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鐘祥市冷水鎮(zhèn)初級中學,湖北 荊門 431921)
在地理教學中,以圖導學這一模式本身具有著非常強的創(chuàng)新性,可以將地理地圖的價值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對學生的地理學習產(chǎn)生輔助作用,對于學生學習效率和質(zhì)量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積極意義。所以,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該不斷的構建起這一模式,以此來對原本教學的開展起到補充作用,讓教學在開展中變得更加生動和完善。
在新課程的不斷推動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成為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方式,能更好地拉近學生和知識間的距離,降低學生的排斥心理,讓學生學的更加輕松和愉快[1]。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首先就可以借助以圖導學這一模式的構建,不斷的為學生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教學的效率變得更高。在這其中,教師可以基于課程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不斷的引導學生對地理圖表進行分析和探究,成為學生知識掌握中非常有利的一項工具。
例如,在講解“經(jīng)緯線”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更好地利用以圖導學這一模式,使得教學在開展中更具生動性和情境性。如,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爭取到多媒體的支持,先為學生以動態(tài)的方式展現(xiàn)地球在自轉過程中的圖像,以及和“經(jīng)緯度”相關的地圖等,讓學生進行觀看,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以這種直觀的方式對“經(jīng)緯線”的概念進行了解,教師就可以抓住這樣的契機,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深入和滲透等,這樣能使得學生在圖像的引導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等,輔助后續(xù)的教學得到良好的開展下去。
在地理教學中,地圖的運用有一個非常大的優(yōu)勢,那就是可以針對于空間信息進行更加精準的傳遞及描述[2]。所以,在現(xiàn)階段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師在地理教學的實際開展中,也應該充分地借助以圖導學這一模式,不斷的引導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進行合作探究,這樣能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得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得到不斷的增強。
例如,在當前的地理課程當中,教師應該不斷地彰顯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可以引導學生以地圖為核心不斷地開展合作交流,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及時的引導等,使得新課程倡導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模式得到構建。如,在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內(nèi)部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群體劃分為4-6人的小組,為每個小組準備相應的世界地圖、地球儀,根據(jù)實際的教學進度,為學生設定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合理完成,這樣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是更加深刻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合理的進行該模式的構建,為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多多元化的路徑選擇。
地圖中包含的要素是非常多的,如注釋、顏色、圖例等,都是其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在這其中往往蘊含著非常多的信息,如地形地勢、河流分布、氣候環(huán)境、山脈盆地等,都是需要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掌握的。所以,在課程中,教師在構建以圖導學這一模式時,也應該帶領學生對地圖更加深入、細致、全面的進行信息解讀,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更加科學和嚴謹。
例如,在講解“長江源流”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引入地圖——《長江景觀圖》、《長江水系圖》、《長江流域氣候圖》等,讓學生將長江的上游、中游、下游為依據(jù)進行劃分,對長江流域所具有的概況進行全面的解析等。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的引導學生借助地理知識對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和推理等,使得學生的嚴謹思維得到更好的生成。
在地理教學的實際開展中,教師也可以借助該模式的構建,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的更加完善,達到最佳的教育成效[3]。
例如,在講解“行政區(qū)劃分”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針對于省級政區(qū),教師就可以加大重點的講解。在幫助學生梳理政區(qū)的簡稱、全名、具體位置、省會時,由于這部分知識是比較繁雜的,教師就可以借助地理地圖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將以圖導學這一模式的構建價值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
結論:總之,在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教師積極地構建以圖導學這一模式是非常關鍵的,能將抽象的知識以更加直觀、具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符合學生現(xiàn)階段的思維特點,是教師比較理想的一個選擇。所以,在課程實踐的開展當中,教師就可以不斷的進行該模式的構建,以此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嚴謹思維、完善知識體系等,使得教學的有效性不斷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