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容
摘 要:在高職院校中,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影響較大,對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高尚品德的培養(yǎng)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我國對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十分重視,對高職院校的教育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與此同時,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所面對的一些新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本文從信息時代學生的思維模式與行為特點出發(fā),闡述輔導員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重要性,并提出思教工作的創(chuàng)新路徑,以期為信息時代輔導員思政工作效率的提升作出貢獻。
關鍵詞:信息時代;輔導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思考;實踐
一、引言
不斷發(fā)展的科學技術,推動了信息時代的前進,微信、微博等微軟件、微平臺應運而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大增加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與渠道,也推動了新時代高校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精神自由的提倡以及多元價值觀念的追求。信息時代給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既帶來了新的機遇,又有許多新的挑戰(zhàn),輔導員需要充分了解信息時代的新潮流與新背景,確定思政教育工作與社會文化相符合,遵循時代發(fā)展的特征。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需要發(fā)揮信息時代的優(yōu)勢,合理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等網絡途徑,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思維理念,提高學生的思維、政治、道德以及文化水平,全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各項的發(fā)展。
二、信息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在網絡上的溝通交流愈發(fā)方便,全世界各具特色的思維觀念、思維想法等信息從人們的各種言論、觀點中體現出來,新時代的學生擁有前所未有的開闊視野的途徑,思維的碰撞過程豐富了學生的內涵。但同時,學生也更容易受到一些非主流、扭曲陰暗的不良思維的影響甚至誤導,從而樹立不良的價值觀。就學生而言,想要體現自我的價值以及表現出自身的獨特之處,但由于自身的專業(yè)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相對較為薄弱,對繁重學業(yè)所承受的壓力、對愈發(fā)激烈的就業(yè)競爭的擔憂、對未來發(fā)展的迷茫等,都會對學生的思維想法產生一定的改變,容易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造成負面影響。
然而,我國目前對思政教育工作的細則標準還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條例,而隨著高校學生人數的逐漸增多,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輔導員一個人給三百或是五百學生進行日常管理與思政教育的情況逐漸普遍,沒辦法及時精確地給予學生具體的指導,這就需要輔導員及時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模式,采用適合當代學生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
三、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思維模式與行為特點
(一)多元價值取向,思維意識開放
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微信、微博等是最典型的產物代表,人們的生活因而越來越快捷化,各種網絡用語潛移默化中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主頁等網絡平臺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時事作出自己的評論,獲取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相關信息。越來越多的信息傳輸途徑,給學生們提供了溝通交流、思維碰撞的平臺,為學生的想法改變提供了足夠的信息與素材。但同時,部分不良的思想以及將網絡平臺作為生活中情緒發(fā)泄場所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負面的影響,容易給學生帶來片面、偏激的思維,不利于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發(fā)達的網絡科技,相當于改變了學生成長的社會文化背景,推動世界各地思想文化融合。與此同時,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普及與發(fā)展,讓高雅與低俗、中方與國外、含蓄與開放、個人與集體等不同角度觀點的思想文化并存、融合,各種不同的風俗上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的沖突也受到加劇,對學生的行為特點、文化素養(yǎng)、道德品質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看待社會、處理問題、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與行為也會隨之改變,導致新時代學生的思維方式、人生觀念也有了極大的變化。此外,高校學生正處于未成年向成年過渡的敏感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叛逆心理較強、追求標新立異的獨特思維、自控力較低、是非觀念尚未完善,因此在信息爆炸的新時代,極容易被負面消息的情緒所滲透或誤導。
(二)行動能力較強,思想浮躁偏激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應運而生的各種微平臺,充分滿足了學生追求標新立異、急于體現自身獨特的心理需求。學生可以在虛擬的網絡上獲取足夠的信息,了解各行各業(yè)的時事,足不出戶接觸各種新鮮的事物,讓高校學生擁有更多的渠道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全世界各地所發(fā)生的事,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便可以隨時跟進。正處于未成年向成年過渡的特殊時期的高校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擁有較強的行動能力,能較靈活地將網絡行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然而,多元的價值取向與開放的思維觀念,對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沖擊較強,同時由于高校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不能很好地分辨網絡上各種觀點和思維的政治正確性,沒辦法深入思考網絡行為的是非,從而導致自身思維浮躁偏激,行為做事不經考慮、尚有欠缺,容易受到互聯網上的謠言、負面情緒以及消極言論的影響,在個人行為上出現不努力上進、沉迷網絡、隨意散步傳播謠言等不良形象。
四、信息時代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路徑
(一)進一步培養(yǎng)提升輔導員的專業(yè)能力
在高職院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正確、高水平的思維想法,使學生能以良好的狀態(tài)進行未來就業(yè)、入職。輔導員作為學生在高校生活中的安排調節(jié)者,極大程度上約束著學生的行為,也會引得學生不自覺地學習模仿。因此,輔導員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管理中,需要注意自身的一舉一動,為人師表給學生做好學習的榜樣,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將自己融入學生,以知心朋友的角色不著痕跡地完成學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做好大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引路人。
高校需要注意對輔導員就業(yè)前以及在職的培養(yǎng),增加其專業(yè)知識的儲備,讓輔導員具備規(guī)范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力,能夠更加從容地與學生交流溝通,從而完成大學生思政教育。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輔導員需要注意貼近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通過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以及真實想法,及時給予其相關的專業(yè)幫助。同時,輔導員需要提高自己管理班級的能力,帶領自己的班集體更好地解決大學四年遇到的學習和生活的問題,解決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矛盾,做好潤滑調節(jié)的工作,更游刃有余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二)深入了解網絡科學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
信息時代背景下,輔導員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途徑,持續(xù)擴大平臺化、網絡化工作教育模式的覆蓋面,這不僅能保持其對新技術的合理運用,還能提高思政工作的預見性與前瞻性。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工作,只能采取廣撒網的模式,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教學,且只有等相關錯誤事件已經發(fā)生后,輔導員才能找到特定的輔導對象,而那時學生往往已經形成了扭曲的價值觀念,大大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難度。因此,輔導員需要合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思政工作的預見性與前瞻性,提前解決潛在的負面思想因子。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輔導員可以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思想變化,進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培養(yǎng)正確的思維想法。此外,學校還可以健全校園網絡反饋機制,根據學生的評價建議等,收集較為客觀科學的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制訂相應的思政教育對策,形成合理的良心循環(huán),協(xié)助輔導員更好地制訂工作方案,提高信息時代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分子,線上線下教育相融合
高校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活動參與程度,從中挑選出能夠輔助輔導員更好地推進思想教育工作的積極分子,通過一定的挖掘培養(yǎng),將其作為能夠輔導自身工作的班級、年級甚至系的學生助手,這樣可以更好地分擔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壓力,也能提升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一方面,同齡學生的溝通代溝較淺,能夠更為輕松隨意地以閑聊的方式,將一些思政教育知識點進行科普傳播。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往往不會存在過多的拘束與考慮,交流更顯真實,這能幫助輔導員更好地了解新時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教學方式作出一定的調整。另一方面,學生積極分子能夠補全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通過互補的方式,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與此同時,新時代學生的思維能夠給輔導員提供更多新奇的靈感與想法,幫助輔導員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使輔導員能夠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教育工作理念與思政教育模式。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時代背景下,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根據新時代學生的思維想法、行為特征等,對教學模式作出相應的改進完善;通過對當下新興的技術深入了解,擴大網絡上教育信息的補充;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擴大教育渠道的涉及面,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預見性與前瞻性。同時,輔導員需要注意對自主學習、鉆研發(fā)展的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自身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鄒烈剛.研究高職院校輔導員思政工作實效性的提高對策[J].時代農機,2018(11):108.
[2]譚玲玲.淺析高校輔導員在信息時代下的思政工作[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