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陸家中學 孫 鵬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由于科目本身的性質以及知識的屬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述知識點,沒有配合其他方式教學,學生將很難理解知識點,更不用說靈活應用知識點了。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要想達到教學的目的,幫助學生頓悟數學知識,首先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課堂中心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結合教學知識內容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思考,并在思考后積極分享,建立起開放性的互動教學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思考具體問題,更深層次地理解和吸收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頓悟能力。
例如,初中數學關于“正方體展開圖”的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正方體展示圖的構成及一些相關性質,幫助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正方體展示圖本身有很多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們拿出紙張,自己嘗試折成一個正方體,然后將三組對應面分別標注1、2、3,將正方體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研究每組對立面的特點,思考展開圖有多少種不同的形態(tài),對立面展開后普遍存在什么特點。學生們進行思考總結,教師再引導學生從面的關系方面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們發(fā)現規(guī)律。
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配合教學知識設置開放性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思考過程中進行問題的引導,讓學生體會突然明白知識的愉悅,更喜歡上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愛上學習中頓悟的感覺。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頓悟知識,需要進行一步一步的引導。數學是一門極具思維性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腦思考的能力要不斷地提升和創(chuàng)新,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教師再加以解惑,才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從而在數學課堂上頓悟知識。
例如,在進行初中數學有關“最短路徑”的問題的相關教學時,問題為:甲、乙兩個蓄水池同在河流a 的同一端,為了方便灌溉,要修建一個抽水站,那么這個抽水站要修在哪個地方才能讓渠道的長度最短呢?同學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我們可以結合這個性質進行思考,但題目中出現了三個點,怎樣才能做到呢?教師在給出問題之后,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讓學生們開動思維,發(fā)揮自己的奇思妙想,除了老師提出的大致方向,還有其他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猜想,最后總結討論。
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拋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方面的創(chuàng)新思考,對實際問題進行猜想,再及時解惑,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幫助學生在思考后體會頓悟知識的喜悅。
數學本身源自生活,而數學教學更是從知識回歸于生活。通過課堂的學習,學生明白知識要點,將知識聯系生活案例和具體問題進行具體應用,能夠更深層次地頓悟知識,明白知識點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同時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思考及思維訓練。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數學時,需要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進行具體應用,結合生活案例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知識點之后能夠靈活應用,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在課堂結束時,也能進行自主學習和更多的思考,進而頓悟數學知識的具體價值,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自我發(fā)展。
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知識點應用在具體題目中以及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解決題目中理解到知識的用處,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頓悟數學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幫助學生“忽如一夜春風來”般地頓悟數學知識,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在不斷研究和實踐的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學習,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不但是學生的頓悟,更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頓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也讓教師更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