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坤
摘 要:2020年1月爆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大量商事合同不能順利履行。在此情況下,合同雙方當事人能否以疫情為“不可抗力”提出解除合同抑或是對合同違約責任提起相應的免責抗辯。對此,本文梳理了“不可抗力”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試著對本次疫情防控期間不可抗力在合同履行中的適用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合同;不可抗力;違約責任
中圖分類號:D9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58
1 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律屬性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全國人大法工委發(fā)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鐵偉于2月10日表示,當前我國發(fā)生新冠肺炎疫情,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疫情防控措施。對于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于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
關于不可抗力的分類,學理上將其劃分為自然原因、社會原因、國家原因三大類。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的情況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從國家采取防控措施至今已經(jīng)過去三個多月了。疫情的發(fā)展勢頭之猛、傳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圍之廣以及我國采取的防控措施之嚴都是短期內不可預見、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全國范圍內啟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并迅速實施集中或居家隔離、交通外出管制、停產(chǎn)停工甚至封城等強有力的管控措施,各行各業(y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疫情防控措施是國家行為,由此帶來的“阻礙”屬于國家因素的不可抗力。從法律屬性視角來看,國家干預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構成不可抗力,因疫情或其防控措施影響致使商事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可以援引不可抗力相關法律規(guī)定抗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責任。
2020年5月28日通過的《民法典》與《合同法》第117條的規(guī)定基本一致,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2 新冠肺炎疫情對商事合同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合同雙方的履約可能、履約成本等方面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商事合同領域,影響較大的有買賣合同、租賃合同、服務合同、勞務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等。合同預期受到一定影響,嚴重的可能造成合同遲延履行或客觀上不能履行,進而引發(fā)合同糾紛。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買賣合同。本次疫情發(fā)生后,中央和各級政府紛紛發(fā)布通知,采取各類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延長春節(jié)假期、企業(yè)延遲復工復產(chǎn)、限制人員流動等。作為買賣合同的一方,受疫情及防控措施的影響,導致合同遲延履行甚至出現(xiàn)履行不能。譬如因政府要求企業(yè)延遲復工,并對交通進行限制,導致賣方無法及時生產(chǎn)產(chǎn)品或及時交貨而產(chǎn)生違約。
(2)租賃合同。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國多地酒店、商圈、工業(yè)園區(qū)等按照政府的通知相應采取了停業(yè)、停產(chǎn)以及限制人員進出等一系列減少人員流動聚集的措施。這給承租人帶來無法實際使用租賃物的現(xiàn)實影響,導致不能履行合同或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例如,政府通知延遲復工復產(chǎn),廠房租賃合同的承租人因工業(yè)園區(qū)封閉,致使工廠無法開展生產(chǎn),也就無法正常使用廠房。在此期間,會出現(xiàn)免租、減租、解除租賃合同與否等方面的爭議。
(3)服務合同。服務合同主要包括差旅合同、運輸合同、中介服務合同等。由于疫情期間人員流動有限,這類合同往往無法繼續(xù)。例如報團旅游,后因疫情及防控措施要求景區(qū)關閉、人員外出受限不得不取消,導致旅游合同不能履行而產(chǎn)生合同糾紛。
(4)勞務合同。勞務合同主要包括勞動合同、雇傭合同、演出合同等。該類合同是私人的,具有高度的人身依附性,必須由債務人自己履行。如疫情發(fā)生前公告的演唱會,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舉辦,可能面臨取消或延遲,導致合同需解除或變更,繼而引發(fā)損失承擔、違約責任劃分等合同糾紛。
(5)工程建設合同。建設施工合同在履行過程中需要大量工人。為了防控疫情,政府限制人員流動或者對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同時,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避免人員聚集引起疾病傳播,施工方也無法組織工人復工,工期延誤,不能及時竣工。導致工程項目承包方、施工方因工期延誤產(chǎn)生違約責任糾紛。
3 涉疫違約適用不可抗力免責的條件
2020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一)》,明確了合同不能履行是受到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的直接影響,還應當對合同履行相關地區(qū)、行業(yè)的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進行綜合考量,準確把握其與合同不能履行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原因力大小。故當事人能否依法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定免責,還需根據(jù)個案的具體情況而定。
3.1 時間要件
在不可抗力規(guī)則使用的時間要件上,《合同法》第117條與《民法典》第590條規(guī)定基本一致,即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必須在合同成立以后,且在合同約定履行完畢之前,即合同的履行期間內。各地疫情發(fā)生時間和對企業(yè)造成影響的各類政府限制措施等必須以當?shù)卣嚓P機構通知為準。
3.2 合同履行障礙的通知義務
對于擬提起不可抗力抗辯的當事人,根據(jù)《合同法》第118條與《民法典》第590條的規(guī)定,有義務就不可抗力的情況通知相對方,例如當?shù)卣畬τ谝咔樗扇〉姆揽卮胧┮约氨敬我咔楹拖嚓P措施對合同履行的影響等情況。如果因疫情影響,當事人還有其他具體的有針對性的事由,例如企業(yè)所在地是重點疫情區(qū)域或者存在感染者等情況時,也應及時通知相對方。
3.3 提供構成不可抗力的證明
《民法典》第590條也吸收了《合同法》第118條的規(guī)定內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在合理的期限內提供證明。不可抗力的證明,即證明不可抗力發(fā)生的事實,例如政府關于疫情發(fā)生情況的通報,政府發(fā)布的防控疫情的政策文件,航空、公路、海運等組織或企業(yè)發(fā)布的停運通知等。此外,部分組織也可提供不可抗力的證明,例如中國國際貿(mào)易促進委員會于2020年1月30日發(fā)布通知,各地企業(yè)可向中國貿(mào)促會申辦不可抗力的事實性證明。當然,這種證明的效力尚需進一步觀察,目前并無一致意見。
3.4 因果關系
證明合同不能履行系不可抗力所致,二者具有直接因果關系另外,除了提供不可抗力的證明以外,當事人還應就疫情與合同不能履行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說明。應當從合同履行相關地區(qū)、行業(yè)的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進行綜合分析,說明合同不能履行是受到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的直接影響。
4 涉疫商事合同違約的不可抗力運用
4.1 買賣合同
本次疫情發(fā)生后,中央和各級政府紛紛發(fā)布通知,采取各類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延長春節(jié)假期、企業(yè)延遲復工復產(chǎn)、限制人員流動等。作為買賣合同的一方,有可能因為疫情或受相關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無法履行合同或無法及時履行合同。譬如因政府要求企業(yè)延遲復工,并對交通進行限制,導致賣方無法及時生產(chǎn)產(chǎn)品或及時交貨,則賣方可以引用不可抗力進行免責抗辯。如買賣合同可以繼續(xù)履行,但是因疫情及防控措施的影響導致合同履行成本增長,繼續(xù)履行合同導致對合同一方顯示公平的,可以請求調整合同履行價款;不能按照合同約定按時交付履行的,可以請求變更履行期限,具體由人民法院視實際情況而定。商品房買賣中,買賣合同雙方若受疫情及防控措施影響,不能按期交房和支付購房款違約的,可適用不可抗力免責,也可請求變合同履行期限。
4.2 租賃合同
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國多地的工業(yè)園區(qū)或“孵化器”等按照政府的通知相應采取了臨時封閉園區(qū)、廠房以及限制人員進出的措施。這給承租人帶來的影響是無法實際使用租賃物,導致不能履行合同或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例如政府通知延遲復工復產(chǎn),廠房租賃合同的承租人因工業(yè)園區(qū)封閉,致使工廠無法開展生產(chǎn),也就無法正常使用廠房,此時承租人可以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為由,主張減少或免除受影響期間的租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情況主要針對租賃物為工業(yè)或商用房屋的情況,對于租賃物為居住用途的房屋,例如住宅,因房屋的使用幾乎不受疫情影響,故該等房屋的承租人不能要求減少或免除租金。另外,如果承租人不能有效使用租賃物并非疫情或相關政策直接導致的話,承租人能否據(jù)此主張減少或免除租金,尚存在極大的爭議。例如,經(jīng)營酒店和餐飲服務業(yè)的承租人,因本次疫情影響,客流量銳減,這種情況到底屬于不可抗力還是承租人應當承擔的經(jīng)營風險,不能一概而論。
4.3 勞務與服務合同
受疫情影響,勞務類合同本身具有較強的人身依附性,疫情防控限制了人員流動、聚集,合同難以履行。首當其沖的就是演出合同。在以服務為標的一類合同中,疫情前訂立的合同受疫情及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若無法按照合同約定方式提供相應服務項目,可適用公平原則請求變更服務提供方式、期限及費用。以培訓合同為例,受疫情影響不能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線下培訓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培訓或者變更培訓期限、調整費用以實現(xiàn)合同目的。若線下因疫情及疫情防控措施不能進行,根據(jù)服務內容線上進行不適宜甚至無法實現(xiàn)合同目的,接受服務的一方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同樣的,如果該合同具有一定的時效要求,變更期限無法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亦可請求解除合同,服務提供方預收的費用應當視履行程度部分或全部返還。
4.4 工程建設合同
受疫情及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直接導致大量建設工程項目停工導致工程建設合同遲延履行或不能履行的屬于不可抗力可進行免責抗辯,如果該合同是在疫情期間訂立的,且疫情防控措施的程度與合同簽訂時相比無實質性變化的,不適用不可抗力規(guī)則。受疫情影響,工程建設承包方不能按照合同約定的工期完工的,可以請求延長工期。建材、人工的成本上漲與建筑設備租賃費用的空置損失,按照原承包價款履行對工程建設承包方明顯不公平的,可以根據(jù)公平原則請求調整工程價款。
現(xiàn)階段我國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成效,全國各地也已逐漸降低了防控力度,但是近期仍有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新的確診病例,防控力度也會進行相應的調整。建議合同雙方在復工復產(chǎn)后簽訂合同時,應充分考慮合同履行相關地區(qū)、行業(yè)的疫情實際情況,做好風險評估及應對措施,當合同履行受到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的實質性影響的情況下,應當及時就合同履行的阻力問題進行溝通,可適用公平原則對合同條款進行變更或訂立補充協(xié)議,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參考文獻
[1]韓世遠.不可抗力、情事變更與合同解除[J].法律適用,2014,(11):61-65.
[2]劉瑞全.對處理“新冠肺炎疫情”中合同違約問題的思考[J].鐵道經(jīng)濟研究,2020,(2):23-26.
[3]魯哈達,張先中.非典疫情對民事合同法律關系的影響[J].北京觀察,2003(6):34-35.
[4]呂宗澄,李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民事合同法律關系的影響[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1):41-46.
[5]劉愛君,王曉林.新冠肺炎疫情對合同履行的影響與法律后果分析[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2):6-12.
[6]劉瑞全.對處理“新冠肺炎疫情”中合同違約問題的思考[J].鐵道經(jīng)濟研究,2020,(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