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剛
摘要:基于建構主義的拋錨式教學理論,揚州市翠崗中學建構了“錨點”探究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連續(xù)的、呈現(xiàn)出一定梯度的探究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合作、檢測反饋、反思歸納、總結提升,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構建助力學生自主行走的課堂文化。
關鍵詞:“錨點”探究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1B-0021-05
一、“錨點”探究教學法的誕生背景
1999年,揚州市翠崗中學建立。作為一所新建校,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教學質量提升——只有質量過硬,才能贏得社會和家長的認可。質量哪里來?是加班加點拼時間,還是推行課改拼方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一個有經驗的校長來說,他的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就是課?!盵1]翠崗中學建校之初,時任校長穆光曙高瞻遠矚,提出“立足課堂,研究課堂,決勝課堂”的口號,力求通過構建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1.“3015”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開啟課改新征程
建校之初,讓新教師盡快熟悉、適應課堂教學,是學校面臨的首要任務。經過慎重思考,學校決定借助于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因為教學模式有助于新教師規(guī)范教學行為、守住課堂底線,同時也會使老教師的課堂煥發(fā)新的活力。于是,“3015”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這一模式要求:課堂上學生30分鐘學、15分鐘練,突出基礎,突出精講,突出主體,突出歸納,突出訓練。其教學流程為:“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展示預習,診斷疑難”—“學習新知,歸納方法”—“鞏固訓練,反饋糾錯”—“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教學模式的推進促使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和學的關系,控制講授時間,把課堂還給學生學、還給學生練,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2.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孕育課改新希望
進入21世紀,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學目標從雙基目標演變?yōu)槿S目標?!?015”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雖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但由于受到操作流程的限制,課堂更偏重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對過程與方法的指導不夠具體,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經過充分調研,學校將“3015”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升級為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出要系統(tǒng)思考、整體規(guī)劃,用預習墊高上課起點,以預習反饋來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強調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學。其教學流程為:“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自學展示,診斷疑難”—“合作學習,探究方法”—“自主訓練,反饋糾錯”—“總結評價,布置作業(yè)”。相比“3015”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更加注重自學、合作、探究和評價激勵。
3.“錨點”探究教學法開辟課改快車道
隨著課程改革進入深水期,我們發(fā)現(xiàn)學校的課堂教學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認知特質和學習方式,學生對學科的理解不深、舉一反三的能力不足,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完善?!秾W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報告明確指出,教學過程的變化是,學習過程現(xiàn)在正趨向于代替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就像小孩子學走路,是從完全依靠教師到基本依靠教師再到相對獨立、基本獨立直至完全獨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準備放手”[2],要尊重和保障學生在學習中自主選擇、參與、表達、思考和實踐的權利,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本領,讓學生做到不依賴教師引導、不等待教師講解,自己決定學習方式、學習節(jié)奏,能夠自主行走在課堂上。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的拋錨式教學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3]。學校組織教研組長、骨干教師加強理論學習,扎根課堂,積極實踐,深入研討,邀請專家指導,組織名師同課異構,力求深刻領悟課堂教學真諦。經過反復打磨,最終于2012年正式形成“錨點”探究教學法。
二、“錨點”探究教學法的基本意涵
1.關于“錨”
拋錨式教學要求讓學生在真實的或類似于真實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決問題,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構意義。這些真實的事件或問題情境就是“錨”?!板^”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推理、分析、鑒別等高級的思維活動。“錨點”探究教學法中的“錨”,可以是一個事件、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主題、一個課題。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時,“錨”的呈現(xiàn)方式不一樣,需要教師對文本認真加以分析,將“錨”細化到每一節(jié)課,并讓學生明確地感知到?!板^”一旦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就確定了。
2.關于“錨點”
為了解決“錨”中的問題,教師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編排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將“錨”分解成一系列連續(xù)的探究活動,這就是“錨點”?!板^點”的安排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體現(xiàn)出一定的梯度,有利于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領悟方法。學生可以按照“錨點”的編排順序,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靈活選擇“錨點”展開學習。在攻克一個個“錨點”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步增強自信。
“錨點”的確定和呈現(xiàn)必須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差異,要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板^點”必須具有三個特征:一是準確性,即緊扣課標、教材,不能偏離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二是操作性,即明確學習的時間、內容、方法和要求,能夠引導學生很快進入自學過程,不能出現(xiàn)空泛的要求或復雜、模棱兩可的表述;三是差異性,即有的內容宜于自學,有的內容適于講解,不能一刀切。
3.關于“錨點”探究教學法
所謂“錨點”探究教學法,是指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準確把握學生學習進程和接受度,基于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連續(xù)的、呈現(xiàn)出一定梯度的探究活動,提供與學習相匹配的“錨點”,引導學生用逐步推演、邏輯統(tǒng)整等研究方式來學習,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提升學科素養(yǎng)的教學機制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