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汝軍
【摘要】對于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培養(yǎng)他們口語交際的信心,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口說,形成多樣化評價形式,鼓勵學生大膽說、自由說。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3-0162-02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Liuchuan Ciji Primary School,Jingyuan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Jia Rujun
【Abstract】For students,elementary school is a golden period for developing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Therefore,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In specific teaching,teachers must consider students'psychological state,seize their points of interest,cultivate their confidence in speaking and communication,create interesting situations to guide students to speak,form a variety of evaluation forms,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speak boldly and freely.
【Keywords】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Oral communication;Teaching strategies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黃金時期,對于小學生來說,口語交際能力既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也是后續(xù)健康良性發(fā)展的必備素質(zhì)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口語交際教學。而實踐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口語交際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信心不足、興趣不高、思維固化、方法不當,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提升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性。我從興趣、方法和課堂訓練等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提出了如下策略。
一、增強信心,激發(fā)興趣
很多孩子覺得自己說不好或?qū)υ掝}不感興趣,因而不愿意說、不敢說。為此,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培養(yǎng)他們說話交際的信心。
1.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口說。小學生容易受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他們處于熟悉的、感興趣的氛圍內(nèi),就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為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學情境,與學生形成心理共鳴,促使他們想說、愿意說、有話說。以“注意說話的語氣”口語交際為例,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借橡皮”的情境:①學生,借一下橡皮。②學生,請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好嗎?這是學生們經(jīng)常遇到的生活情境,他們很熟悉,也愿意就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第一句話語氣太生硬了,命令式的語氣誰也不愛聽,一定要用禮貌用語溝通?!痹陂_心暢談中就明確了話題的主旨。
2.融合多樣化評價促使學生自由說。小學生心思敏感,特別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也愿意說出自己的看法,為此教師要將學生的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結(jié)合起來,形成多樣化的評價形式,鼓勵學生大膽說、自由說。以“班里的圖書角應該怎樣管理“為例,學生們在認真思考后提出了很多建議,我一方面給予肯定,并給出針對性的評語,贊賞他們積極參與、言之有物的行為;另一方面請學生們在小組內(nèi)對各條建議進行探討、評價,互相說一說其可行性或缺陷,在討論中形成統(tǒng)一看法,制定班級圖書借閱公約。
二、啟發(fā)思維,指導方法
口語交際的目的是通過語言進行無障礙的交流,包括傾聽和表達兩方面。很多小學生既不會聽也不會說,心有千千言,說出來卻是不知所謂,究其根本,則是傾聽無方、思維混亂、說話沒有條理。鑒于此,教師要從啟發(fā)思維、指導方法上抓起:一是要課前搜集資料、做好積累,即在上課前根據(jù)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搜集、整理好相關資料,多讀、多看,儲備足夠充分的“精神食糧”,為課上發(fā)言奠定基礎;二是要課上認真傾聽、做好記錄,即在其他學生發(fā)言時集中注意力傾聽,把感興趣的內(nèi)容、不明白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以便在接下來的交流中進一步了解;三是要說前仔細思考、做好框架,即自己在發(fā)言前先在腦中“過一遍”,形成基本的框架后就能條理分明地表達出來。以“名字里的故事”為例,在上課前,我請學生們先詢問自己的父母或長輩,了解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義、有什么來歷,或是查閱資料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名人的名字是怎么來的,為口語交際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在課上請每一位學生都說一說,或是說說自己名字的內(nèi)涵,或是說說自己感興趣的名人的名字來歷。如有個學生就向大家講解了著名文學家魯迅為何給自己起了這個筆名,一個學生發(fā)言時,其他學生要認真傾聽并記錄,有什么問題在發(fā)言結(jié)束后或是向這個學生提問,或是集體交流,將疑問弄明白,真正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
三、變換形式,課堂訓練
課堂是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重要陣地,教師要利 用好課堂教學這個特殊環(huán)境,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大膽說話、規(guī)范表達。
1. 角色扮演,互動中鍛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或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完成,或是和學生一起扮演其他角色,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信心和參與度,在和諧互動、平等交流中說自己想說的話。以“長大以后做什么”為例,我指定一名學生做“小老師”,請他來帶領大家觀察圖畫、想象并說一說圖畫中的人 在干什么,并組織各小組對自己的理想進行討論,而我和另外兩名學生扮演記者,采訪其他學生,“請你給大 家講講自己的理想”,在歡聲笑語的互動中有效地鍛煉了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
2. 復述故事,朗讀時訓練。朗讀并復述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也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常用手段。語文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一些小故事作為訓練素材,先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再用自己的話把故事復述出來,由此提升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小馬過河》為例, 我先讓學生們四人一組進行分角色朗讀,當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說話語氣、情感等都十分熟悉后,再讓他們脫離課本,進行簡短的舞臺劇表演,將教材語言與自己的語言、體會等逐漸融合,形成自己的話,最后再讓他們復述故事,學會語言的轉(zhuǎn)化。
四、結(jié)語
隨著人類社會交流越來越頻繁,口語交際能力愈發(fā) 重要。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信心、激發(fā)他們的說話欲望,啟發(fā)語言思維、指導表達方法,加強多種形式的口語表達訓練,最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表達、和諧交際。
參考文獻:
[1] 陸丹. 試分析小學語文教育中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8).
( 責 編 吳 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