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華
摘要:3至4歲是人一生中語言認知發(fā)展最迅速地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口語交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的環(huán)境刺激作用,尤其是受到教育的影響巨大。因此,教師的教育工作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與口語交際水平的發(fā)展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評價是推動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的手段,因此在開展角色游戲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適當?shù)脑u價策略,在幼兒的游戲出現(xiàn)問題或者生成新的教育契機的條件下進行有效地引導,激活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
一、形成全面觀察,豐富評價主體
在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到幼兒的實際表現(xiàn),基于幼兒的實際表現(xiàn)去記錄量表,并從中分析幼兒的表現(xiàn)中反映了幼兒在語言表達和口語表述方面的發(fā)展或者存在的問題。通過與幼兒溝通并結合評價結果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的關鍵性問題與個性問題。
例如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樂樂與琪琪一起扮演《小豬佩奇》中豬爸爸為狼先生一家建造房子的故事。樂樂扮演狼先生,琪琪扮演豬爸爸,這時另外一個小朋友軒軒想到了公牛先生這個角色,也加入了進來。琪琪開始了她的蓋房,樂樂在琪琪蓋好房子后問琪琪:“這是什么做的,磚頭、稻草?”琪琪說:“這是鋼筋混凝土做的?!睒窐氛f:“不對,你不應該這么說,應該說是磚頭做的,然后我才能吹氣呢?!辩麋髡f:“我爸爸說現(xiàn)在的樓房都是鋼筋混凝土蓋的,非常結實?!眱蓚€孩子為了說什么互相爭執(zhí)不下,一旁的公牛先生非常著急,一下子把琪琪推走了,孩子們亂作一團,游戲活動暫停了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直在觀察幾個孩子的游戲,并且為孩子們進行錄像,在游戲停下后,教師讓所有的孩子們都圍成一圈,然后重新播放剛才樂樂幾個人游戲的過程。播放完成,通過幾個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們開始討論。討論的結果就是他們的游戲是很有趣,但是琪琪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而軒軒也沒有好好地表達自己想玩下去的想法。教師在這次孩子們的游戲中,發(fā)現(xiàn)琪琪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小女孩,她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都很豐富,但是她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樂樂是一個比較中規(guī)中矩的孩子,會很好地遵守游戲規(guī)則,而軒軒則不大會表達,遇到事情急起來會直接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表達。針對這幾個孩子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師提供了一些有針對性地策略,如平時會引導琪琪與其他的幼兒進行溝通,讓琪琪學會如何用語言去跟小朋友交流,達成共識。對于樂樂,則培養(yǎng)他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編能力,如果在游戲中他有了很好的想法并能夠完整地表達出來,我會對他大力表揚。而軒軒,則鼓勵他多說多表達,用語言代替動作,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表述能力,說清楚自己的想法。互評環(huán)節(jié)不但要重視評價結果,也要讓幼兒在評價過程中說一說自己組的成果,講一講自己和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鍛煉其表達能力與口語水平。
二、鼓勵家長參與,拓展評價范圍
幼兒在家里與家長生活的時間最長,家長給予的影響也是最深刻的,但是家長往往對于幼兒的語言表達在評價方面存有疑惑,或者對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和能力存在認知上的誤區(qū),導致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不急不緩,該給力的時候不給力,有的家長又過于急進,總是想讓幼兒發(fā)展到與其年齡特征不相符的水平,因此我們要基于家長的問題給予必要的指導。例如在奇藝發(fā)型日活動中,我們鼓勵家長帶著孩子到理發(fā)店去體驗剪頭發(fā),并讓家長引導幼兒去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要剪什么樣的發(fā)型,或者觀察理發(fā)師剪發(fā)時的動作和樣子,在第二天的集體討論中為大家展示。在這個過程中,菲菲的家長向我們提出了她的疑惑,菲菲是個很愿意表達的孩子,她看到發(fā)型師后就跟發(fā)型師聊了起來,但是發(fā)型師聽不懂她的話,菲菲也不大接受發(fā)型師跟她的交流。我們向家長提出建議,菲菲的語言發(fā)展能力還是不錯的,口語表達上也基本能說出自己大概的想法,她愿意說,但是說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一些反復或者詞語跟詞的連接不流暢。比如她想說:“請你給我剪個好看的頭發(fā)”時,在表達上會將詞語的位置顛倒,說成“我請給你剪個好看的頭發(fā)”,在幼兒園,老師會進行一些必要的干預,但是她的家長因為能明白,又認為她年紀小,只要說出來就沒什么問題,在很多時候會幫助她“翻譯”。教師就給菲菲的家長提出建議,在菲菲表達意思夠清晰但不準確的時候,用一些評價來幫助她,比如問菲菲“你看看如果你這么說他是不是會更明白?!被蛘哒f“菲菲表達的真清楚,但是有幾個詞語好像跑錯了地方?!毖驖u進地引導,再加一些游戲的方法,很快就讓菲菲在口語表達上有了明顯的進步。因此我們在開展家園合作的時候,會建議家長在評價孩子的時候從具體的細節(jié)去評價,而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三、注重交流分享,激活評價效果
除了在角色游戲中注意引導幼兒的語言表達,在角色游戲結束后,讓幼兒進行充分有效的交流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掌握在活動中的評價對幼兒的發(fā)展所形成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幼兒的分享與交流的過程中,關注到幼兒語言能力的新問題,形成新的評價。
例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戲結束后,教師為幼兒播放錄像,在游戲中一個小娃娃走丟了,但是幾個扮演家長的幼兒并沒有去找小娃娃。教師在為幼兒展示完錄像后讓幼兒思考,如果自己是那個小娃娃,走丟了媽媽爸爸會怎么樣。孩子們很快就基于自己在生活中的經(jīng)驗討論起來,有的說媽媽會哭的,有的說媽媽會找警察,還有的說媽媽會讓別人幫忙找。教師將問題帶到游戲當中,引導幼兒思考如果游戲中的小娃娃丟了自己要怎么找,小娃娃要怎么辦。有的孩子說要找警察叔叔,有的孩子說要在原地等媽媽,基于幼兒的分享教師給予評價,表揚幼兒的想法有創(chuàng)意,表達也非常清楚,大家都明白了娃娃丟了應該怎么辦。這樣在不斷地推進式的循環(huán)中,幼兒的語言經(jīng)驗就會得到更好地發(fā)展。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原來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qū)P膬A聽,對同伴的話能做出適當反應,現(xiàn)在班中愿意開口積極與老師同伴進行交流的占95%,在活動中主動說出自己意愿的占80%,口語表達能力有逐步提升的占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