從夸習作走向夸兒童,讓兒童真正愛上習作。
關鍵詞:作后指導;兒童習作;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1B-0066-03
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少作后指導課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過于注重兒童語言的形式。教師忽視了對習作目標的研讀,導致指導內容與習作主題不匹配,無法真正指導兒童寫好習作。二是過于注重任務鋪呈。一節(jié)課上,教師往往設計多個碎片化的小任務,導致教學過程流于形式,兒童無法真正掌握教學的內容。三是過于注重課堂講評。課上教師滿堂講,滿堂評,缺少必要的習作訓練環(huán)節(jié),導致教學環(huán)節(jié)單一,指導不深入,兒童的習作知識并沒有真正轉化為表達能力。四是過于注重教師評價。不少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自己的評價,甚至干預兒童的習作,這樣容易局限個體的思維,禁錮個性化的表達,導致兒童習作時放不開手腳,寫完后不會修改。五是過于注重夸贊習作。教師過于表揚兒童的習作,點評表達的精巧,容易使作后指導走向技巧訓練,扼殺兒童習作的興趣。
作后指導倡導寫前教師少干預,讓兒童自主寫,成文后教師仔細研讀,定位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穩(wěn)步提升表達水平。先寫后教,以寫定教,教在兒童的起點上,這是作后指導的核心理念。作后指導的教學內容依據(jù)班級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當堂完成的習作中選擇。每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少,切口小,加上教師精準、易懂的點評,所有兒童都能聽懂學會。近期,筆者執(zhí)教了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記一次游戲》的作后指導課。針對作后指導存在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以兒童為本位,關注了作后指導的五個“走向”。
一、從關注語言形式走向關注內容表達
兒童習作一般是有主題的。作后指導要關注兒童的語言表達形式,更要關注習作的訓練目標,設計寫好習作的核心要素,給予針對性指導,幫助兒童寫好習作,甚至能夠遷移,學會寫同類習作。作后指導關注內容表達,相比關注語言形式,教師教在關鍵處,兒童學在急需處。教師可以幫助兒童拓展思路,生發(fā)習作內容;可以點撥習作技巧,提升語言品質;也可以升華習作主題,引導兒童的價值觀。
上《記一次游戲》的作后指導課,我經(jīng)歷了多次磨課。第一次上時,我比較關注語言形式,讓學生欣賞“有時代感的語言”“文縐縐的語言”“出乎意料的語言”,一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語言欣賞上。再上時,我仔細研讀習作要求,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寫好游戲的過程”上。如何寫好游戲過程呢?我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寫清規(guī)則和寫好自己。規(guī)則寫清楚了,讀者能更輕松地了解游戲的過程,知道玩法;游戲過程場面大,人數(shù)多,無法面面俱到,就從寫好自己開始,寫清具體參與的過程,做到點面結合。這樣的目標定位清晰,能幫助兒童寫好本次習作,以后再寫類似的習作,如記一次活動、一次大掃除等,也知道從“寫好自己”開始,舉一反三。
從關注語言形式到關注內容表達,教師必須研讀習作的主題,研究教學的目標,研判習作的內容,充分地理解兒童,這樣,指導才能更有效。
二、從碎片化設計走向結構化設計
作后指導課的時間是固定的,環(huán)節(jié)過多,任務過細,必然導致教學不能充分展開,只能淺嘗輒止,指導實效性大打折扣。因此,作后指導課要精減教學環(huán)節(jié),圍繞習作目標設計結構化任務,通過必要的教師講評、學生練習、同伴評價等形式,落實習作的教學目標。
上《記一次游戲》的作后指導課,在磨課過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也有了大幅調整。第一次上課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的習作任務,由于教學環(huán)節(jié)過多、教學內容太碎,效果不太理想。第二次執(zhí)教我圍繞教學目標,只設計了“寫清規(guī)則”和“寫好自己”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習作任務??此浦皇前阉膫€環(huán)節(jié)調整為兩個,其實是我作后指導理念的轉變——教師應從碎片化設計走向結構化設計,設計“大任務”,讓兒童有充分的時間習得習作能力。
初上作后指導課,不少教師往往會設計多個小任務,其實大可不必。只要圍繞習作要求,厘清知識結構,設計核心任務,讓兒童能充分地學習,一段時間后能明顯地看到兒童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從教師評走向兒童評
兒童評價的過程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作后指導課上,教師要把更多的評價機會留給兒童。兒童的評價可以是自我評價,也可是同伴評價;可以是語言的點評,也可以是其他的點評。兒童在意同伴的評價,當受到正面評價時,會產(chǎn)生自豪感。一開始兒童不會評價,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評價量表,讓兒童作為評價依據(jù),慢慢提高評價能力。
上《記一次游戲》時,我先出示正反例句,引導兒童寫清游戲規(guī)則。隨后讓學生對照教師設定的標準,修改自己習作里的游戲規(guī)則。修改完畢,由已經(jīng)寫清規(guī)則的學生來評價。學生認為,游戲規(guī)則寫得好不好,要看能不能讓人看得懂。在“寫好自己”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和孩子們玩“我是木頭人”的游戲,然后讓他們寫寫游戲時自己的表現(xiàn)。習作前師生商定了評價標準:寫100字得一顆星,200字得兩顆星,300字得三顆星。有了自己參與制定的評價標準,兒童個個躍躍欲試,習作時更加專心致志,努力寫好自己游戲時的表現(xiàn)。
作后指導旨在發(fā)展兒童的表達能力。教師的評價固然需要,但是課堂的主角是兒童,應該讓兒童來評價,用兒童的方式交流,以兒童的點評激勵,充分地調動習作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兒童積極地參與評價,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這是作后指導課的評價方向。
四、從重講評走向重練習
作后指導課上教師要控制講評的時間,語言要精練,多設計寫寫、評評、改改的環(huán)節(jié),讓兒童有更多動筆練習的時間。兒童寫完之后再點評,明確評價目標,評價后繼續(xù)修改。只有在兒童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清晰地定位動態(tài)的習作能力,根據(jù)寫出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課上的練筆,并非隨意,要圍繞教學內容設計,讓兒童明確練習的要點,實現(xiàn)教學評的一致性。作后指導重在兒童練習,在點評中習得知識,在練習中提升能力。
《記一次游戲》的作后指導課雖然只有兩大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是,我都設計讓學生動筆練習。在欣賞了學生寫的“游戲規(guī)則”段落后,我請所有學生看一下自己的習作,如果游戲規(guī)則沒有寫、沒寫清,則用八分鐘時間修改。在“寫好自己”的環(huán)節(jié),我們玩了“我是木頭人”的游戲,再用八分鐘寫游戲時自己的表現(xiàn)。整節(jié)課有十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寫,占了將近一半的課時,我覺得還是很有價值的。
體育老師講解動作要領、簡單示范后,剩下的時間會變著花樣讓學生練習。教師的講解示范是輔助,關鍵在于學生自己練習。作后指導課上教師也要注重講評后學生的練習,這是提升兒童習作能力的關鍵。當然,作后指導課上要少講評,不是不講評,而是講在習作的關鍵處,評在學生的興趣處。
五、從夸習作走向夸兒童
作后指導除了讓兒童習得相應的習作技巧,更為重要的培養(yǎng)兒童的習作興趣。“夸兒童”是培養(yǎng)兒童習作興趣的最簡單的方法。兒童在教師的贊美、鼓勵中,越寫越有趣,越寫越精彩,自然也會喜歡上習作。因此,我們要轉變作后指導的觀念,不僅要點評兒童的精彩習作,更要大力表揚寫出習作的那位小作者。這樣的夸贊,看似輕描淡寫,不能直接提升表達能力,卻能樹立兒童的自信,激發(fā)他們的言語潛能,遠比教技巧來得重要。
上《記一次游戲》時,我展示寫清了游戲規(guī)則的習作段落,每次展示時都請作者站到前面,先表揚一番,再帶領大家一起朗讀。有一位男生寫得好,長得高,特別神氣。我夸他,習作寫得好,相貌好,真是才貌雙全,班級的“男神”。整堂課他興致高漲,積極回答問題。我夸寫清規(guī)則的其他同學是班級小作家,請他們當小老師,一起批閱學生修改游戲規(guī)則的段落。在我的激勵下,他們閱讀仔細,批閱認真,最后所有學生都出色完成了修改任務。整堂作后指導課,我都在鼓勵兒童,給予贊美,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非常好。
我所帶班級的學生習作興趣高漲,喜歡上作后指導課。喜歡的原因是,每次課上我會大力表揚學生,并給予相應的獎勵。要讓兒童有習作興趣,教師要懂得兒童的心理,從不同的方面去夸贊:可以夸夸習作寫得好,夸夸衣著搭配好,夸夸父母教育好,甚至可以讓學生展示才藝。兒童喜歡被贊美,教師一定要懂得表揚,這是上好作后指導課的基礎。
作后指導作為兒童習作指導的一種形式,應重視教學目標的定位,設計結構化的大任務,讓兒童多練習、多實踐,重視兒童的評價,通過多種方式激勵,讓兒童真正愛上習作。
責任編輯:丁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