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級中學 張鑫宇
從新課標高中生物教材使用至今,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一部分教師仍不能對新課標的教學內容以及方式進行完全的適應,還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理念上沒有進行一定的轉變,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這就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教材所呈現(xiàn)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在進行實驗教學時無法使得實驗的效果實現(xiàn)最大化,在開展探究活動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并沒有得到一定加強。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在課程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了一些高中生物教學的課時安排不夠合理。這些問題產(chǎn)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師對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并沒有能夠實現(xiàn)充分的理解,而且對新課標教材的教學目標也沒有進行一定的明確。所以接下來就對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新課標教學理念的方法進行一定的探討,這樣可以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方法以及手段的調整提供改進的方向,使得新課標教材的編寫目的能夠得到充分的 實現(xiàn)。
新課標教材所呈現(xiàn)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從教材內容中就可以看出新課標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希望學生能夠通過一定的實踐以及操作來推動學習的進程并更好地實現(xiàn)相關知識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在對知識的深化學習中進行不斷的思考,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有效鍛煉,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高中生往往面臨著一定的升學壓力,所以這就導致教師和學生更加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對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忽視。這就使得一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仍然沿用著教師講課學生進行被動的知識接受這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雖然這一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得到了一定的理解,但是這種學習過程并沒有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且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往往忽視了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并且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一定的打壓,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以及其今后的能力培養(yǎng)。所以在新課程實施的當下,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現(xiàn),教師要對學生知識學習的過程給予一定的重視,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以及結論,還要讓學生對其原理以及相關結論的產(chǎn)生過程進行一定的明確,以讓學生達到一個更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為了使得新課程所提出的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并積極開展一系列的課堂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增強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這樣就使得課堂成為新課程教學理念實施的主要場地,為新課程所提出的課堂教學理念的實施提供了基礎。而為了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扭轉以往的灌輸式教育的教學方法,并將以往的講授式教學轉變?yōu)橐龑浇虒W,使得學生能夠參與到對知識的探究中去,并且要讓學生能夠在探究中得到思維的鍛煉,實現(xiàn)自我觀點的展示,進而使得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的思維以及探究過程進行一定引導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一定的調動,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下進行知識的探究。
例如:在學習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這一教學內容時,其原因為以下兩點,第一點,其氨基酸的數(shù)目、種類以及排序方式存在差異。第二則是多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而在對這一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進而促進課堂目標的順利完成。在進行以上這兩點原因的教學時,其中第一個原因學生往往能夠很容易進行理解,而第二點可能存在一部分學生對空間構成不同這一特點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堂活動并積極地設置一定的情景,進而讓學生能夠在與同學討論中實現(xiàn)自己的表達,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探討內容進行一定的了解并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引導,進而使得學生在不斷探究過程中最終明白即使存在兩條氨基酸種類、數(shù)目以及排列順序都相同的肽鏈,只要其多肽鏈間連接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么就會使得其在空間結構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也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蛋白質這一知識點。進而就可以讓學生對蛋白質的多樣性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使得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高中生物新課程為教學過程提出了以下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要能夠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一定的聯(lián)系,這樣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就能夠利用高中生物所學習的知識以及探究方法對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讓學生對生物學習的重要性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與此同時,學生在生活中對生物知識進行不斷的運用,那么就會加深其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促進其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例如:在學習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這一教學內容時,教材中就利用了學生們都了解的雞蛋清中加鹽可以使得蛋白質鹽析以及雞蛋煮熟后蛋白質會發(fā)生變性的事例,使得原本較為抽象的蛋白質概念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可以讓學生更輕易地實現(xiàn)對其概念的掌握。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的一些生活常識來對蛋白質的相關知識進行更深一步的講解,比如重金屬中毒后要服用大量的乳制品、鹵水豆腐的制作工藝、對醫(yī)療器具消毒時的注意事項以及消毒方式等。教師通過這些學生在生活中會有所接觸的一些有關蛋白質的運用知識并對其進行講解,就可以使得學生對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進而就使得課堂教學達到一個更加高效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除了要應用生活中的常識來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外,還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地對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以及問題進行思考,并且要學會利用生物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或者試著對一些現(xiàn)象的原理進行一定的講解,在這樣的過程中就可以使得學生對生物知識能夠更加具有學習的欲望,進而促使學生的生物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價值得以充分的體 現(xiàn)。
新課程中提出了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生物中的一些概念以及模型進行一定的理解以及掌握,而其中模型指的是對某一內容或事物進行一定的概括,或者以一個更加抽象的形式進行表達的一種方式。而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將一定的生物知識以模型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往往可以達到讓學生進行更加輕松的理解和掌握,是高中生物學習中的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手段。
例如:在教學真核細胞的細胞膜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細胞膜模型。在學習細胞膜的構成時,學生就可以從細胞膜模型中觀察到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而且可以很直觀地發(fā)現(xiàn)磷脂分子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蛋白質分子的數(shù)量。學生也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到磷脂雙分子結構是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此以外,在細胞膜模型中除了磷脂分子,學生還可以在細胞膜周圍找到一些代表其他物質的圖形,這也就使得學生認識到不同物質在進行運輸時往往需要不同的載體,進而使得學生對細胞膜的相關知識點能夠有一個更加形象的認知。而且通過利用細胞膜模型也可以使得相關知識的表達更加清晰,通過將細胞膜結構直觀展示可以讓學生對細胞膜的構成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課堂的教學目標可以達到充分實現(xiàn)。教材中出現(xiàn)了“真核細胞的模型”“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以及“無氧呼吸的過程模型”等等,這些模型都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在生物學習中更加直觀地實現(xiàn)對相關知識點的認知,并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新課程下的高中生物的教學理念就是要讓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其自身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實現(xiàn)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并且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則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進行充分的理解并且在課堂教學時也要對其進行充分的運用,以此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