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
摘 要:成功的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首先要發(fā)揮好導入的作用,情境式、故事式、問題式等導入法靈活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導入;基本原則
課堂導入,就是教師用簡潔的語言或輔之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隨之進入課堂教學主體的過程。之所以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課堂參與度。常言道,一個好的開端就相當于成功的一半。而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堂的開端,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開課前短短的幾分鐘時間,根據(jù)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導入方式,努力構建高效課堂。
一、課堂導入的基本原則
在教學導入時,教師應堅持靈活多變、直截了當、避免生搬硬套三項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把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積極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1.靈活多變原則
出色的課堂導入,往往會使學生耳目一新,能快速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強烈欲望。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學情和學習特點,結合新授課的內容,創(chuàng)新設計導入方法。導入的設計要堅持激趣、靈活、啟迪學生思維的原則,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為課堂增添活力。由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不同,教學目標不同,學生對新課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師在設計導入時盡量做到主題突出、方法多樣,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甚至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直截了當原則
因為課堂教學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應目標明確、過程簡潔,避免因太過繁瑣嘮叨而浪費過多時間。不管采用何種方法,導入時間應控制在五分鐘左右,且不能超過五分鐘。
3.確定基調原則
由于良好的導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會注重導入的設計。部分教師因過于注重導入,致使整節(jié)課的教學本末倒置,影響了教學效果,在設計導入時,一定要確定好全課基調,內容的定旨、情感的基調、語調的定格,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導入的效力,整個課堂教學才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二、課堂導入的基本方法
1.情境式導入法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師應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營造有利于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有的描寫了怡人的景色,有的敘述了動人的故事,這些題材的文章,再經(jīng)過教師的加工潤色,會創(chuàng)設出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來進行導入,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先播放一段輕松歡快的音樂,隨著音樂響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出相應的畫面:一片萬物復蘇的景象,青蛙媽媽也從冬眠中醒來,一蹦一跳地跳進池塘。在池塘中,有許多又黑又圓的卵。隨著植物生長的變化,卵也在慢慢變化著:小蝌蚪,慢慢長出了長尾巴、大腦袋的蝌蚪寶寶……它們在池塘中快樂地嬉戲著。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配合著多媒體中的畫面,可以把學生快速地帶入小蝌蚪生長變化的情境中,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2.故事式導入法
小學生正值天真爛漫時期,極其容易被故事吸引。可以說,故事是小學生的第一選擇。因此,教師可以從講故事著手,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運用故事式導入法進行導入,讓學生在品味故事的同時投入到新內容的學習中。例如,在教學《稱象》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先讓學生回憶自己所知道的稱重方式,并思考稱重時會使用到的工具和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當學生相互之間完成交流后,教師再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致概括,向學生講解曹沖稱象的過程,激發(fā)學生想要了解稱象過程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從而展開教學。這樣一來,故事式導入方法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而且可以使學生認真聽講,提高學習效率。
3.問題式導入法
古人云:“學習始于思考,而思考取決于內心的疑惑。”換句話說,學生進行學習完全是在內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驅動下。作為教師,首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式導入法,引發(fā)學生好奇心理。在開始講課前,設置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當學生可以找到正確答案時,對課文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應先向學生提出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這一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講解課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在學習課文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假如自己是烏鴉,如何喝水?并隨機提問學生回答。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良好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起聯(lián)想和想象,使學生自然進入新課學習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廣泛學習借鑒優(yōu)秀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從而為學生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成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的導入方式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8(10).
[2]鐘麗麗.高效課堂始于有效的導入:也談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式[J].高考,2018(2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