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俞秋錦
摘 要: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為研究材料,通過模型構建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逐步形成知識框架,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考試成績,提升學習興趣。
關鍵詞:物理模型構建教學;合作探究;教學效果評價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40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經歷,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通過探究性活動或完成工程學任務,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1]。在逐步發(fā)展科學思維的方法中,模型與構模是一種很重要的方法[2]。
目前,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多以多媒體為主,而多數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多媒體圖片展示的平面信息。此外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切換較快,造成部分學生在教學中“跟不上”,因此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3]。
本研究所選高中是一所藝術特色高中,其知識基礎薄弱,對各科學習興趣普遍不高,但是藝術生天生好動活潑,大多具有較強美學鑒賞能力和空間設計能力,還要求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點和模型構建理念相吻合[4]。文章旨在探討課堂上建構模型和應用模型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問卷調查結合考試評價對高中生學習生物的效果進行評價。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藝術特色高中兩個班級,實驗組:多以物理模型教學為主;對照組:以常規(guī)多媒體教學為主。兩組學生分班考試成績差異較小,前測的摸底考試也是差異不顯著。在文化基礎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研究方法。(1)問卷調查法。我們編制了目前所采用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調查問卷,通過問卷了解學生對本科目教學形式的看法。(2)試卷測評法。本次研究評估試卷均采用全校統(tǒng)一編制命題試卷,檢測公平公正,成績可信度高。(3)教學形式:對照班:采用多媒體常規(guī)教學。實驗班:需組建學習小組,課前預習課本,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模型設計、展示及講解。
2)教學效果評價形式??荚嚪譃榍皽y考試、后測考試及專題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與填空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過程
2.1 模型建構過程
對于每次上課所用模型的選擇和相關模型的建構過程,我們也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的,主要依據下面幾點原則和步驟進行。
1)明確知識點,確定原型,形成初步設計方案。2)搜集準備材料。依據設定的模型方案和設計原則,制作材料。3)構建模型。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或課后完成模型的構建。4)展示描述模型。分組展示描述制作模型的選材、過程及對模型的說明。5)評價模型。生生評價、師生評價。6)完善模型。綜合意見整改完善模型,形成本組作品。7)具有代表性的模型的重復應用。
2.2 研究過程
本次研究先通過問卷調查方法,然后根據調查結果,綜合各方面因素選擇研究對象,對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的內容進行梳理,對實驗班級采用物理模型構建教學,班級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構建活動,對照班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最后通過后測問卷調查和統(tǒng)一編制試卷測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生物教學和學習的感受的,分析歸納原因,得到結論。
3 研究結果
1)目前高中生物教學形式調查。結果表明73.8%的學生認為目前采用的教學形式為多媒體教學,僅有26.2%的學生認為參與過物理模型教學。
2)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考試中的對比。前測試卷為學生升入高中后第一次統(tǒng)一命題摸底考試,可以為本研究選取對象提供成績參照。結果分析看出這次考試成績比較平均,兩者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不顯著。在實驗班進行模型教學方式一段時間后,選取統(tǒng)一命題的期中考試成績進行對比,兩班的成績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較顯著(0.01
3)實驗班與對照班在生物教學中效果評價。對比兩班班級成員前測和后測的問卷答案,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后看出,實驗班在解決圖形填空題的能力、難點知識能力、學習內動力、合作探究能力、增強學習興趣方面差異極顯著(P<0.01),在提高學習成績方面差異顯著(0.05
0.05)。
4 結論
1)通過模型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模型教學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且考試的及格率也大幅上升。這說明此教學方法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認可。其實質是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解題思維也得到了同步發(fā)展與訓練。
2)模型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主,提高主觀能動性。每一次模型構建活動都要求學生先預習教材內容,通過導學問題,小組分工及合作設計模型。這樣給予每位成員具體任務,挖掘每位成員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其合作探究能力。
3)形式多樣的模型與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習內動力。本次研究所建構的模型并不是單一的,每次學習內容及使用材料都有所不同,不斷變換構建活動目標,讓學生獲得新鮮感,不斷挑戰(zhàn)自我,同時創(chuàng)建過程也體現了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可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如講解能力,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等更客觀地評價學生。
綜上所述,模型教學使得實驗班在提高學習興趣、增強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成績等方面都與對照班產生了差異,并且實驗班各方面能力都高于對照班,因此,基于模型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提高高中生學習生物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官仕坤.對高中生物模型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18(04):37-38.
[3]劉聞川,丁晴.利用幾種不同材料制作物理模型的實踐與反思[J].生物學通報,2018,53(04):37-39.
[4]楊泓.紙質模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