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清
福建省廈門市音樂學校,福建廈門 361000
習得性無助是一種習得性地在情感、認知方面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初中學生因在英語學習中有失敗和消極的情緒體驗,而對自我認知出現(xiàn)偏差,自我否定,影響了個人的學習和成長。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英語學習難度的加深以及初中課程的拓展,初中生背負的英語學習負擔與日俱增,他們在學習英語時的無助感也越來越強[1]。英語成績和習得性無助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對英語學習有直接影響。所以幫助學生接納自我、升華自我,是改善初中生習得性無助感的有效對策。
小學英語大部分是在說、唱、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wù)的,致使一些學生形成了一種英語容易習得的錯覺。然而,他們一進入初中,就不得不快速掌握大量的詞匯和知識,這使他們無法適應(yīng),從而導致了英語學習中消極信念的初步萌發(fā)[2]。有些初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取決于和老師的關(guān)系,若與老師相處融洽,他們就會認真學習。否則,若受到偶爾批評,就會認為老師對他不友好,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從而形成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
一些學生在學習上依賴性很強,缺乏努力的精神,遇到英語難題或是生詞時不愿意記憶,懶惰的心態(tài)開始滋長。有的則天性好動,表達欲強。他們想在課堂上以獨特的方式吸引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這些舉動往往被老師視為違反課堂紀律進而被責備和質(zhì)疑,這會讓他們對老師的教育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有的學生則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緩慢,課堂效率很低,增加了學習的負面情緒。
一些學生經(jīng)過多次失敗,盡管努力了,但未取得進展。一時改變不了自己在班里的落后地位,對隨之而來的失敗無能為力。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自暴自棄,對待英語學習充滿了消極情緒。
產(chǎn)生自卑心理后,學生無法融入班集體,將自己封鎖在自己的空間里。他們害怕暴露自身弱點,被同學嘲笑,導致在學習上遇到問題也不敢跟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這樣學習中的問題就被擱置下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huán)。
其實有些學生也想學好英語,但是由于基礎(chǔ)薄弱,無論怎樣努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獲取成就感。于是他們陷入痛苦和焦慮的狀態(tài),最終就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悲觀消極的情緒。
習得性無助是指一種歸因模式,將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任務(wù)艱巨或運氣不佳,或者成功不能反映努力或能力。這種歸因模式不利于學習和認知過程中自尊的獲得。當孩子面臨困難時,他們不會加倍努力或嘗試新的策略,因為他們認為失敗的原因超出了他們的控制范圍。
多元智能理論更重視學生的發(fā)展,不會因為某一次或某一方面的失敗就對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評價,應(yīng)用更為全面的歸因模式。而習得性無助的歸因模式則容易使學生對自己產(chǎn)生消極的認知。教學中若是掌握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對于消除學生們習得性無助感有重要意義和良好的效果。但是這個過程是艱難曲折的,需要師生之間都付出更大的努力。
學習目標分層要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在學習每一單元的閱讀課文(reading)時,由于有“習得性無助感”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夠?qū)崿F(xiàn)課文復述,只要求他們能夠簡單的回答Yes/No問題、選擇或正誤判斷等,并逐步加深學習難度。
作業(yè)布置分層次要求。結(jié)合“習得性無助感”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shè)計一些相對簡單的作業(yè),比如仿寫練習、句型轉(zhuǎn)換、選詞填空或者連詞成句等練習。
當面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和試卷,使學生及時得到反饋。在這個過程中,面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不能只是純粹的批評質(zhì)問,而是應(yīng)該對學生進行積極的疏導,以防止使他們的積極性一挫再挫。
多元智能理論注重對學生進行縱向評價。學生失敗的學習經(jīng)歷常常會挫傷自己的自信心,即使偶爾達成小目標也會獲得短期自信。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幫助學生盡快實現(xiàn)學習目標,使他們的信心能夠大幅提升。教師要指導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設(shè)定不同層級的目標,然后自主根據(jù)完成情況進行縱向評價。例如在平時的小測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試題的難易程度及上次的成績,來制定下一次測試要取得的分數(shù)。通過使用這種縱向評價的方式,學生們可以明顯的看到自己的進步,對自己的學習成果能有一個恰當?shù)脑u價。同時教師不斷鼓勵學生,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幫學生找到自信和歸屬感,提高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改善他們習得性無助的現(xiàn)狀。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diào)賞識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不斷高漲。
恰當?shù)慕巧缪莶粌H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習得性無助感”的學生也能積極地參與其中。比如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六單元以“tell a story”為教學目標,教材中包含了許多中外傳統(tǒng)故事:Yu Gong Moves a Mountain,Journey to the West(the monkey king),The Emperor's New Clothes,Cinderella,Hansel and Gretel等,每一個故事都適合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這樣教學就有了樂趣,變被動為主動,變枯燥為有趣,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也不會感到“被忽視”,老師及時地因勢利導,既教書又育人,促進了學生積極信念的生成。
便于運用記憶口訣和順口溜使英語學習生動有趣。根據(jù)學生的基礎(chǔ)進行教學,沒有脫離學生實際水平的語法分析,使英語的學習變得生動形象。例如記憶可數(shù)名詞復數(shù)特殊變化規(guī)律可使用口訣:中日好友來聚會,綿羊、鹿、魚把家回。男士、女士a變e;牙(齒)、腳雙o變雙e;
孩子們想去天安門,原形后面r、e、n;老鼠本來愛大米,mice,ice和rice。這樣的語法規(guī)則易懂易記,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理念,我們在應(yīng)在教學中不斷應(yīng)倡導靈活多樣的智能觀、全面多樣的人才觀、積極平等的學生觀、因材施教的教學觀、通過評價促進發(fā)展的評價理念。多元智能理論為中學英語教學改善學生的習得性無助感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jù)。如何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有效地開展教學,深入研究學生在中學英語學習中的學習特點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yīng)更多地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不斷的改善教學模式和方法,真正實現(xiàn)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對初中英語學習“習得性無助感”的有效干預(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