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妮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小學階段整體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發(fā)生了變化。尤其是在語文學科,教師開始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教師不能再局限于語文教材內容的學習,而是更關注課外的素質拓展。借助于繪本閱讀教學能夠實現(xiàn)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繪本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3-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07
繪本閱讀教學就是充分借助于兒童繪本圖文結合、適合低齡學生閱讀的特點,激發(fā)低年級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閱讀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一、采用情景教學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隨著教育教學領域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正在將傳統(tǒng)教學中重教材而輕拓展,重講解而輕體會的低效閱讀教學法轉變?yōu)槿嫫胶獾男滦徒虒W方法。但是,如果深入觀察和了解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種新型課堂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沒有得到明顯提高,在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全面提升方面也收效甚微。尤其在小學低年級學段更是如此。
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包括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從學生來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本身好奇心強、適應性強等,在面對新式教學課堂時往往能夠迅速融入適應。但是,他們本身在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情感體驗能力和思維能力上都有所欠缺,面對強調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新型閱讀課堂,反而會讓學生無所適從,進而導致學習效率的降低。但是相比之下,對于這樣的現(xiàn)狀,語文教師應承擔更大的責任。因為追根溯源,并不是這些新型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出了錯,而是教師在利用實施這些措施和方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由于對素質教育理念、自主閱讀課堂理念等理解錯誤,教師在課堂上過于看重學生自主學習這一形式而忽略了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這一實質。同時,教師對于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缺乏了解,使得他們在應用這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將適用于高年級學生的模式套用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但是學生又缺乏相關的素質和能力,這就導致了好的教學模式無法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好的效果。
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學生的認知和學習特點,尤其是在閱讀方面的偏好和能力基礎。在結合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以使其適用于小學低年級的閱讀課堂。繪本實際上就是一種圖文結合的故事書,兒童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大多并不復雜,搭配有生動形象、色彩鮮艷的圖畫,以起到幫助讀者理解故事內容的作用。
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不強、情感體驗能力較差等特點,將繪本運用于日常教學中對于閱讀教學來說作用顯著。但是,在將繪本與閱讀教學進行結合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關注方法和形式,如果只是單純地在閱讀課上增加繪本閱讀的環(huán)節(jié),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繪本閱讀的興趣,還會使這種結合逐漸流于形式化,造成閱讀教學和繪本閱讀兩張皮的問題。所以,教師要科學設計繪本與語文閱讀教學的結合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放大繪本圖文結合的優(yōu)勢,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增強低年級小學生對閱讀文章中情感色彩的理解和體會。尤其是在涉及超出理解范圍和體驗范圍的閱讀主題時,這一方法的作用更為明顯。
如,開展《小壁虎借尾巴》的閱讀課堂時,為了充分展示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教師可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場景。如在介紹小猴子的尾巴時,教師可先只露出尾巴的部分,讓小學生來討論和猜測。在學生對比繪本上的圖片認出猴子之后,教師再將整張圖片放出來,并且搭配一定的動畫視頻和紀錄片片段,拓展學生對于不同類型猴子的尾巴的認識。而其他小動物尾巴的講解也用同樣的方式完成。在閱讀繪本中的故事和教材中的故事時,教師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猜動物,持續(xù)激發(fā)小學生對于繪本閱讀和教材閱讀的好奇和興趣,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通過繪本朗讀增強文字感知能力
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就是感受文字的力量和美感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文字的表達來感受情感,想象畫面。而朗讀正是學生感受文章情感色彩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從教學目標來看,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是不能舍棄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然而,在當前的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忽略了朗讀的重要性,用教師的講解來替代學生自主朗讀、自主理解的過程,學生逐漸習慣這種全盤接受的學習方法,并在課堂上越來越沉默,最終對閱讀教學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時,要適當增加朗讀的環(huán)節(jié)。實際上,將朗讀應用于繪本閱讀的教學課堂,其實現(xiàn)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不同的朗讀方法適用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也各有不同。從朗讀的主體,也就是參與朗讀的學生來說,可分為個人朗讀和多人朗讀。從朗讀的內容來說,可分為整體朗讀、分段朗讀和分角色朗讀。對于繪本故事的朗讀來說,各種形式的朗讀也各自適合不同的故事主題。
例如,《我想吃一個小孩》中出現(xiàn)了小鱷魚、鱷魚爸爸、鱷魚媽媽、小孩四個角色,所以適合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五人一組,各自扮演一個角色,剩下一個學生當作旁白。然后讓學生先自己進行朗讀練習,熟悉繪本故事的內容,然后小組配合,最終選擇幾個小組在班級內進行展示。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著重對學生的感情色彩以及情緒的理解和體會進行評價和指導,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加強對于這方面內容的觀察和體會。通過類似的朗讀活動,學生會逐漸學會思考不同表達方式在情感表達以及描述效果等方面的不同,加深低年級小學生對于文字表達能力和效果的體會,強化學生文字感受能力。
三、借助繪本內容組織課堂參與活動
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還要注意學生對于繪本閱讀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度。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教師在考慮到課堂任務的完成度和教學的效率問題時往往會盡可能減少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的環(huán)節(jié)。對于閱讀中需要思考的一些關于主題和作者感情等問題,教師往往直接分析講解內容,給出答案,使學生逐漸習慣于用教師的講解來代替自己的思考。不僅不利于學生個人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對于繪本閱讀教學的開展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為繪本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要提升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正確閱讀習慣為主要過程和途徑。因此,在整個教學課堂上,大部分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自主完成或者是積極參與。但是對于習慣于被動式完成閱讀的小學生來說,面對這些需要主動參與的活動時難免會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進而用逃避的心態(tài)面對課堂上的活動。導致在閱讀課堂上會出現(xiàn)教師提問之后學生無人應答,組織游戲之后學生無人參與的情況。
要真正提高繪本閱讀教學課堂的效率,教師就要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僅靠借助繪本故事和插圖的特色來激發(fā)學生初始閱讀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借助于課堂上豐富的活動形式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使小學生能夠持續(xù)專注于閱讀課堂,并且積極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具體來說,就是要保證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組織以參與為主的教學活動,并且借助于貼合低年級小學生興趣愛好的手段來使學生參與活動并且樂在其中。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繪本故事講解之前科學設計好每一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做好閱讀技巧等知識性內容與活動形式趣味性的平衡。這樣才能夠在保證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前提下講解知識,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教師對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盡可能詳細,涵蓋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關鍵點。在課前導入部分,教師可結合繪本的故事內容和主題,采用播放視頻短片或者是主題相關的色彩鮮艷的圖片等激起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興趣,并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入繪本閱讀課的主題。然后教師就可讓學生仔細閱讀繪本故事的內容,并總結故事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發(fā)展。為了提高課堂閱讀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教師可組織班級內的學生用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的形式來展現(xiàn)故事的內容。以這種參與體驗式的課堂活動形式激發(fā)小學生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并且引導他們積極參與閱讀課堂的各種活動,主動完成繪本閱讀的教學任務。在學生完成繪本的精讀任務之后,教師可借助于故事的主題或者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話題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經歷進行結合,以加深小學生對于故事情感的體會,深化對故事主題的思考。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還可讓學生根據故事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對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創(chuàng)編改編,形成一個新的故事并且在班級內展示。教師還可組織針對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的點評大會,評選出最具創(chuàng)意、最會講故事等獎項,以此來激勵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想法和行動。班級討論和創(chuàng)編故事評比等形式不僅是為了深化學生對繪本閱讀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繪本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同時也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發(fā)散思維,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活動,低年級的小學生就可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保持全程參與、高度專注的狀態(tài),繪本閱讀教學自然也就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成長的作用。
在小學低年級學段的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是首要的教學目標。因此,借助于繪本來開展閱讀教學就成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促進了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實現(xiàn)了對低年級小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冀文娟.對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引用探索[J].中華少年,2017(26).
[2]魯婷.繪本在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8.
[3]周郁溪.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探究[J].世界家苑,2019(2).
[4]王亞亞.探究小學低年級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策略[J].讀書文摘(中),2018(2).