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
摘要: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改變了我們人類以往的活動形式,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各網絡教育平臺使得我們教師的教學工作得以繼續(xù)展開,保證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但是,網絡教育平臺并不是完美的,在使用的過程中,它對教與學的影響,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
關鍵字:網絡教育平臺?教育教學
在疫情之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完成。疫情的到來阻擋了師生們返回校園的步伐,我們無法回到教室在講臺上授課。網課,成為了當代老師的一種新挑戰(zhàn)。對于之前從未在網絡上講過課的我們來說,對網絡平臺的使用規(guī)則,功能玩法,一無所知。為了保證學生們疫情期間也能繼續(xù)往下學習,老師們也很快地通過各方去學習使用網絡教育平臺。在抗疫精神的積極氛圍下,雖然網課"翻車"多次,但是老師們迅速調整心態(tài),克服畏難情緒,沖鋒網課的戰(zhàn)場,保證了教育教學的工作。但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本質在于老師與學生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各類教育軟件作為連接師生的一個平臺,對于實現(xiàn)教與學的互動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一、老師要減少"錄播"形式,創(chuàng)立獨特的教師個人網課教學風格
在我校網絡課堂授課期間,很多授課老師的聯(lián)絡網課脫穎而出,甚至被引上了熱搜,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廣泛喜愛,學生之間互動活躍。但也還是有一些大學老師,發(fā)一些關于錄播的視頻連接,讓這些學生自己跟著看完,有一些問題在QQ或者一個微信群組里提出一個問題或者網上發(fā)一堆關于學習相關資料的視頻資源給這些學生,讓這些學生自己跟著看,大部分時候學生并沒有跟大學老師真正實現(xiàn)良好的人際互動,我個人覺得后者其實是不能真正體現(xiàn)大學教育的真正本質的,因為就是老師和每個學生之間沒有真正形成良好互動。網絡的主要學習來源資料就是資源,學生很容易的就可以在這個網絡上快速獲取,老師不覺得應該讓你成為學生網絡學習資源的一個搬運工,因為你無法明確知道一個學生真的有可能從頭開始看到尾嗎?學生真的希望能自己動手學會嗎?學生真的有機會這樣提問嗎?老師說你真的已經實現(xiàn)了“教學”嗎?教與教和學的結合是一個課程互動的學習過程,我們是站在線下或者課堂上,是比較容易讓你去做到實現(xiàn)一個課程互動的,你就是站在一個講臺上,可以隨時跟學生們互動,也可以隨時知道學生的狀態(tài),如果只是采用發(fā)"錄播"和"學習資源",這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首先克服心理對于網課的障礙,積極地學習網絡技能,其次我們要認識到線上與線下教育的不同,不能照搬我們在講臺的模式到線上,要根據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建立屬于你和學生教與學的模式,保證我們的教學質量,讓我們教育的本質通過網絡科技更好的實現(xiàn)它。
二、網課培養(yǎng)孩子自律,主動性,建立學生成長型思維,走向終身學習者
老師教授網課的對象是學生,教與學,除了老師教學,學的一方也是很重要的,雙方互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才能完成教學的活動。在家上網課,意味著老師很難看得到學生的狀態(tài),那么學生的"自律"對于學習的效率就非常的關鍵。每日按時與老師直播互動,打卡作業(yè),完成測試。在線教育的這些促進完成學習任務的各種模式與方法,都潛在地促進學生建立成長型思維,網絡相比集體的課堂,可以減少個體差異性帶來的不安與自卑,有一個相對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學生會更敢于發(fā)言,更敢于互動表現(xiàn)自我。當孩子通過網課,學會自我管理時間,自主學習,他們正在走向終身學習者。
三、實現(xiàn)教與學的教育本質,網絡教育平臺的功能有待完善
一個網絡教育平臺無法實現(xiàn)老師和學生所需要的功能,可能需要下載多個軟件,才能實現(xiàn)整個教學過程,這應該是老師和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在疫情期間,我用的最多的軟件是釘釘,它的優(yōu)點,比如:融合交作業(yè)等功能為一體,可以組織課程及考試,可以在考試管理中建立題庫和導入考題,還可以使用題庫建立試卷。它的缺點,比如:學生無法直接開麥,需要老師授權。在線教育軟件很多,有的軟件網絡好,但是功能不夠,有的軟件功能好用,但是總是掉線。促進在線教育,我們需要一個功能齊全,能實現(xiàn)整個教與學過程,老師與師生能實現(xiàn)良好互動性的平臺。
疫情的到來促進了教育方面網絡科技的發(fā)展,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傳統(tǒng)的教師要消失,反而,我們在新時代被賦能更多,我們將會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