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連 大連大學音樂學院
音樂是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鋼琴演奏是其主要組成部分,音樂作品的鋼琴演奏能夠傳達作品的美感,正確的演奏能夠傳遞作品的價值觀。音樂演奏美感分析與心理研究有利于提升演奏者的鋼琴演奏價值,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演奏者的表演水平,促進演奏者演奏技術的不斷提高,提升演奏者的藝術境界。
在音樂作品演奏中,鋼琴演奏是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演奏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思想。歷經幾個世紀的發(fā)展,音樂演奏上升到了比較新的高度。本文主要從美學價值與音樂演奏的關系、音樂演奏的美感價值體現等方面展開分析。
音樂作品主要通過演奏形式展現出來,它將美學內容與形式完整統一,通過音樂演奏展現不同的藝術風格,實現對音樂作品的最終享受,進一步傳遞出音樂的美學價值。音樂演奏能夠將美妙的意境傳遞出來,帶給觀眾極致的聽覺享受與美學價值享受,由此可見,音樂演奏美學價值十分重要。
音樂演奏是藝術美感的載體,也是實現美學價值的主要途徑。音樂演奏將大眾與演奏者連接起來,把作品和心中的理念傳遞給觀眾,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將音樂美感與人的演奏美感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人文藝術之美。
在音樂演奏中,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夠體現不同的美感。例如,在鋼琴演奏中,主要通過鋼琴的音色、韻律、節(jié)奏等展現出來,在《費加羅的婚禮》中,用兩部分曲子來展現主人公內心的悲傷,加快演奏的步伐,將內心的痛苦展現出來,讓音樂節(jié)奏加快,促進美感價值的傳達。
在進行鋼琴演奏時,為了充分展現演奏者的內心世界,需要重視情感表達。例如,著名鋼琴家郎朗在演奏作品時,將自由、浪漫的風格演繹進自己的作品,傳遞出自由、浪漫的價值觀,不拘泥于傳統的形式,用不同的演奏風格傳遞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通過不同的聲音和音符來塑造人物形象,讓聽眾能夠實現音樂框架的自我構建。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下有很多表演形式,演奏家憑借音樂旋律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情緒,傳遞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
很多音樂作品有比較高的文化價值,如在《水調歌頭》中,蘇軾的詞加上配樂能夠組成音樂作品,傳遞出比較高的美學價值;《青花瓷》能夠傳遞傳統文化,讓人們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促進文化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鋼琴演奏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自己對演奏技術、聽眾評價的顧慮,演奏者可以通過多方面排練,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演奏者如果過度關注自己的演奏結果,就會造成一定的緊張心理,反之,如果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而專注于自己的演奏作品,就會給人帶來更多音樂美感。因此,演奏者需要充分認識到音樂表演是需要心理控制的,必須以非常飽滿的熱情來對待自己的音樂作品,將精力集中在音樂表現和演奏中。
聲樂演唱與鋼琴演唱大同小異,作為一名歌唱者,不僅需要發(fā)展特殊的音樂才能,而且需要促進自己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要促進自己求職力、自信心的發(fā)展,調動學習的熱情。這樣,歌唱者的心理素質越來越完善,整體素質就會越來越強,帶給聽者的歌聲就會越來越完美。
首先,演奏者需要重視演奏技巧。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認識演奏技巧是進行情感表達的基礎,要重視演奏技巧,音樂演奏要通過音色、節(jié)奏等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音樂演奏構建聽覺效果。其次,演奏者需要提高音樂審美能力。藝術來源于生活,能夠進一步展現人們的喜怒哀樂,在音樂演奏中,為了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演奏者需要不斷進行音樂實踐。在實際演奏中,演奏者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要進一步提高音樂的美學價值??偠灾?,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能夠優(yōu)化人們的情感價值追求,促進藝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對音樂演奏進行美感分析與心理研究,能夠進一步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提高演奏者的演奏美感,與觀眾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實現演奏技巧與演奏情感的統一,優(yōu)化演奏情景,實現人與音樂的統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音樂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共鳴,人們能夠通過音樂來傳遞價值觀,促進社會普世價值觀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