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音樂課可以讓兒童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豐富,在完善人格以及促進成長等方面上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對音樂進行審美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在感情上的抒發(fā)以及感受來產生認識以及道德的力量。如何讓孩子在音樂課堂上享受音樂帶來了快樂,是每一名音樂教師堅持不懈的追求。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課;嘗試
一、嘗試著對傳統的音樂課形式進行轉變
在農村的小學音樂課當中普遍都是"唱歌課",也就是傳統的民間藝人"梨園式"的教唱--教師先唱一句,學生跟著學一句,直到學生唱會就完成了教學的目的。這種將教師作為主體,以教代學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目的。而在現代的教育理念當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應該呈現一種平等與合作的關系。教師不可以在課堂上表現的高高在上,身上鋪滿光環(huán),應該放下身段來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對話。譬如:在學習一年級《動物說話》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教師要融入到學生當中去,教師可以扮演歌曲中的一種動物,讓其他學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讓大家做到不分彼此,讓真情可以流露出來,通過邊唱邊演的模式讓學生的心情變得更加舒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該如何對學生的興趣嘗試著有效的培養(yǎng)呢?那就是在音樂課中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快樂。所以,在展開教學時可以嘗試著使用"愉快教學"這一模式。在課前階段就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要使學生在教師的摯愛中,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完成自主學習。在因勢利導情況下讓音樂課發(fā)揮出本身就具有的"愉悅"特點,課堂上在通過嘗試著使用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創(chuàng)意,讓學生可以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來完成學習。只有將學生作為主體,才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歡樂,才可以使其真正的學好音樂。
二、嘗試通過各種活動來激發(fā)出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進行具體的教學時,教師需要嘗試著組織適當的教學活動來對學生的形象思維做出不斷的豐富,以此來激發(fā)出學生在學習上的興趣,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意識上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對于音樂的學習是由聽覺開始的,當學生在聽到音樂之后就展開想象,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對音樂的體驗得到進一步的加深。例如:在學習《小鳥、小鳥》這節(jié)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歌曲進行試聽,然后在要求學生結合歌詞當中的內容,在聽音樂的同時,想象歌曲描繪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然后教師在讓學生描繪出一幅春天的畫面。在歌曲聲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很快就可以結合自身的理解將春天的景色給描繪出來:有藍天陽光、小鳥、花草、樹木、湖水等。當學生看到這幅根據想象畫出來的圖畫后,就能在歌曲的理解上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為學習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礎。當學生學會這首歌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隨歌曲做出適當的表演,同時每名學生可結合自身的喜愛來對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讓他們能夠在歡快的音樂當中隨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表演起來。在這個嘗試的過程當中,學生就可以盡情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三、加強在創(chuàng)新能力上的培養(yǎng)
音樂當中的豐富多彩全都來自于不斷的創(chuàng)造,要給予學生在創(chuàng)造上更多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間與時間留給學生來進行主動的思考與探討。如果教師自身就缺少創(chuàng)新的意識,又如何對學生在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能力上進行嘗試著培養(yǎng)呢?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對學生在任何科目上的教學,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那些固定的知識。而是通過啟發(fā)學生去獲取知識以及組織知識,教師不能將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思維。"所以,要在音樂課當中對傳統的我說你聽、我問你答以及我教你唱等教學模式做出全面的轉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著選擇那些簡單并且與學生實際生活比較貼近歌曲,在通過讓學生對歌詞進行創(chuàng)編的方法,來對學生在創(chuàng)新精神上做出全面的培養(yǎng),從而就可以讓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記憶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學生在思路獲得極大的開拓。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因此,音樂教育就是創(chuàng)造教育,對學生在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上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學科。大部分音樂都有著相關的故事內容,學生結合歌詞編創(chuàng)背后的故事,就能夠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對音樂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四、嘗試通過角色變換讓學生感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的角色也發(fā)生巨大的轉換,一方面,教師不但是課程具體實施的執(zhí)行者,同時也是音樂課程當中的建設者以及開發(fā)者。在展開實際教學時,教師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為學生在學習上提供更豐富的資源以及更有效的支持。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時,教師嘗試著將課堂向學生開放,給予學生直接參與和展示的機會。在每節(jié)課中留出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的角色走向講臺來組織其他學生進行各種表演活動。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長,利用演唱、演奏以及創(chuàng)編表演等各種活動來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此外,每當學生進行表演活動時,教師要坐到學生的位子上,與學生共同觀賞"小演員"表演的節(jié)目,讓學生仔細的享受這個過程。這樣就會使學生越來越喜歡上音樂課,在每次上課之前,教師要讓“小主持”把同學們要表演的節(jié)目匯報上來,這樣教師就可以對時間做出合理的安排。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全新的教育體制下的音樂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嘗試著營造出一種寬松與民主的課堂氣氛,要求教師對所有的學生給予足夠的尊重,重視起學生在個性上的發(fā)展,讓學生能夠在無限歡樂中找尋音樂天地所具有的奧秘,在音樂產生美的藝術氛圍中來對人生進行感悟,在師生其樂融融的情況下來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使學生產生迫切的心情來期待下一節(jié)音樂課的到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音樂的天地里得到自由的遨游!
參考文獻
[1]賈廣珠.怎樣上好農村小學音樂課[J].赤子(上中旬),2017(05):271.
[2]丁立新.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教學初探——將舞蹈融進小學唱歌課教學的實踐之感悟[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09).
[3]徐燕.給孩子一座音樂城堡——小學音樂課如何讓學生樂在其中[J].黃河之聲,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