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
摘要:隨著課改的逐步推進,地理學科也要隨之進行課改。長期以來,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把地理學科看成是副科,因此學習態(tài)度不盡如人意,使得學生的地理基礎比較差。地理學習困難,學生更加的厭學,學起來更不盡人意。因此地理在課堂教學中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以期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地理素養(yǎng),同時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是介紹地理教學在課堂改革中的實踐。
關鍵詞:地理教學 課堂改革 教學實踐 地理素養(yǎng)
地理作為一門又文又理的學科,綜合性非常強。對學生的讀圖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綜合思維能力都是極強的。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很重要。
一、備課階段
老師準備充分的材料,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圖片或者是表格、視頻等。在備課的過程中采取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首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我們主要采取的是情境式教學和問題式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進行開展。所以,在備課的時候,需要結合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同時把問題設置好,設置得精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體現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這一個備課不是單純的老師備課,在這個期間,學生需要通過前置學習對即將學習內容的基礎知識有一個預習把握。
二、上課階段
上課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新課導入:以《海陸變遷》為例,可以給學生播放《冰河世紀》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前置學習檢驗:在上課之前,用幾分鐘的時間來對基礎知識進行檢驗,學生可以自己上臺展講,其他學生提出問題或質疑,以此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展講完成對最基礎部分知識的掌握,同時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合作學習:接下來拋出問題,比如以《海陸變遷》為例,可以設置地球的“前世”“今生”“未來”三個步驟設置這樣幾個問題:
地球的“前世”
1.運用實例分析“滄海桑田”的說法是否有道理。
2.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用哪些證據證明大陸漂移說?
3.煤是由植物埋藏地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和地殼運動逐步演變而成。如果小明同學要去南極尋找煤礦,你覺得可能嗎?為什么?
地球的“今生”
4.運用板塊構造學說,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5.說明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過程,推測其海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增加還是減小。
地球的“未來”
6.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后,地中海將會消失,紅海將會成為新的大洋。你是否贊成這個說法,并說明理由。
問題設置好后,按本來已經分好的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并記錄。在此期間,老師深入到他們的討論中去,聽聽他們討論的思路,并適時地進行點撥以便使學生的思考方向更準確。這個討論的時間以十分鐘最好,時間過長,學生討論完后容易講話,還容易養(yǎng)成拖拉的習慣。時間過短,學生討論不出問題來,那么便是不理想的討論了。
討論完成后,請學生分組上臺來進行展示并講解,一般展示三組為最佳的。老師再結合學生展示的成果來進行修正補充。
三、作業(yè)階段
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為了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一般選擇課堂練習為主。新課學習用5分鐘的時間來快速練習一下,做到講練結合,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即可。題不在多,相反要精煉準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海陸變遷》為例,課堂練習可以設置填空題和綜合讀圖題兩種題型。填空題主要考察基礎知識的掌握,如:1、海陸變遷的原因。2、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綜合題則以圖為主,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考察學生對六大板名稱、位置和運動方向的掌握情況,并能靈活利用板塊示意圖解答相關問題,如利用板塊示意圖說明紅海為什么越來越大,智利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等等。
對于作業(yè)的批改,老師可以放手。不用每本作業(yè)都全批全改。有條件的學??梢岳谩皹O客大數據”等教學輔助技術進行批改和對結果統(tǒng)計,以便老師對本次作業(yè)有針對性的評講。沒有條件也可以每次抽查十來本,看看學生存在問題比較多的題目是哪些,然后評講作業(yè)的時候著重評講問題較大的題目。
評講作業(yè)的時候,可以采取過多種方法,比如:
1.練習冊上的作業(yè),太簡單的不講。中等難度的由學習小組分組討論,相互學習之后,大多能解決的不講。如果有一小部分同學能解決的,那么就由那一小部分同學上臺來講。難度較大的,再由老師進行補充講解。
2.試卷上的作業(yè),選擇題部分,由學生分學習小組討論來進行講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實在不會的由老師來進行講解?;蛘咝枰a充知識點的由老師來進行講解。在綜合題部分,由于比較綜合,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在講解時,帶領學生對圖文材料進行有效的信息提取,理清其中的關聯(lián)性,形成總體思維能力。一般帶領學生分析一個題,然后學生試著分析一個題。以此來訓練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綜合思維能力。
四、課后階段
在課后,對上課的情況進行了反思。主要是在材料準備上、問題設置上、課堂環(huán)節(jié)上。以便設計出更加精彩更加貼近生活的課例,使學生對地理更感興趣,學得更好。
其實,地理教學要堅持進行課堂的改革,目前我們正在嘗試情境式教學、問題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己講學等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記憶,可以讓學生在歌曲中學習。比如學習《洋流之歌》、《中國行政區(qū)劃歌》、《氣候判讀之歌》等歌曲。為了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我們的大好河山,見識更多的事物。可以播放了《航拍中國》等紀錄片,邊看視頻邊講解其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風情,并結合中考題來給學生分析,使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中考。也讓學生能發(fā)現生活中的地理。為了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還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考察和實驗。
課改在繼續(xù),教學在繼續(xù)。希望在不斷地改進中有所進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