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紅梅 龔帥(通訊作者)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8300)
獻血相當于一次性失血,獻血者會有一些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如頭暈、乏力等,因為血液中的水和電解質能夠通過組織液滲入血管或液體飲料來補充,水和電解質??稍? 小時之內恢復到正常水平,這些癥狀會很快好轉。但是少部分獻血者在獻血后,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從而危害獻血者的身體健康。為此,針對獻血者獻血后產生的不良反應問題,本文將從獻血不良反應影響因素及防范措施方面進行綜合闡述。
發(fā)生獻血不良反應與獻血環(huán)境因素、獻血者因素、采血者因素等有密切的相關性,具體如下:
①獻血場所。王艷英[1]等進行了不同采血場所對團隊無償獻血者獻血不反應的研究,他們將無償獻血者的采血場所分為流動采血車組和空曠采血屋組,比較不同采血場所下無償獻血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獻血不良反應組的采血場所主要為流動采血車(72.73%),而無獻血不良反應組的采血場所主要為空曠采血屋(55.00%),有獻血不良反應組在流動采血車采血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高于無獻血不良反應組的45.00%(χ2=33.836,P <0.01)。流動采血車組的獻血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42%)高于空曠采血屋組的 0.44%(χ2=33.836,P <0.01)。②其他因素。獻血者等候時間過長、人員擁擠、空氣混濁、噪音大、氣溫過高或過低等也會使獻血者出現(xiàn)血壓下降的癥狀,更嚴重的獻血者可能會出現(xiàn)暈厥、休克等不良反應。
①精神因素。初次獻血者對獻血缺乏認知,對獻血的陌生感導致產生過度緊張、恐懼、焦慮等心理,最終會導致獻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②性別因素。季雯婕[2]等對無償獻血人群不良反應進行特征分析,從性別方面看,2013—2015 年大理地區(qū)男性無償獻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0.81%,女性0.61%,總體男性反應率高于女性,二者比較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398,P <0.05)。③認知因素。獻血者不清楚獻血注意事項,在獻血前熬夜或者過于疲勞,以及獻血前吃的食物過于油膩等,都可能導致獻血時出現(xiàn)不良反應。
①穿刺技術不佳。針頭未穿刺到位時,會引起滲血或者重復穿刺,這就增加了獻血者的恐懼感和緊張感,進而可能導致獻血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②服務態(tài)度不好。工作人員在采血過程中,語言生硬、動作粗魯、態(tài)度粗暴等,都會到獻血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和抵觸情緒,進而影響正常獻血。
針對以上獻血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提出了以下獻血不良反應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獻血前、獻血中以及獻血后的注意事項。
①醫(yī)護人員要耐心認真地講解關于獻血的注意事項,獻血當日早晨飲食要注意清淡,獻血的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得過飽等。②簡單地講解下關于獻血的知識。比如,獻血量在200 ~400ml,不會影響人體身體健康。通過以上簡單的說明,來消除獻血者的緊張焦慮感。③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設置固定獻血點,在獻血點準備熱開水、糖水等,并安排專門的保健醫(yī)生,一旦有獻血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要及時地對癥處理。
①對于初次獻血的人員,難免會產生緊張恐懼感,醫(yī)護人員要與獻血者耐心溝通,指導他們配合獻血,時刻保持微笑,讓他們產生親切感,從而使患者在采血進程中全身放松,保持內心平靜,從而更好地完成獻血。②對采血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她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靜脈采血技術,減少采血時出現(xiàn)失誤,縮短采血時間。
①在獻血完成后,醫(yī)護人員要幫助獻血者正確按壓針眼處,并詳細地交代獻血者在獻血之后的注意事項,比如獻血后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獻血后,避免劇烈運動;多喝水,吃些造血食物;適當補充營養(yǎng),但無需大補,避免進食過量。②在獻完血后,醫(yī)護人員要囑托患者休息大約15 分鐘,以防止出現(xiàn)意外情況。此外,可以給獻血者遞紅糖水,同時告知其血液檢測結果的查詢時間以及查詢方式。③獻血者在沒有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前提下,可以告知離開。
綜上所述,獻血不良反應的產生與獻血環(huán)境、獻血者、采血者都有關。醫(yī)護人員在從事血液采集工作中,要耐心親切地向獻血者講解獻血的注意事項,消除獻血者的緊張恐懼感,同時也要提高靜脈穿刺技術,保證采血過程能順利進行。
總之,醫(yī)護人員的對獻血者在獻血前、中、后的的指導和護理,對保障獻血者安全,減少獻血者流失,穩(wěn)定獻血者隊伍,提高獻血積極性,都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