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全順 劉雍江/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在夸美紐斯《大教學論》發(fā)表以來,班級授課制成為教學的主要模式,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CAI 程序教學的興起,使得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產生了現(xiàn)代教育傳媒學,革新了課堂組織形式,在近幾年興起了微課程的教學模式,甚至課程論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形成了慕課等一系列全新的教學手段,微課程的開發(fā)以往的研究者主要從積極方面進行探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對微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但是微課程教學對學生的認知的影響探討較少,本文旨在探究微課程的使用對學生的思維語言的影響,從而分析微課程使用的度的問題。
關于微課程的概念,始于微型學習的概念,并不是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才有的概念,字1960 年便產生了微課程的觀念,從師范教育中的微格教學開始,研究者就開始對微課程教學進行了探討,總的來說微課程的概念與傳統(tǒng)課程的概念比較起來有兩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傳播途徑的差異;另一方面,是內容上的差異??傊⒄n程指的就是基于網絡或多媒體以視、音頻為主的在短時間內傳播內容精煉簡潔的課程形式。
微課程最早是美國愛荷華大學提出的60 秒課程和英國納皮爾大學提出的1 分鐘演講?;谶@樣的理念,后續(xù)部分學者探討了建設微課程的步驟;在我國微課程研究起步較晚,并且集中于概念探討,微課程設計模式的研究上。
微課程的研究在我國可以說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實際教學中以及生活中已經廣泛應用,通過調查和訪談,了解貴州省部分地區(qū)學生對微課程的認識,探討微課程的廣泛應用對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影響和語言習慣的影響,探究微課程對學生學習的深層次的影響。
對興義市某中學200 名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200 份,回收問卷194 份,有效回收率97%,并隨機抽取其中30 名學生進行深度訪談。
本研究采用自編 《微課程認知問卷》,問卷主要包括對微課程概念的了解、微課程的使用情況、微課程評價、微課程對學習的影響四個方面,通過統(tǒng)計量表α 系數(shù)為0.85。
深度訪談提綱:
(1)你平時接觸微課程教學嗎?一般有哪些途徑?
(2)你在微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學習的內容是?
①在學習過程中微課程的內容會不經意間出現(xiàn)在你腦海中嗎?舉例說明。②日常生活中,你會引用網絡上的微課程語言進行人際交流嗎?為什么?③你認為微課程教學對你的學習有幫組嗎?舉例說明。
表1 興義市某中學微課程使用狀況統(tǒng)計表
上圖所示,貴州省某中學學生對微課程的認識處于平均水平。(每個維度平均分18)
興義某中學微課程認知在出生地上的差異。
以性別為自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興義某中學微課程認知各維度在性別上的差異
上圖結果顯示,興義市某中學微課程認知中概念了解、使用、對學習影響維度城鎮(zhèn)學生顯著優(yōu)于農村學生。
表3 深度訪談資料分析表
以上表格通過扎根理論的廣泛編碼、聯(lián)系編碼和核心編碼的方式進行資料分析。
學生對微課程認知情況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學生對微課程有所了解,也在不斷嘗試使用,多媒體教學實施以及網絡普及為個體了解微課程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是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微課程的普及提供了相應的基礎。
調查表明興義市某中學微課程認知中概念了解、使用、對學習影響維度城鎮(zhèn)學生顯著優(yōu)于農村學生。
以上結果說明,微課程的推廣會造成地域差異,不利于教育公平,一方面,不同地域學生對微課程的使用頻率上的差異;另一方面,使用途徑上城鄉(xiāng)學生不對等;還有對微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不統(tǒng)一。
結果顯示,學生微課程使用途徑較廣泛,教師提供的僅是其中的一種;微課程的學習內容主要集中于課程重難點、典型習題、任意瀏覽以及個人興趣愛好;在學習過程中,思維進行中存在內容插入現(xiàn)象,并且形式多樣;多數(shù)學生會有微課程語言引用;學生認為微課程的使用對其學習有積極幫組。
廣泛的獲得途徑,尤其現(xiàn)在直播平臺軟件的泛濫,是的微課程質量無法保證,教師本人的微課程制作水平同樣會影響微課程的質量,無法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進行微課程推廣很明顯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隱患;課程內容上來說,有教學課程輔助理解的音視頻資料,和經典類型題講解,積極方面可以彌補課程內容的背景資料,對學生遇到的類型題有針對性進行解決,時效性上來說缺失有積極意義,但是正是這種正對性積極方面,掩蓋了微課程零碎化,非邏輯性的不足,對學生知識的系統(tǒng)性形成有影響,從認知派學習理論來看,認知結構的形成過程造成相應的制約,建構主義意義生成角度來說,不利于新舊知識建立理解性聯(lián)系,尤其不足之處;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不經意間有微課程內容出現(xiàn),而微課程內容又以音視頻信息為主,如果微課程應用在小學低年級學生,根據(jù)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來看,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思維操縱的對象以表象為主無疑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的,而處于形式運算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思維操縱的對象以語詞為主,那么微課程這種思維插入現(xiàn)象是不利于學生分析思維的發(fā)展的,雖然說微課程對視覺思維這種更具有直覺思維特點的思維有積極意義,但是個體不是僅有直覺思維就可以的,分析思維其本質上也是直覺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一個基礎源泉;網絡語言的斷章取義的非語境式引用,同樣對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構成威脅,不利于語言的發(fā)展,多數(shù)學生探討了微課程對其學習的積極意義,方便快捷去深入思考化的特點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但是這種積極意義有時候簡化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得思維過程簡單而直觀,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不利影響的。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獲悉,微課程認知上,貴州地區(qū)處于中等水平;認識到微課程普及使現(xiàn)代教育必然趨勢;但是微課程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微課程利用水平有區(qū)別;深度訪談分析指導,微課程的獲得途徑存在隱患,為課程內容上的特點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語言發(fā)展存在一定的消極意義,應該謹慎規(guī)范使用微課程發(fā)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