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線上入戶陪伴的推廣與實施離不開整體的組織協(xié)調(diào)??梢酝ㄟ^學習技術、實施陪伴、反思提升三個階段來涵養(yǎng)師資,從五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流程管理,從內(nèi)容與形式等方面不斷催生新的變式,以行政推行和項目實施保障推廣,保證更多家庭受益。
【關鍵詞】線上入戶陪伴;家庭教育指導;組織實施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80—0009—03
【作者簡介】支玖紅,江蘇省江陰市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江陰,214400)體藝研訓室主任,高級講師。
線上入戶陪伴通過多天(實際操作為21天)線上互動,影響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進而影響孩子。因其針對性強,能對入戶家庭進行精準指導,受到了家長的歡迎。如何科學地組織實施使其發(fā)揮最大作用,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從涵養(yǎng)師資、流程管理、豐富變式、保障推廣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三階段涵養(yǎng)師資
入戶陪伴運用的技術可稱為陪伴技術,是以肯定技術為主的多種技術的融合,通過對家長相關觀念及行為的肯定,增強他們的教育信心,進而提升家庭教育勝任力。家庭陪伴師的師資主要是心理健康教師,他們懂得真誠、尊重、信任、共情等基本要求,但對于如何肯定家長,如何在一團亂麻中找到一線生機,幫助家長樹立信心、增強力量,許多人并不諳熟。因此,師資訓練應按以下三階段展開。
1.學習體驗肯定技術。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掌握”?!罢莆铡辈皇菍W習概念定理,而是讓教師們感受肯定技術對自身的影響,切實體驗肯定技術的種類和層次,以及在哪種情境下以何種方式觸動自己。具體的實施方法:按5~7人一組開展,以7~21天為限,由一位資深教師帶領,所有人每天記日記,并給其他人以肯定。每個人既是陪伴者又是被陪伴者,一方面體驗21天日記打卡的感受,另一方面尋找其他伙伴的閃光點,為他們提供支撐,用各種方式表達支持,體會肯定技術的方法及效果。
2.21天入戶陪伴。
這一階段是實戰(zhàn)階段,每個群以2~3位家庭陪伴師陪伴5位家長的模式進行。由于家長情況各不相同,對家庭陪伴師的陪伴技術提出了不同挑戰(zhàn)。有些群順風順水,家庭陪伴師與被陪伴的家長其樂融融,驚喜連連。有些群狀況不斷,被陪伴的家長感到不適應,家庭陪伴師感到與練習時截然不同,困難重重。還有部分家庭陪伴師一邊忙于學校工作,一邊抽空回應群內(nèi)家長,壓力大、任務重,精力和時間難以為繼。不管哪一種情況,對參與的教師都是一種成長與鍛煉,經(jīng)過幾輪陪伴后,他們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家庭教育個案,對不同的親子關系、家長需求、成長痛點、發(fā)展節(jié)點有了更切實的思考和對策。
3.反思提升陪伴技術。
每次陪伴結(jié)束后都有反思回望的環(huán)節(jié),對群內(nèi)家庭的親子互動、陪伴互動進行討論。討論基本圍繞以下幾點展開:一是各家庭的目標達成情況;二是在陪伴各家庭的過程中,對節(jié)奏的把握是否準確,是否有提升空間;三是各項技術的運用是否恰當、到位,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四是伙伴間的配合能否進一步優(yōu)化。
二、流程管理
陪伴流程是組織管理的中心工作,應抓住以下5個環(huán)節(jié)。
1.招募家長,組建陪伴群、研討群、督導群。
可以在社區(qū)群、學校家長群或相關講座現(xiàn)場招募合適的家長。家長應具備基本的文化素養(yǎng),有較強烈的改變現(xiàn)狀的要求,能堅持21天寫家庭日記。家長報名后,組織者按同質(zhì)組合的原則,將5位家長組建成一個陪伴群,由2~3位家庭陪伴師進行陪伴。這2~3位家庭陪伴師同時組建一個研討群,針對陪伴中的情況隨時交流信息,研討陪伴方案。各陪伴群都配備督導,同時再組建一個督導群,家庭陪伴師有疑難問題隨時在群內(nèi)接受督導。
2.家庭陪伴師內(nèi)部分工。
各陪伴群有一位負責人,分管內(nèi)部分工和群內(nèi)活動。每個家長分別指定一位主陪者,主陪者負責與家長的前期溝通,了解家長的需求目標、家庭互動現(xiàn)狀、孩子成長中的關鍵事件,并與其他家庭陪伴師分享信息。在陪伴某位家長的過程中,以主陪者回應為主,其他家庭陪伴師從其他角度做回應。這種分工不是絕對的,應根據(jù)家長情況,由負責人隨機進行調(diào)整。
3.陪伴活動。
以21天為期,家庭陪伴師對所有家長開展貼心陪伴。每個群的負責人可以結(jié)合家長情況,與主陪者溝通后開展一些群內(nèi)活動,如在群內(nèi)分享有關公眾號、小資料、小貼士等;還要根據(jù)家長情況決定采取哪種陪伴技術,包括肯定為主、提問引導為主、共情為主等。
一般情況,陪伴活動可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冬日暖陽”,主題詞是“溫暖人心”。求助家長往往有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充滿了無力感,質(zhì)疑自己的教育能力,面對孩子的問題不知所措。此時家長如同處于寒冬,家庭陪伴師要充當暖陽,給予各種肯定,恢復家長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
第二階段是“春寒料峭”,主題詞是“打破平衡”。家長在前期的滋養(yǎng)下,已經(jīng)萌發(fā)出了生機,家庭陪伴師通過提問引發(fā)家長思考,讓他們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以及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失當行為。家長在家庭陪伴師的引領下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尋找適合自己及孩子的應對策略,提升家庭教育勝任力。家庭陪伴師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第三階段是“春暖花開”,主題詞是“感受勝任力”。家長初步解決原有問題,達成目標,同時繼續(xù)支持孩子的發(fā)展及成長,家庭秩序恢復。家庭陪伴師引導家長反思自己的心路歷程,看到家庭的成長,提煉適合自己家庭的相處方式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感受家庭教育勝任力。家庭陪伴師與家長之間完成分離,約定回訪節(jié)點。
4.督導。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保證陪伴專業(yè)性的必要措施,在整個陪伴過程中,督導環(huán)節(jié)不可或缺。當家庭陪伴師碰到新情況或緊急情況無力應對時,應馬上到督導群尋求幫助。督導由資深的入戶陪伴專家擔任,他們對問題進行評估,指導家庭陪伴師采取相應措施。
5.回望反思。
一期陪伴活動結(jié)束后,家庭陪伴師在研討群開展反思,針對所有家庭的陪伴效果,從環(huán)節(jié)、節(jié)奏、配合、組織、技術等方面肯定自身并尋找提升點。家庭回訪后,再次回望,尋找成長點。
三、豐富變式
線上入戶陪伴基本以21天為期限,以肯定技術為技術基礎。但家長的情況千變?nèi)f化,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目標導向下,也可以推出一些新的陪伴模式。
1.教育式陪伴。
針對一些沒有學習過家庭教育相關知識的家長,可以先針對他們的共性問題進行家庭教育知識普及,如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正面管教等,然后再開展陪伴活動,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段式陪伴。
有些家長在21天陪伴期間行為和觀念都有所改善,但一個月后回訪時卻發(fā)現(xiàn)故態(tài)復萌,這說明他們新的觀念沒有內(nèi)化,新的行為模式固化不夠。對這樣的家長,可以采用21天集中陪伴加半年間隔陪伴的多段式陪伴方式,推動其家庭教育勝任力的持續(xù)增長。
四、保障推廣
線上入戶陪伴能精準解決家長的家庭教育困惑,通過改變一位家長來改變一個家庭,改變一個孩子來改變一群孩子,由點及面,受益面廣,持續(xù)時效長。其保障推廣可通過教育局或相應的心理機構(gòu)推行。
教育局是學校的主管部門,能以行政力度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有效解決陪伴師資、家長來源等問題,并通過培訓、復訓不斷提升師資水平,通過研討會、推進會等方式提高線上入戶陪伴的效果。
另一方面,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熟悉學情,與家長接觸密切,了解學校各項要求及動態(tài),有一定的心理輔導優(yōu)勢??砂串?shù)亟逃忠?,積極參與社會心理機構(gòu)開展的相關活動,一方面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另一方面,推動線上入戶陪伴活動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