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輝
(哈爾濱音樂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漫長的聲樂發(fā)展歷史進程中,我國的民族唱法表演形成了一些既定的原則和相應的舞臺表演要求,這些又指導民族唱法表演形成了諸多與之相匹配的表演技巧要素。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演唱水準,曲目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掌握曲目選擇的手段和技巧,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曲目,使學生在一種相對輕松和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這不僅減輕了學生在學習聲樂中的負擔和心理壓力,而且還能比較容易地提高學生的演唱水準。
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聲部選擇不同的作品對學生進行指導。要找到能發(fā)揮學生自身優(yōu)勢的作品,一方面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聲音的質量與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會通過對藝術作品反復打磨,不斷提升學生的歌唱技術與能力。
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聲音特點,抑或深沉、抑或寬厚、抑或高亢、抑或甜美。從歌曲作品的自身來講,其旋律的起伏比較多,張力比較大的,多適用于以靈巧見長的男髙音或女高音,旋律下行比較多的音域通常在中低聲區(qū),多適用于中低聲部的演唱,在為學生進行音樂作品選擇的時候,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當人的聲音處在同一聲部的時候,又會出現(xiàn)不同的音色區(qū)分,好比男高音,有的男高音是寬厚結實的感覺,有的男高音則是粗獷嘹亮的感覺?;谶@一點考慮在進行演唱作品選擇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研究學生自身的發(fā)聲特點以及特殊的表現(xiàn)功能。一首氣勢磅礴的歌曲,假如演唱者用相對纖細的聲音來進行演唱,肯定會缺少一種力量并且顯得小氣。一首相對甜美的歌,如果用比較剛硬粗獷的聲音進行演唱,也不會表現(xiàn)出歌曲本身所傳達的意境,那樣就會失去其原有的風格和韻味。
音域的寬窄是可以通過后天科學的訓練得以擴展的,當最低音與最高音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后,聲音可控的范圍也會逐漸增大。在我們確定好聲音的聲部與音色基礎上,同時還需要考慮的就是自身所能夠承受的最大音域范圍。在實踐操作中,音域有兩種,一種是“練聲音域”,另一種則是“歌唱音域”?!熬毬曇粲颉本褪窃谶M行發(fā)聲訓練的過程中,歌唱者需要從自身能觸碰到的最高音與最低音之間進行訓練,這個過程也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否則會對練習者本身造成傷害,“歌唱音域”就是在進行聲樂作品演唱的過程中,在最高音與最低音之間選擇一段最有把握最有能力駕馭的音域。在歌唱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全面根據(jù)這段“音域”進行演唱。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歌唱表演的過程中做到輕松自如。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在進行作品選擇的時候,應將聲樂作品的調確定好,同時也將歌曲中的最高音與最低音確定在自己的音域范圍之內。反復進行試唱,不斷改進演唱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找到能夠讓自己唱得最“舒服”的音域。
在教學的過程中,曲目的選擇應該全面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能力,切忌過分高估或低估學生的能力。這種選擇的方法就好比評估舉重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在某些特定的時間范圍內,舉重運動員應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進行舉重訓練,如果舉重的重量達不到自己的水平,則達不到運動訓練的效果,而舉重的重量如果超過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能力,則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歌曲的演唱也是如此,如果教師在為學生選擇作品的時候,難度超出了學生所能承受的范圍,則會對學生的嗓音造成很大的傷害;反之作品的難度比較小時,又不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歌唱能力,這樣也會造成延誤學生發(fā)展歌唱技術的良好時機。
要想真正較好地把握和選擇好作品,并且將學生的歌唱能力充分發(fā)揮,我們需要重點把握好以下規(guī)律:(1)音域跨度大、音程跳動起伏較大的作品,技術難度肯定偏高。(2)有些歌曲雖然音域并不寬廣,但是某些樂句或者段落會有較長的實間在高音區(qū)進行轉換,技術難度也是非常大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講是需要較高技術的,比如氣息支撐、共鳴腔體的振動、喉頭的穩(wěn)定等。(3)有些作品在特定的音高上不能很好地進行字的轉換,這種類型的作品在演唱的過程中非??简炑莩叩墓αΓ瑵h字的讀音與唇、齒、舌口型以及面目表情關系密切,對于演唱技術偏低的人來講,是一種難度系數(shù)較高的考驗。(4)有的歌曲節(jié)拍節(jié)奏變化十分豐富,有的甚至頻繁轉調,這也是對演唱者技術和心理上的考驗,只有扎實了歌唱能力、并且有大量作品的積累、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把握和勝任這樣的作品,如果演唱的經(jīng)驗不夠豐富而貿然進行,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失去歌唱的信心。
總之,在進行作品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從諸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考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所擁有的歌唱能力、自身擁有的聲音條件以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認知和悟性等等,因此教師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從學習者自身的角度出發(fā),才能夠真正成為藝術的領航人。
民族唱法并不是單純的聽覺藝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視覺的藝術,對于演唱者來講,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都十分重要,也就是不僅要擁有動人的嗓音、豐富的情感,而且還要有大氣優(yōu)雅的演唱風格,只有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才能夠達到最佳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演唱者的表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演唱的表演動作通常有三種:第一種是面部的表情動作,第二種是身體的動作,第三種是手勢的動作,我們將身體動作和手勢動作稱之為形體動作。
面部動作主要是通過眉毛與眼睛之間的互動來表現(xiàn)的。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面部動作是表現(xiàn)內心情感最為直接的方式,每一種眼神都能傳遞出一種新的情感,比如喜悅的眼神以及悲傷的眼神等。眼神千姿百態(tài)的變換主要依靠兩種方式來獲得,第一是后天的訓練,第二是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內心是什么樣的情感,在眼睛中通常都會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目光。此外,笑肌、嘴形以及眉毛等也要隨著歌曲情感的變化而產(chǎn)生變化,切忌在演唱的過程中眼神呆滯空洞或者躲閃。
身體動作與手勢動作可統(tǒng)稱為形體動作。當我們在進行歌唱表演的時候,如果從頭至尾站著不動,這樣就會顯得非??贪?,僵硬,缺少感染力。適當、合理的手勢動作不僅能夠調節(jié)人體的身體平衡,而且還能夠全面增強演唱者的身體美感和情感表達,與歌曲進行完美融合,進一步增加舞臺的表現(xiàn)力。
歸根結底來講,形體動作不僅是唱歌的一種輔助,更是為了使觀眾能夠理解歌詞的內容,控制好觀眾的情緒以及注意力,讓觀眾能夠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對歌曲有全新的認知和感動。
1.歌唱外的“臺風”
從上臺的第一步到開始演唱以及結束至進入側幕這整段時間。此部分的風度優(yōu)劣取決于歌唱者對聽眾和對自己的態(tài)度。下面列舉幾種不良“臺風”:
(1)驕傲型演唱者
這種演唱者在進行歌唱表演的時候會表現(xiàn)出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眼睛不會與觀眾對視和交流,面部表情僵硬,基本都是抬高下巴歌唱,這種表情動作的潛臺詞就是“我這么厲害的人能來你們這里唱歌已經(jīng)是非常不簡單了,你們?yōu)楹尾悔s緊膜拜我”,抑或“我這種級別的人來你們這里唱歌,你們有足夠的水平來欣賞我的歌唱嗎?”對于這種類型的演員,觀眾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不買賬的,他們會想:我們是花錢來看演出的,并不是來看你的臉色的,你既然這么不識趣,我們到底要看看你的歌唱水平究竟如何。于是乎就會出現(xiàn)臺上臺下格格不入,整場氣氛凝固。
(2)諂媚型演唱者
這種類型的演唱者通常在一出臺就表現(xiàn)出一副刻意恭維觀眾的表情,他們會不斷對觀眾席點頭哈腰,竭盡全力用眼神向觀眾討好,在完成歌唱表演之后,無論掌聲是否熱烈都會向各個方向為觀眾鞠躬,貌似禮貌,實則做作,給觀眾的感覺仍然不舒服。
2.歌唱進行時的“臺風”
在表演進行之前,要使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進人歌曲的內容當中,設身處地地將自己的人設定義為主人公的身份,醞釀一種與歌曲本身相吻合的心理情緒,同時還要在歌唱的時候隨著歌曲情感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變化,要發(fā)自內心的真實的表達情感,要想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懷著對作品、對觀眾的敬畏,把握一個合適的度,才能與觀眾形成良好的互動。
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歌唱的過程主要是由發(fā)聲系統(tǒng)來完成的,在歌唱家進行歌唱的過程中,他所完成的一切動作都是由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調節(jié)來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發(fā)聲器官應該完全符合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自身的活動規(guī)律,進而采取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去訓練和演唱。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就是所有與歌唱有關的生理器官都在一種相對協(xié)調和自然的狀態(tài)下完成自身所應負責的工作,同時也可以運用自己的意志去進行調節(jié)和指揮。這種相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在民族唱法學習的最初階段就要建立起來。 在訓練或演唱時,全身放松但不是松垮、松懈。
在民族唱法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學習、訓練、掌握和運用歌唱技巧方法的同時,要求學生深度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認真揣摩作品的藝術形象,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和情感發(fā)展脈絡,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唱法藝術的表達、表演能力。
人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語言、文字、肢體動作、各種表情、眼神等表達出來。但民族唱法藝術的表演在充滿真情實感歌唱的同時,要把握好歌唱表演的分寸,歌唱者運用眼神、表情動作等表演要有感而發(fā),自然得體,要防止一些無表現(xiàn)目的、無意義的程式化動作,杜絕與歌曲藝術表現(xiàn)無關、虛情假意和矯揉造作的表演。演唱者只有對作品有深刻的藝術審美感受,才能表現(xiàn)美的感情,才能用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喚起廣大聽眾的情感共鳴。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美麗的眼睛會說話。人的各種復雜的心理活動乃至細微的感情變化,均能通過眼神、目光表現(xiàn)出來。不同的目光、眼神,反映著不同的心態(tài)與思想感情。民族唱法演員在舞臺上表演,用目光示意景物的高低遠近,用眼睛配合歌聲表達情感,這樣才能帶動觀眾觀眾,啟發(fā)觀眾。藝術的核心是情感,歌唱藝術的魅力就在于抒發(fā)情感。要根據(jù)歌曲內容所需要的神態(tài)來運用眼神,做到眼神、表情、形體互相協(xié)調,共同表達。
民族唱法演唱者如果在舞臺上僅僅是通過自己的聲音將歌曲的情感傳達給觀眾,不摻雜任何肢體上的動作與表情上的動作,這就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演唱,也就很難達到藝術表演的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學生之所以在考試的過程中表現(xiàn)不出理想的狀態(tài),很大程度上與平時的訓練中不注重表演成分有很大的關聯(lián),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在對學生進行演唱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切實注重學生的表演成分,將唱與演進行良好地結合,為達到最佳的演出狀態(tài)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演唱的過程中加入了過多的肢體動作,則不會顯現(xiàn)出這首歌的優(yōu)秀之處,手勢的變化是最多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將手部的動作分為以下幾種:“引”“定”“開”“合”“托”“錯”等。
民族唱法藝術是視聽結合的藝術。無論是綜合藝術的歌劇演唱還是高雅的藝術歌曲演唱,還是地方民歌等等,只要你唱,就要有感情投入。當然,歌唱的表演和電影、話劇的表演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歌唱除了像電影、話劇一樣表演以外,還要用最美妙最動人的歌聲來感染觀眾。歌唱的表演首先是用歌聲來刻畫、塑造人物,抒發(fā)、表達,烘托、渲染氣氛,同時還要進行眼睛、面部、形體、手勢等互相協(xié)調表演,使歌唱者演唱更具藝術魅力,生動感人。
從事民族唱法教學的人通常都會覺得學生們不能夠正確理解教師的教授方式和內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能夠正確掌握教師所教授的方法與缺少獨立的想象能力,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并沒有能夠切實吻合,也就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沒有能夠完成很好地對接,因而教與學之間便不能完成默契的配合,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需要想象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無形的橋梁。
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這座無形的橋梁去獲得正確的呼吸支撐、腔體的穩(wěn)定、打開喉嚨的方式,為民族唱法的完美演繹奠定良好的基礎。通常來講,為了能夠將民族作品演繹好,發(fā)揮一定的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學生與教師之間這座相互溝通的“橋梁”,慢慢建立信任和默契,就能在無數(shù)次的磨練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演唱能力。
民族唱法舞臺表演的成功,不僅要在演唱技術方面有扎實的基礎,還要具備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和表演技巧。只有如此,聲樂表演才能夠游刃有余,達到感動自己感動觀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