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葉 (廣西藝術學院)
聲音在情感表達當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人嗓音的特征均是由音色決定的。在聲樂演唱這一重要的藝術實踐活動當中,音色是基礎構成,還是聲樂基本屬性所在。演唱者在聲樂演唱實踐活動當中,往往會運用多元化音色用來具體生動的呈現音樂演奏形象。為了更好的提高聲樂演唱效果,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呈現出動人真摯的音樂情感,演唱者要加強對演唱音色的分析,認清音色在聲樂演唱當中的運用價值和運用技巧,以便最大化的發(fā)揮音色潛力,促進聲樂演唱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為了更好的運用音色,提高聲樂演唱的效果,首先需要加強對聲樂演唱中音色內涵的分析,以便在理論上形成正確認識,獲得系統完善的音色概念。音色指的是聲音的感覺特點,響度大小和發(fā)聲體震動幅度相關,音調高低和震動頻率相關。不過物體不同,其結構以及材料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最終呈現出來的聲音音色差異明顯。我們在對發(fā)聲體進行實際區(qū)分的過程當中,就需要利用音色效果來完成區(qū)分。比方說,我們在對人的聲音進行評論時,常常會說某個人的聲音非常沙啞,很有個性,或者是說嗓音很美,富有磁性;也會評價鋼琴或者小提琴,音色豐富而多變。就聲樂演唱而言,不同的演唱者在聲帶結構方面也各不相同,于是他們在演唱時呈現出來的音色效果是有很大差異的。這就需要演唱者可以恰當運用音色進行聲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抒發(fā)自己的內心,傳達出豐富而又深刻的內在情感,最終形成獨特的聲樂演唱風格,彰顯聲樂演唱中音色的獨特魅力。
聲樂演唱當中的音色是人能夠用感官來真實感知的。人能夠運用聽覺能力對音色生成本能反應。結合音色的具體特征和個人情緒狀態(tài)等的密切關聯性,聲樂演唱當中的音色可以用來展示豐富深厚的情感,也可以傳達出人物內在心境和思想感悟。在聲樂演唱活動當中,人們往往會利用音色賦予人物性格特征,對環(huán)境當中的人物心理進行有效渲染,在塑造人物與抒發(fā)情感上發(fā)揮積極作用,這也正是聲樂演唱中音色特征的一個重要體現。
音樂作品的藝術風格具有多樣化和豐富性的特征,音色在呈現作品風格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展示風格的重要手段。比如歌頌類的聲樂作品在曲調方面更加強調抒情,氣息寬,具有極強的歌唱性特征,于是在對這類作品進行演唱時,就要運用豐滿深厚以及擁有激情的音色,用來歌頌人或者是事,表達深厚的情感與濃郁的風格;對于帶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山歌作品來說,由于作品具有爽朗質樸的明顯特點,節(jié)奏呈現非常自由,需要在演唱時用高亢明亮的音色,傳達出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在對以愛情為題材的聲樂作品進行演唱時,考慮到這類音樂作品結構整齊而優(yōu)美,于是在演唱時要運用親切柔和的音色,表現出甜美愛情。從中可以看到音色的恰當運用,在音樂作品風格把握方面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需要結合作品風格的差異性選舉合理音色,凸顯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意圖,讓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更加生動和富有藝術性。聲樂作品風格決定演唱者音色運用,于是演唱者在運用音色時,需要始終堅持服務作品風格的思想。假如以細膩而又柔和的音色演唱陜北民歌,用高亢與富有激情的音色演唱江南歌曲的話,都會大幅度偏離音樂作品風格,難以體現音色的應用價值。舉例來說,在演唱《黃河頌》作品時從整體上要運用明亮顏色,而在演唱《黃河怨》時,整體上要使用暗淡音色,這都是由音樂作品風格所決定的。
在聲樂演唱過程當中,演唱者帶有的情感不同,最終呈現出來的聲音音色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人處在興奮愉悅的狀態(tài)之下,傳達出來的音色就會有明亮而爽朗的特點,給人以心情開闊的感受,但是如果人處在悲傷痛苦和心情抑郁的狀態(tài)之下,發(fā)出的音色是非常沉悶或者是沙啞的;處在懇求狀態(tài)之下的音色是柔和平穩(wěn)的;處于憤怒狀態(tài)之下,音色是粗糙而又嘈雜的;心理緊張狀態(tài)之下的音色是干澀的。當人們在對聲樂作品進行聆聽時,最為直接的感受就是音色,可以從音色當中感知喜怒哀樂。所以說音色的運用和音樂作品情感表達存在著密切關系,可以通過恰當運用音色輔助作品的情感抒發(fā),傳達出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與情感意圖。為了服務于作品情感的表達,究竟應該怎樣在演唱作品時合理調整音色呢?演唱者除了本身要擁有扎實的聲樂演唱功底,對于歌唱能力的熟練把控之外,還要在日常的生活實踐當中獲得多元化的體驗,不斷提升綜合修養(yǎng),深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演唱者在正式演唱之前,先要在大腦當中設計要呈現出來的聲音形象,接下來再運用音色對比和音色變化的方式傳達情感,促進音樂形象的有效塑造與高質量呈現。明亮與暗淡,在對音色進行形容時,應用非常廣泛。有的音樂樂句唱的明亮,是要表現出歡快的情感,有的樂句演唱的比較暗淡,是用來傳達悲傷的情感。例如,在對《一杯美酒》進行演唱時,應該設計熱情而又明亮的音色,用來傳達出愉快跳躍的音樂情感;在對《小路》作品進行演繹時,要用柔和堅定的音色進行演唱,這樣才更加契合表現戰(zhàn)火紛飛年代人們的內心狀態(tài);對《半個月兩爬上來》進行演唱時,可以根據作品內容用明快熱烈的音色表達年輕小伙對姑娘的熱戀。
音色在塑造音樂形象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在塑造人物性格過程當中需要恰當把握音色和唱法。就拿我國的傳統戲曲來說,各種不同行當實際上就是用不同音色來區(qū)分人物形象。不同行的就是不同類型的人物,在實際演唱過程當中運用的唱法是各不相同的。在我國的國粹京劇當中,聲腔音色豐富多樣,從發(fā)聲方法上看,老生、武生、老旦等以真聲為主;小生、旦角以假聲為主。老生扮演的是壯年與老年,其中壯年角色必須聲音嘹亮高亢,老年角色要沉著蒼勁。小生扮演的是年輕人,必須保證聲音有力,富有年輕人的性格特征,花旦扮演的是天真姑娘或者是潑辣婦女,所以必須保證聲音清脆。對于歌唱者來說,假如只擁有某種歌唱音色,常常會因為發(fā)展空間狹窄而受到極大的限制,也不能夠充分滿足復雜情感的表現需求。巧妙運用音色變化方法體現音樂意境和內涵是演唱者進行藝術處理時必須要運用的方法。演唱者通過恰當利用科學發(fā)聲方法,優(yōu)化音色質量,在高質量音色當中進行有效調整與處理,在演繹不同聲樂作品或同一作品的不同角色時,就能夠準確呈現人物形象,結合人物不同情緒調整音色,讓音色服務于演唱。例如,《魔王》這部聲樂作品講述了三個性格各不相同的人物,還有一個旁觀敘事者,為了更好的塑造音樂形象,需要對音色進行處理。其中敘事者音色必須平穩(wěn)冷靜,父親音色要悲痛深沉,孩子音色要驚恐尖銳,魔王音色要陰冷狡詐。對于聲樂演唱者來說,要不斷增強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力,善于靈活把控與運用多種不同的音色,用良好的音樂形象塑造打動觀眾。除此以外,音色還與演唱者的個性表現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演唱者要表現自己的演唱個性,就需要掌握音色的運用方法,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音色演唱方案。
在整個大自然體系當中,人的聲音是最為特別,同時又是最為靈活的演奏樂器。人的聲音是通過聲帶振動發(fā)出的,而生成的聲音可以經過各個腔體的有效調整,最終得到動人優(yōu)美的音色效果。想要美化音色,必須運用恰當的表現技巧,對吐字、共鳴、氣息等諸多要素進行合理調整,進而傳達聲樂作品的內涵與思想,體現聲樂演唱的目的。就聲樂演唱這一體系而言,語言是該體系當中最為基本和不容忽視的構成部分。在實際的演唱環(huán)節(jié),演唱者需要保證語言和音樂彼此協調與有效運用,共同助力于音樂藝術形象的表達與呈現,恰當利用語言展現出音色特征,同時把聲樂演唱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關聯起來?;诼晿费莩瑢τ谘莩邩O高的要求,演唱者首先需要扎實自身的語言功底,在演唱過程當中做到字正腔圓,吐字清晰,把握語言的運用技巧。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在長時間發(fā)展過程當中形成了各自的語言風格,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區(qū)也有著各不一致的語言習慣。于是需要結合不同語言的差異化特點調整音色,提高聲樂演唱有效性。除此以外,聲樂演唱能夠用來抒發(fā)內在情感,運用語言、音色的傳達壓抑內心之中的感情。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演唱者要始終圍繞聲樂作品的思想內涵與音樂主題進行情感表達,雖然要加入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作和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但是也要避免出現偏離主題的情況。
在聲樂演唱當中共鳴技巧以及氣息技巧的應用與變化能夠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音色。所以共鳴以及氣息技巧是關乎音色運用效果的關鍵,也是每個聲樂演唱者必須掌握的技巧。演唱者首先需要學會調控個人氣息,保證演唱中氣息的充分供給,只有在確保氣息充足和順暢的前提條件之下,才可以呈現出悅耳動聽的音樂。但是如果演唱者氣息不穩(wěn),呼氣和吸氣時速度過快,無法保證氣息集中和氣息,有效穿過聲帶,那么演唱效果會大幅下降。從這一角度進行分析,演唱者氣息運用和呼吸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聲樂演唱質量。演唱者要掌握氣息靈活控制的方法,注意共鳴腔與聲帶的協調與協作,做到快而不亂。有了氣息的靈活運用,最終在聲樂情感表達方面會更加優(yōu)美和真摯。除此以外,聲樂演唱者還可以通過運用共鳴技巧獲得良好音色,具體來說可以應用不同的共鳴腔體調節(jié)音色,比如口咽腔、鼻腔、胸腔等;利用舌頭附近肌肉的合理控制,調節(jié)共鳴生成與音色呈現;將口腔變成聲音發(fā)聲器,調整音色發(fā)出效果,豐富演唱情感,促進技巧與情感的共同收入。
音色在聲樂演唱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影響聲樂演唱效果的一個核心要素。如果聲樂演唱者本身缺乏對音色的了解,不能夠恰當運用音色表現技巧來優(yōu)化音色,凸顯出音色,在聲韻演唱當中價值的話,最終的演唱質量也會大打折扣,制約聲樂演唱活動的有效發(fā)展。由此觀之,音色運用在聲樂演唱當中占據重要地位,需要演唱者積極研究和補充與音色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技能,還需要在具體的實踐活動當中加強嘗試與有效運用,從而把聲樂作品的情感與思想內涵呈現出來,既保證聲樂演唱質量,又促進音樂藝術的有效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